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在氣球上給紙打孔氣球不破——探尋係列“絕活”背後的工匠精神
2017-05-01 18:39:05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南昌5月1日電(記者秦宏)“五一”勞動節之際,記者來到中國銅工業巨頭——江西銅業集團下屬德興銅礦的生産一線,探尋一批平凡崗位上擁有“絕活”的生産工人,感受他們精益求精的追求和時代“工匠”的氣質。

  在氣球上為A4紙打孔氣球不破,他做到了

  德興銅礦大山選礦廠設備維修工劉斌通過大量艱苦練習,練就了一項電鑽鑽孔的“絕技”:他可以在鋪在氣球上的A4紙上面,一分鐘鑽五個孔,裝滿水的氣球都不會破。

  前些年,德銅從國外進口的一臺設備安裝時,必須打出數個與紙張厚度相似的鑽孔,否則設備要麼沒法用,要麼就會被破壞。劉斌挺身而出,接下了這項任務。

  “如果將紙張放在氣球上鑽,只要保證氣球不破,在那臺設備上鑽孔應該就不成問題。”劉斌想出一個絕妙的練習辦法,同樣是一個“苦辦法”:一天練三四個小時,練了近20天,一開始氣球每次都破,“同一個動作做無數遍,肢體都僵直了。”劉斌説,他始終沒放棄,最終成功了。

  靠著這項絕活,劉斌成為“全國技術能手”。

  如今,劉斌將自己的技術傳給了身邊的新人。“雖然這項技術在智能鑽床上不會經常用到,但在復雜條件下工作時,還是一項必備的技能。”劉斌説,只有養成勇于向困難挑戰的習慣,練成能創造價值的技術,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

  高難度技術信手拈來,男同事都嘆服

  柯志青是德銅鑄造公司的一名女工,對業界公認難度高的“管管‘T’型接頭手弧焊”焊接信手拈來,讓男同事都自嘆不如。

  柯志青退休的父親,是鑄造公司的老刨床工人,曾見證過國內銅礦山採選設備工業由弱到強的歷史,職業生涯一直兢兢業業、刻苦鑽研。22年前,柯志青進入公司時,父親希望她能學精技術,為企業繼續做貢獻。而柯志青覺得,工廠又苦又累,自己混混日子就行。不願多學多練的她,當時每次技能競賽都排“老末”。

  “我覺得不僅丟了自己的人,把父親的臉都丟了。”柯志青説,受了刺激的她逼著自己穿起厚厚焊服,戴上笨重的“頭盔”苦練本領。

  “那時一天十幾個小時練下來,經常熱傷、燒傷,自己偷偷躲在焊接面罩後哭。”柯志青説。但功夫不負有心人,2006年,她在公司的技能大賽中一舉奪魁,成為一名業務骨幹。

  現在帶著好幾個徒弟的柯志青説,只要每代人都把追求卓越的精神發揚光大,中國的制造業才會發展更好,中國的企業一定會讓世界刮目相看。

  如今德銅公司在不少生産環節上實現了智能化。德銅員工説,他們的“工匠精神”也在與時俱進,從“手工絕活”延伸到“智慧絕活”領域。

  精益求精的精神追求永不變色

  德銅鑄造公司中,一套與國內高校合作開發的鑄件“水霧空”淬火冷卻係統,解決了以往鑄件降溫淬火時間長、品質不穩定的難題,提高了生産效率和品質。“科技設備,使‘老把式’的經驗和‘絕活’沒有以前吃香了,但這卻是大家都樂意看到的。”公司副總經理麻日來説。

  與以前幾乎全部人工操作不同,目前德銅的廢水處理的監測、記錄、下料等每個環節都可以在電腦螢幕前完成。德銅精尾綜合廠工業水處理站站長陸元告訴記者,這是2010年左右從國外的引進技術,但是當時設備水土不服,國外專家也解決不了問題。通過自主研發改進,現在使設備適應“本土化”需求成了德銅的“絕活”,這讓外國專家都很吃驚。

  “時代需要的‘工匠’就是我們奮鬥的目標,精益求精的精神永不變色。”陸元説。

+1
【糾錯】 責任編輯: 劉曉朋
相關新聞
  • “懶班長”擰螺栓擰成“大國工匠”
    這是一雙厚實有力長滿繭子的大手,這是一雙擰了33年螺栓、精度堪比力矩扳手的大手,這是一雙閒暇酷愛擺弄纖纖蘭花的大手,這雙大手的主人就是全國勞模、廣東電網東莞供電局變電檢修班長何滿棠。
    2017-04-30 19:06:03
  • 上海:大國工匠為大學生講授“勞模精神”
    五一勞動節前夕,包括全國勞動模范、上海市總工會副主席李斌等在內的7位上海工匠,走上上海第二工業大學通識教育核心課程《工匠中國》的講臺,為數百名學生上了動人一課。
    2017-04-30 18:23:03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安平“樹屋”:自然與人工共融
    安平“樹屋”:自然與人工共融
    麥田歡歌
    麥田歡歌
    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表執政百日演講
    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表執政百日演講
    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100天
    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100天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108112090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