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一師醫院牢固樹立“兵地一盤棋”“兵地一家親”思想,與阿克蘇地區七縣兩市各級醫療係統共融、共建,打破區域壁壘,拓展兵地在醫療衛生方面融合發展的深度和廣度,實現了優質醫療資源共用。
近日,庫車市第二人民醫院一行來第一師醫院調研,開展廣泛深入的交流,促進學科發展、服務提升,共用援疆優勢醫療資源,形成兩家醫院聯動、優勢互補新局面,促進兵地協同發展。多年來,第一師醫院積極融入地方發展,與多家醫院在不同學科建立共建合作基地,通過技術交流、人才互通、遠端會診等多種方式,輻射帶動周邊基層醫院提高醫療技術水準和服務能力。
庫車市第二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周俊説:“雙方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後,一師醫院的各位專家以及先進技術能進入我們醫院,使醫院得到更好的發展。”
深層次的合作帶來的是各學科的共同進步,形成就醫看病大網絡,實現優質醫療資源互補、互通,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請名醫診療。來自喀什地區巴楚縣的患者阿不都艾孜子·玉蘇甫這兩天就要出院了。在過去,他的心臟手術只能到烏魯木齊治療,現在在一師醫院就做了手術,而且非常成功。
多年來,一師醫院不斷健全學科,精研醫療技術,在硬體、軟件上持續投入,並充分利用浙江大學醫學院6家附屬醫院“組團式”醫療援疆的優勢,大力培養各學科技能型人才,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人才隊伍。有了先進的醫療技術,各科室醫生不僅在科室中”傳幫帶“,還經常深入各縣市進行手術操作和技能傳授。王和功是一師醫院神經外科主任,目前他掌握的神經介入技術惠及本院和周邊縣市的患者。
王和功説:“我們只有互相學習交流,兵地融合的道路才能走得更遠。”
請進來、送出去,是目前各醫院互相提高醫療水準的方式之一。一師醫院近期就有來自阿克蘇地區4個縣的醫生在這裏跟班學習,蔣志就是其中之一。蔣志是烏什縣人民醫院腦外科主任,近期他所在的醫院準備採購新設備,他專門來到第一師醫院學習設備操作。一個月來,他已跟隨指導老師參與了兩臺顯微鏡手術,逐步掌握設備的操作技術。蔣志説:“老師經常帶我一起去查房、做手術,讓我受益匪淺。”
第一師醫院在做好醫療技術輸出的同時,還加大自身能力建設,目前多個學科在南疆都處于領先水準。在第一師醫院泌尿外科,記者見到了來自新和縣的患者艾沙·艾尼丁,他患腎結石已有20多年,輾轉多個醫院治療。前不久,他的病情加重,在朋友的介紹下來到第一師醫院。“這個患者是雙腎充盈型結石,而且結石大數量又多。”第一師醫院泌尿科主任馬大東説。
專家們經過會診後,為他制定了最佳的治療方案,並于今年3月21日為其實施了第一次手術,目前已見到效果,近期將進行第二次手術。
艾沙·艾尼丁説:“沒有手術前疼得很,第一次手術後好多了。現在就等著第二次手術,醫生們很盡心,非常感謝他們。”
第一師醫院不斷加大醫療服務互惠力度,通過開展臨床帶教、疑難病例會診、手術帶教、業務指導、大型義診等活動,不斷夯實區域公共衛生服務基礎,著力提升軟實力,緩解各族群眾看病難問題,真正讓“兵地一盤棋”思想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近年來,第一師醫院年收治門急診患者約60萬人次,其中,阿克蘇地區及周邊地方各族患者約佔61.9%。同時,持續加大技術融合力度,先後與阿克蘇地區七縣一市(除阿克蘇市外)簽訂醫聯體技術幫扶共建協議,派駐12個臨床科室及4個醫技部門的120多名專業技術骨幹,分批次下沉開展學科專業技術幫扶。
第一師醫院黨委書記管永虎説:“近幾年,一師醫院通過自身發展,具備了為周邊縣市各族群眾提供優質醫療服務的能力和水準。我們要把醫療資源充分利用好,惠及阿克蘇乃至阿克蘇地區以外的各族患者,爭取樹一面兵地共建共融的典型旗幟。”(鄭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