新華社拉薩7月5日電(記者王沁鷗 呂諾 曾濤)仲夏已至,但羌塘草原在這個季節卻仍常是一片冰雪的世界。這片主體位於西藏北部,夾於崑崙山脈、唐古拉山脈和岡底斯山脈之間的草原,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是野生動物的天堂。
近日,新華社記者隨中科院牽頭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生物與生態變化考察隊,走進了這片雪原,追尋“高原精靈”的足跡。
翻山渡河去看“你”
沿青藏公路從青海向西藏行駛,翻越唐古拉山口後南行不到20公里,一條岔路向西北方向延伸開去。雪山在道路兩側綿延,這是通往各拉丹東冰川的南線道路,也是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李欣海一行考察線路的最後一程。
李欣海的團隊負責調查色林錯和各拉丹東區域有蹄類動物的數量與分佈。而青藏高原的有蹄類動物中,藏羚羊、藏原羚和藏野驢是當仁不讓的“明星”物種。
“這三種動物是青藏高原的優勢種,也是這裡的特有種。”李欣海介紹道,“他們多生活在海拔3500米到5000米的高寒草原和草甸上。”
生活環境如此“高冷”,想要見到它們,必先翻山越嶺。而入夏以來,羌塘草原降水增加,融雪速度加快。有時上午還白茫茫一片的草原,下午便因冰雪消融成了汪洋澤國。這令科考隊的考察之路困難重重,一些沿途道路甚至被漲勢迅猛的河水衝壞。
“下雪天反而更容易遇到野生動物,這與人類活動減少有關。”李欣海解釋道,“我們記錄發現動物的地點和數量,以此為基礎數據,運用物種分佈模型,對各區域不同動物的大致規模進行計算。
神奇動物,“你”在哪?
“知道動物們有多少,分佈在哪兒,是保護它們的第一步。”李欣海説。根據他的初步觀察,考察區域的物種分佈密度均呈中上水平。在色林錯西岸,他們用無人機拍到過數量超過500只的藏羚羊大群。
中科院諮詢報告和生態安全屏障建設項目評估結果顯示,近20年來,青藏高原野生動植物種群得到恢復性增長,藏羚羊種群數已有約15萬隻,黑頸鶴數量為7000只左右,野牦牛超過1萬頭。
山野間,不時能看到犄角直長的藏羚羊悠閒漫步。臀部有一塊心形白色皮毛的藏原羚們在自由奔跑。遠處,牧區“巨無霸”——一隻野牦牛從小山坡後露出了牛角,它的體型是家養牦牛的四到五倍,兩隻角間甚至可以坐兩到三個成年人。
正值繁殖期,雌性藏羚羊大多遷徙到海拔更低的可可西裏等地産崽,因而,此行所見常是數只雄性結伴的“兄弟連”。
“藏原羚和藏野驢就沒有如此大規模的繁殖期遷徙行為。”李欣海説,“為什麼獨獨只有藏羚羊遷徙,這一直是個謎。”
不過,通過將GPS定位系統置於動物個體身上,科學家已經可以復原藏羚羊的遷徙路線,並在鐵路建設中為其留下野生動物通道。
藏羚羊、藏原羚和藏野驢彼此之間並沒有生存競爭,它們在進化中“默契”地劃分出了“勢力範圍”。
“藏野驢分佈在低窪地,藏原羚在山坡上,藏羚羊則處於二者中間。”李欣海介紹。
用心守護青藏“精靈”
考察隊途經安多縣崗尼鄉。去年,從109國道通往鄉政府所在地的道路開始進行改造。
一個施工點的負責人阿支正清告訴考察隊員:“我們每天都能在工地附近看到很多動物。它們有時會從施工車旁經過,我們從不打擾它們,也會教育新來的工人不要傷害或驚擾它們。”
繼續前行,李欣海一行遇到了崗尼鄉2村村民土琼。土琼説:“我們每個村都有野生動物保護員。這幾年感覺身邊的野生動物越來越多了,它們也不怎麼怕我們。”
著名動物學家喬治·夏勒博士,曾於20世紀80年代記錄過牧民獵殺野生動物以補充口糧的事例。現在,這種事件再也不會發生。
崗尼鄉副鄉長索朗扎西介紹,鄉里設有3個野生動物保護站,工作人員都是當地牧民,每週至少會到轄區裏巡邏兩次。如果遇到受傷的動物或者偷獵者,要上報給鄉政府或縣林業部門。
“不過,我們從來沒有接到過偷獵舉報。”索朗扎西説。
李欣海卻提出了一點擔憂:“為保護草場和色林錯湖泊而設的圍欄,可能會阻斷藏羚羊、藏原羚和藏野驢的奔跑線路。畢竟,游蕩和遷徙是它們的生活方式。”
-
李彥宏在無人駕駛車上打電話 違反交規了嗎?
2017-07-05 16:08:02
-
調查|是什麼讓你感到中國年輕又時尚?
2017-07-05 14:49:27
-
你選哪?一線嚴控人口二線瘋搶人才
2017-07-05 11:00:55
-
多城市將展開5G試點 運營商啟車聯網物聯網應用測試
2017-07-05 11:00:55
-
章瑩穎遇害案罪犯可能逃脫法網?
2017-07-05 08:4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