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6月3日電 “滴滴打‘機’”網約收割機、收割機“金匣子”大數據分析……又到了山東省的小麥收割季節,而今年,很多讓人“驚呆”的黑科技現身田間地頭。
3日,在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田間麥浪滾滾,十多&個頭高大的收割機正整裝待發。小麥收穫開機儀式暨小麥生産全程機械化現場會正在這裡舉行,這標誌着山東三夏農機化生産正式拉開序幕。
今年的開鐮現場出現了不少“高大上”的黑科技。
【金匣子】在小麥收割的環節,傳統的人工收割作業方式,一人收穫一畝地需要十多個小時,而現場雷沃谷神GM80小麥收割機每小時即可作業16畝。
小麥收割機機手李瑞偉告訴記者,這輛小麥收割機上裝有黑科技“金匣子”,農機在行駛的時候,可以知道作業時間、作業量和車輛動力情況,格外便利。
“金匣子”是個什麼物件?記者看到,安裝在谷神GM80收割機上的“金匣子”和汽車導航儀類似,上面實時顯示着水溫、發動機轉速等收割機運行的各種狀況。
“除了顯示機器實時運行狀況外,如果收割機長時間使用,一些數據超過了標準值,‘金匣子’就會報警,我們就可以把隱患消滅在萌芽中,最大限度地提高機器收穫小麥效率。不僅如此,系統還可以收集作業畝數和作業軌跡,直接算出農戶所要支付的錢數。”雷沃重工客戶服務中心副主任王周元説。
【撿拾打捆機】一片“板寸”麥茬上,方方正正的麥垛整齊的躺在地裏,這便是撿拾打捆機的“功勞”。撿拾打捆機將田間的麥秸自動撿拾起來,通過輸送喂入、壓捆成型、打結包紮等作業工序,形成規則的長方體(圓柱形)草捆,實現秸稈固化回收利用,打捆後秸稈密度增加、便於秸稈運輸、堆放、儲存銷售,小麥秸稈可以生物質發電,也可以送到造紙廠造紙,實現秸稈利用商品化。
【植保無人機】無人機是目前先進的農林植保機械,使用範圍廣、效率高,特別是對水稻、山坡作物的施藥殺蟲,深受廣大農民的喜愛。在開鐮現場,大成航空工作人員展示的植保無人機,由於臂展長達4米,這種無人機比傳統植保無人機作業效率提高了約20%。
【能“展翅”的深松機】現場出現的能夠像“變形金剛”一樣展開“雙翅”的是深松機。傳統的耕作方式採用旋耕,在耕層15厘米至25厘米之間形成了一層堅硬的犁底層,影響作物根係伸展。如今,深松機翻轉犁每組犁體幅寬是50厘米,可以調整犁體角度,碎土能力強,阻力小、性能高。
以嘉祥縣為例,近三年來,實施機械深松20多萬畝,通過對比試驗,深松過的地塊,小麥、玉米每畝平均增産分別為26.1公斤、41.2公斤。
【“滴滴打‘機’”網約收割機】在距離嘉祥縣開鐮現場300公里外的山東濰坊,是農業部門和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多年合作建設的“全國三夏跨區作業信息服務中心”。這裡不僅提供作業技巧、農機保養和技術維修,還提供作業進度、機收價格、供求信息、天氣、交通等信息。如今,信息服務中心通過“互聯網+”的模式將客戶互動、遠程診斷等進行無縫整合,通過APP、微信&&等實現用戶與雷沃客戶服務中心的信息實時互動。
雷沃重工工作人員王元甲給記者演示了手機APP中“金匣子”實時傳輸的相關數據。
通過手機APP端,可以看到一台位於安徽宿州的小麥收割機行駛速度、當前油壓等實時運行數據,還可以看到周邊麥收需求、農機維修資源等信息,指導農機手的作業路線,方便找到農機維修服務點。
來自嘉祥縣大張樓鎮張東村的農機手王峰閣是網約收割機業務的受益者之一。“點開手機APP就能知道哪有需要收穫的麥子、面積多大,就像‘滴滴打車’一樣方便。”王峰閣説。
用上了“滴滴打‘機’”網約收割機、收割機“金匣子”大數據分析等黑科技的閃亮登場,讓往昔“揮汗如雨”的麥收有了更多“坐享其成”的豐收愉悅。(記者:葉婧、邵琨、郭緒雷、吳飛座、郭雅格、張志龍、潘林青)
-
科技爆炸時代,你的工作算“鐵飯碗”嗎
從寫詩到聊天,從做家務到下圍棋,從加工産品到護理病人,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幾乎已經沒有什麼事情是機器人完全做不到的。2017-06-02 08:13:45
-
讓“硬科技”改變生活——走近中科院西安光機所科技成果産業化團隊
近年來,這裡打造出“人才+技術+資本+服務”四位一體的科技成果産業化模式,為破解“科技經濟兩張皮”作出有益探索。2017-05-31 11:27:43
-
中國科技成果“井噴”令世界矚目
今年端午節迎來首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而人是科技創新的核心因素。這個節日的設立,是對中國8100萬科技工作者的關心與致敬。2017-05-30 15:27:14
-
如何讓"舌尖上的謠言"絕跡朋友圈?
2017-06-02 11:33:39
-
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5年“喜憂參半”
2017-06-02 11:33:39
-
第3代社保卡年內試點發放 全面對接互聯網大數據
2017-06-02 11:33:39
-
人工智能機器人再向人類宣戰:將參加2017數學高考
2017-06-02 11:33:39
-
鼓勵汽車共享 實行停車優惠
2017-06-02 11:3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