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中科院院士陳潤生:距離我們讀懂自己的身體密碼還有97%的路
2017-05-26 11:29:56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網貴陽5月26日電(記者孟含琪)如果在出生時關于你的身體基因、相關分子的大數據可被記錄在案,那麼你不僅可以照鏡子了解自我,還能翻看屬于自己的“遺傳密碼百科全書”……

  也許若幹年後,上述的想像會實現。屆時,我們對醫療的概念將完全刷新:醫療機構主要面向的不再是病人,而是每個人。你會定期來到醫院分析自己的大數據,醫生通過大數據全面了解你的身體狀況,預測你未來身體哪部分將有病變的概率並作出提示……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大數據+”滲透到各行各業,正不斷顛覆或創造新的行業。其中,大數據與醫療行業的融合將帶來什麼驚喜?在2017年中國國際大數據産業博覽會上,新華社記者獨家採訪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非編碼核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陳潤生,解密大數據“看病”距離我們有多遠?

  陳潤生説,“大數據+醫療”主要是指科學家用大數據特定的理論方法和技術挖掘有關遺傳密碼為代表的組學大數據的知識。目前,我們生活中已經擁有利用大數據分析基因輔助診斷的案例。比如因為家族擁有乳腺癌遺傳史,美國某知名影星檢查基因組時發現自己也攜帶有缺陷基因,根據醫生評估有近80%的可能患乳腺癌,因此她預防性地切除乳房組織。

  我國也有醫院建立臨床數據中心,如果將各家醫院的所有病例的症狀、診療情況、醫囑資訊、用藥效果等收入其中,當我們在全國搜索某個疾病時,會有近百萬例相關疾病記錄,輔助醫生分析決策。

  陳潤生説,這些只是利用大數據“看病”的簡單案例。若想利用大數據技術實現全面了解每個人的身體情況,還要從人的遺傳基因入手。

  人類擁有23對染色體,染色體係統由30億個核苷酸按一定次序排列,有序的排列構成了每個人獨一無二的遺傳密碼,了解遺傳密碼的含義,就能了解整個人體的生長發育情況。目前,國內一些基因公司可以為新生兒提供的耳聾基因檢測、遺傳代謝病篩查等,都是利用遺傳密碼來探明已存疾病或即將發生病變的可能。

  如果將人類的遺傳密碼比作一本書,每個核苷酸是一個字。假設一頁擁有3000個字符,這本書將有100萬頁。陳潤生説,目前我們已掌握了獲取遺傳密碼的能力,只需三四天時間、六七千元錢,就可以輕松獲得每個人的遺傳密碼書,預計幾年後,價格將降到幾百元錢,就像我們每年體檢一樣大眾化。

  陳潤生説,真正的難題是我們擁有了這本書,全世界的科學家當前卻只能讀懂這本書的3%,剩余的97%還在研究破譯階段,所以利用大數據實現精準醫療僅剛起步。“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在不停地翻譯這本厚厚的書。”他説。

  陳潤生説,盡管前路漫長,但“大數據+醫療”已迎來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相信我們會盡早迎來“真正讀懂自己的身體”的那天。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頔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沙塵暴襲擊科威特
    沙塵暴襲擊科威特
    “人機大戰”第二局:柯潔不敵“阿爾法圍棋”
    “人機大戰”第二局:柯潔不敵“阿爾法圍棋”
    大白鯊成群出沒 南加州海灘持續關閉
    大白鯊成群出沒 南加州海灘持續關閉
    0.6秒能做什麼?特戰隊員出槍擊發一氣呵成
    0.6秒能做什麼?特戰隊員出槍擊發一氣呵成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7680112104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