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5/ 17 20:43:55
來源:經濟參考報

在天然風場緊抓發展“風口”

字體:

  新疆是個好地方,天山南北好風光。今年以來,廣袤的新疆大漠戈壁、山谷盆地正勁刮“綠電”風。伴隨當地持續推進新能源産業優化升級,一批風機葉片、儲能設備等裝備制造項目落地開花,為新疆高品質發展注入新動能。

  裝備制造業延鏈強鏈

  新疆塔城地區不只處在自然的風口,還處在發展的“風口”。2020年,國務院批準設立塔城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作為西北地區第一個沿邊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這裏的政策優勢、區位優勢頗具吸引力。一家風電設備企業負責人表示,塔城工廠具備大型和超大型風機生産能力,是中國先進制造走出國門特別是面向中亞地區出口的重要基地。

  “我們將持續加大先進制造工藝研發投入,提高風電制造自動化、智能化水準,通過不斷吸納高端人才,將塔城工廠打造為具有世界水準的智能制造標桿工廠。”該負責人表示。

  今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係,加快推進新能源發電、輸變電、儲能設備制造發展,打造新能源全産業鏈。

  積極信號催快各大企業在新疆布局新能源建設步伐。一批風電項目正在天山南北天然風區加快建設。以塔城地區為例,國家電投新疆公司董事長章建康告訴記者,公司持續加大在塔城投資力度,目前在托裏、額敏、裕民等縣布局建設新能源項目370萬千瓦,已落實風電項目開發權230萬千瓦,抽水蓄能電站140萬千瓦,項目投資將超過300億元。

  儲能消納應對破解風電不穩定難題

  風變電易,留住電難。當前,新疆各地不斷探索新能源的開發利用模式,在加快風電裝備制造業發展的同時,抓好新能源的儲能消納。

  4月22日,被稱為“萬山之州”的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架起了第一颱風機。克州烏恰縣風電項目經理瞿峭剛告訴記者,這個項目總投資12.7億元,總裝機容量200兆瓦。根據規劃,項目共有38颱風機陸續架設完成,並計劃于今年三季度竣工並網發電。這一風電項目配備了儲能係統,可儲存20萬千瓦時,滿功率輸出4小時,相當于一個大型充電寶,可有效應對風力發電不穩定難題。

  從這颱風機所在地望向東南方,在塔克拉瑪幹沙漠東南緣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米蘭風區,許多風機迎風旋轉,源源不斷向外界輸送電能。

  4月7日,若羌縣米蘭50兆瓦風電場順利完成風電機組動態調試工作,正式進入並網投産階段。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一項目總投資約2.8億元,共有8臺單機容量為6.25兆瓦的風力發電機組,並配套建有一座110千伏升壓站和儲能站,通過45公里110千伏送出線路上網實現電力消納,預計年上網電量約1.26億千瓦時。

  風電行業發展壯大,為輸送“綠電”提供保障。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新疆電網風電發電量126.7萬千瓦時,同比增加9%;風電利用率98.8%,同比增加4個百分點。

  同時,新疆電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數據顯示,一季度新疆累計向20個省份輸送電量31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9%,規模創歷史新高。其中,新能源電83.63億千瓦時,佔比26.6%。

  “雙碳”願景帶來更廣闊發展空間

  新疆著力推動風電和光伏發電基地規模化開發建設,目前建成了哈密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並在哈密市、昌吉回族自治州、烏魯木齊、吐魯番市、阿勒泰地區、塔城地區等地建成百萬千瓦級新能源集聚區。

  其中,哈密市通過不斷發展壯大風電裝備制造産業集群,目前已聚集了數家行業領軍企業,主要裝配件本地化生産率已達70%以上。

  哈密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馬文鬱表示,當地將搶抓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機遇,依托現有全疆規模最大、産業鏈最全的風電裝備制造基地的優勢,以産業延鏈補鏈強鏈為重點,大力引進關鍵零部件生産加工和風電裝備相關材料産業,全力打造風電裝備制造百億級産業集群。

  採訪中,不少受訪業內人士表示,在國家大力推進清潔能源、低碳發展的政策助力下,“雙碳”目標為風電行業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項目總裝機25萬千瓦,預計年發電量7.8億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準煤24.1萬噸,可減少二氧化硫排放2.03萬噸。”近日,國家電投新疆公司阿勒泰地區25萬千瓦保障性並網風電項目40颱風機全容量並網發電,項目相關負責人作出上述表示。

  記者在烏魯木齊一家新能源企業零碳智能工廠看到,廠房門前架起自家生産的風機,再利用帶來的風電,生産更多的風機。

  據介紹,場區內一臺2000千瓦風機,廠房屋頂安裝的403千瓦建築一體式光伏和2400千瓦時的儲能係統,以及一套企業自主研發的能效管理平臺,實現了在用能側、供能側和交易側減碳貫穿全過程的能源管理和碳排管理。整個園區綠電供給佔比95%,降低15%至20%綜合用能成本,生産實現全流程碳中和。

  這家企業的負責人表示,今後將繼續聚焦技術創新,持續優化改進風電裝備,為推動我國可再生能源産業高品質發展、實現“雙碳”目標貢獻力量。

【糾錯】 【責任編輯:董志濤 】
閱讀下一篇: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622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