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瀋陽故宮院藏隸書展:講述隸書如何在清代重獲新生

2017年03月02日 10:27:41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瀋陽3月2日電(記者趙洪南)瀋陽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名家隸書作品展于近日在瀋陽開展,一件件清新儒雅、獨具風格的隸書作品在向人們展示中國書法之美的同時,也將隸書悠久的歷史娓娓道來。

  瀋陽故宮博物院館員王喆説,隸書在東漢時達到鼎盛,在魏晉時期走向衰落,南北朝全面進入楷書時代,隸書幾乎被人們遺忘。清代是書法史上的重要轉折期,碑學書法的興起打破了帖學書法的長期壟斷,使古老的隸書獲得新生。清朝的建立,帝王對帖學書法的倡導和對董(其昌)、趙(孟頫)書風的推崇,抑制了晚明豪放書風的進一步發展。

  展覽中,清代張之洞以隸書書六言聯:“觀萬物有生意,奉一心為嚴師。”此書法對聯筆意開張,豪宕秀逸,氣勢雄渾。其行筆一反敦和圓轉之態,多作側鋒,橫肆力掃,古樸平穩,靈動不險,是張氏隸書中典型之作。

  王喆説,隸書之所以能在清代復興,一方面清隸書家具有深厚的傳統功力基礎,善于從傳統精粹汲取營養,尋求創新;另一方面又能融會貫通,賦予隸書以新的藝術內涵。由帖學書法向碑學書法的轉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清代隸書的復興也經過了一個由復蘇到高潮的發展過程。自清立國至乾隆之際是清隸復蘇階段,乾隆之後掀起高潮。

  碑學書法的興起標誌著清代書法的變革。康、乾、雍三朝考據學興起,帶動了文字學、金石學的發展,隸書承接清初碑學崛起之勢,迎來了創作的新高潮。尤以鄧石如、伊秉綬成就最高,桂馥、黃易、奚岡、巴慰祖、錢泳、陳鴻壽諸家緊隨其後,成就斐然,造就了隸書中興的鼎盛局面。

  瀋陽故宮博物院的書法藏品是1926年皇宮辟為博物館後陸續集藏的,大多是明清兩朝的作品,各個流派比較全面,清代名家隸書作品十分豐富。王喆説,通過展覽可以讓觀眾感受到清代碑學書法家復興隸書的創作,在具有清新儒雅、風格獨具等特點的同時,兼具尊古復古、以古開新的革新思想以及尚“質”求“樸”的審美意識。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5701120555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