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上海運用機器人磁控膠囊技術提升小腸疾病診斷水準
2017-04-17 15:50:07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上海4月17日電(記者仇逸)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運用磁控機器人膠囊內鏡技術開展了199例疑似小腸疾病患者的診斷。臨床實踐證明,採用這一高新技術可以提高消化道腫瘤早期篩查的準確率,尤其是小腸疑難疾病的早期診斷準確率,對小腸活動性出血準確率幾乎達100%,也可用于對微小小腸腫瘤的早期診斷。

  患者只需隨水吞服下普通膠囊藥丸大小的機器人磁控膠囊內鏡,15分鐘左右即可完成檢查,實現對小腸內部多角度全方位觀測,檢查前無需抽血做肝功能及乙型肝炎等病毒檢測,全程基本無創傷、無痛苦、無麻醉、無交叉感染。

  與以往的膠囊內鏡相比,機器人磁控膠囊的圖像具有更高的分辨率,且在人體內更加“行動自如”。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朱金水介紹:“以往的膠囊內鏡在人體內的運動僅受重力及胃腸自然蠕動影響,不能人為控制膠囊的運動及走向,因此可能錯過重要部位的觀察及對可疑部位的重點探查;而磁控膠囊內鏡原理就與拿吸鐵石吸引帶磁性的物體運動一樣,臨床醫師能夠控制膠囊內鏡的運動軌跡,從各個方向全面觀察胃腸道,減少死角。”

  磁控機器人膠囊內鏡適應于高齡、嚴重高血壓、心律失常、不穩定心絞痛者、有鎮靜(麻醉)藥物過敏及其他嚴重麻醉風險者、胃腸功能障礙等患者,可使部分傳統內鏡絕對或相對禁忌症者得到及時舒適的檢測診斷,接受針對性治療。

  專家介紹,由于傳統的電子小腸鏡操作時間往往長達4-6小時,操作難度大,導致臨床有部分病人難以接受且依從性差,難以完成5-7米全小腸觀察。小腸CT對腸內佔位及小腸梗阻有一定診斷價值,但對腸內早期病變、糜爛性腸炎、腸內活動性出血等診斷價值有限。而普通膠囊內鏡只能90度觀察小腸,無動力,不能360度全方位觀察小腸,易滯留在胃內,且用電時間較短,也存在一定局限性。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相關新聞
  • 模擬人腦人眼 讓人工智慧更像“人”
    人腦雖然在計算速度上不如電腦,但在理解能力、創造能力、性能功耗比等許多方面遠超電腦。目前,寒武紀公司在與多家企業洽談合作,把“寒武紀1A”用于智能手機、安防監控、可穿戴設備、無人機、智能駕駛等各類終端設備。
    2017-04-17 08:27:47
  • 我國高技能人才總量達4791萬人
    從日前召開的全國職業能力建設工作座談會上獲悉:2016年,我國新增高技能人才290萬人,高技能人才總量達到4791萬人。
    2017-04-17 07:45:31
  • 國外醫療機器人搶灘中國市場
    需要復雜的多學科尖端技術,能夠給民生、産業帶來巨大的影響和變革……醫療機器人這一高門檻、高價值領域被業內稱為“醫療器械領域的航太工程”。上海復星醫藥控股子公司美中互利醫療有限公司是美國直觀醫療器械公司達芬奇手術係統在中國的經銷夥伴。
    2017-04-13 07:52:57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西安公安成立交警鐵騎隊
    西安公安成立交警鐵騎隊
    重慶:大足石刻新獲“護身符”
    重慶:大足石刻新獲“護身符”
    在京臺胞房山植樹
    在京臺胞房山植樹
    合肥:經典誦讀進社區
    合肥:經典誦讀進社區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5701120825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