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讓城市更加自然地“呼吸”——“海綿城市”引領綠色發展方式
2017-06-10 15:25:29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合肥6月10日電  題:讓城市更加自然地“呼吸”——“海綿城市”引領綠色發展方式

  新華社記者 楊丁淼、余賢紅、汪奧娜

  在“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論指引下,中國城鎮排水防澇係統不再以“修管子”為主,而是利用“海綿作用”,對雨水吸收和釋放乃至加以利用,彈性地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

  3年來,當初描繪出“自然、生態、綠色治水”的美好圖景加速實現,許多城市也在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中變得“表裏如一”。

  天要下雨 人有辦法

  安徽合肥地處江淮丘陵,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東部緊鄰巢湖,猶如一方巨大的簸箕,排水不是強項,還是全國重點防洪城市之一。

  2016年6月30日至7月6日,合肥降雨量累計達639毫米,是55年來同期降水最高,可謂“一周下了半年的雨”。然而,這座城市道路無一處出現嚴重積水,106個下穿橋和地下人行道基本暢通,無一小區出現內澇。

  一些合肥人清晰地記得,就在2010年汛期,合肥城區降雨量達100毫米,老城區幾乎所有主幹道全部積水,積水深度平均達到20多釐米;多處下穿橋被水淹沒、城市南部的望湖城小區淹沒面積達35公頃。

  這一切,與合肥痛定思痛,在此之後就將“海綿城市”理念融入城市防水排澇體係,通過生態屏障增強“鎖水力”密不可分。

  曾幾何時,每逢暴雨來襲,“全城看海”“嘀嘀打船”……市民們的調侃一度透露出對城市內澇的無奈。

  2014年住建部印發《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3年來,改變真真切切地發生著。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有關負責人介紹,海綿城市項目的實施,在緩解城市內澇、消除水體黑臭方面已見成效。第一批16個試點城市區域內13條黑臭水體(佔試點區域內黑臭水體總數的46%)、171個易澇點(佔區域內易澇點總數的60%)已經消除。

  目前,我國管廊建設城市從2015年的10個試點城市發展到200多個,建設總長度從不足100公里拓展到2600公里以上。

  “海綿”理念為城市舒筋、活絡

  2020年,我國城市20%以上建成區要自然存儲70%的降雨;2030年,全國城市80%以上建成區要達到這一指標……《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給出了海綿城市建設的“時間表”。

  而關乎怎麼建的“路線圖”,試點地區在遵循規律的基礎上“各顯神通”, 為城市舒筋、活絡。

  ——因地制宜,道法自然。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指導意見15次使用“自然+”片語,描摹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城市。安徽池州依靠現有地形、水位等條件,通過調整地形將雨水引流,遇到暴雨,道路和橋梁也設計成為排水通道,多採用自然改造法,不搞大拆大建,真正留住山水鄉愁。

  ——地上鋪“海綿”,地下建“管廊”。吉林省四平市在推進地下綜合管廊試點中,通過應用傳感、VR、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開發智慧管廊運營管理係統。管廊項目不僅解決了反覆開挖路面、架空線網密集、管線事故頻發的問題,還成了智慧城市、智慧管廊建設的市民體驗中心。

  ——新、老城區協調發展。在江西萍鄉,老城區以“問題”為導向,避免盲目地全面翻挖,結合城鎮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老舊小區有機更新等工作同步推進,實現“以點帶面”;新城區以“目標”為導向,城市新區、各類園區、開發區由于現狀制約條件較少,可按海綿城市建設的理想目標,制定海綿城市規劃建設指標體係,實現“以面帶片”。

  “一張藍圖幹到底”

  去年汛期,全國30個海綿城市試點中,近半數城市曾出現內澇,引起廣泛關注。安徽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胡厚國認為,“海綿城市”建設並不是立竿見影的工程,需要“一張藍圖幹到底”。

  “城市不光要有‘面子’,更要有‘裏子’和‘良心’。這是我們應該具備的城市發展理念。”胡厚國説。

  經過兩年多的試點建設,不少地區從原來擔心海綿城市建設投入大、成效差,持觀望態度,變得積極主動申請海綿城市改造。這種變化不僅體現自官方,也來自民間。

  萍鄉市民譚娟所在的金典城小區原本是市裏定的第一批海綿體項目改造小區,由于大部分居民當初對海綿城市都不了解,于是反對。直至對面的金螺峰公園海綿體項目改造完成後,公園道路從昔日一下雨就積水,到積水現象大為緩解,群眾又向政府提出申請,要求盡快進行改造。

  清華大學建設管理係教授王守清等專家表示,各地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長期規劃和實施方案,從地方立法和社會推廣等方面入手,提高公眾參與度;對融資項目進行合理搭配打包,明晰權責條款設計,增強社會資本參與積極性。

  萍鄉市副市長葉華林介紹,下一步,萍鄉市還將推進産學研用深度結合,推動技術服務單位與本地設計院建立常態化合作,成立海綿城市技術服務中心,引導企業對有關産品進行改造升級,形成以海綿産業促進海綿城市建設的良性迴圈。

我國海綿城市試點建設面積已完成420平方公里

“抗澇神器”是啥黑科技?走進四川遂寧看“海綿城市”如何建

上海探索“海綿城市”建設:蘇州河將開建地下深層蓄排水係統

重慶建設山地立體海綿城市 七成降雨將就地消納利用

點擊查看專題
點擊查看專題

+1
【糾錯】 責任編輯: 薛濤
相關新聞
  • 提升“世界城市日”影響力
    昨天,市政協重點協商辦理“提升‘世界城市日’影響力,推動上海建設卓越的全球城市”提案專題。會上,周海洋、黃鳴、金亦民、管維鏞等委員就加大“世界城市日”宣傳力度、充分發揮社會組織作用、提升活動國際影響力和社會參與面等提出意見建議。
    2017-06-08 02:20:36
  • 增減掛鉤:首都“減量發展”釋放城市發展新信號
    在首都北京,一場源于“減量發展”理念的變革,正悄然改變這座千年古都的面貌。
    2017-06-05 10:34:42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迎接“文化和自然遺産日”
    迎接“文化和自然遺産日”
    暴雨襲南京
    暴雨襲南京
    江蘇南通一處路面發生塌陷
    江蘇南通一處路面發生塌陷
    北京:假日裏的工廠遊
    北京:假日裏的工廠遊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130112112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