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人工智慧參加高考,老師卻不會“下崗”
2017-06-09 07:50:48 來源: 新京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目前,人工智慧還欠缺很多方面的能力,它們還不能完全理解人類的交互方式。新京報漫畫/許英劍

  今年的高考比較特別,除了是恢復高考制度40周年的日子,還迎來了兩位非人類考生——由兩家科技企業提供的智能機器人,以兩種不同的訓練方式,參加了第一天的數學考試。雖然成績不一,沒有如預期般打敗人類考生,但依舊引發了很多討論。

  不過,這些討論實際上有些陳詞濫調了,無論就是人工智慧將顛覆人類,老師要下崗,或是人工智慧將幹掉學區房。後者不敢説,但要老師下崗,卻恰恰是最不可能的事。

  這並非是人工智慧在教育上不如人類老師。而是因為,諸如老師、護士這類職業,它更大的價值,在于它們需要人類情感上的付出。老師與學生、護士與病人,他們之間的情感交流,才是這份職業最值得珍惜的部分。就目前而言,無論人工智慧多麼出色,它們或許可以顛覆教育方式,但最終還是只能扮演輔助性的角色。

  話説回來,這次參加高考的機器人,雖然選擇了計算較多的數學作為考試科目,但實際上,讓人工智慧解答數學題,並不是我們想像得那麼簡單,關鍵就在于它需要去理解題目的意思。這也就是涉及到多層次的自然語言理解:在最初理解文字後,要轉換成機器能理解的語言;而數學解題則需要進行邏輯推理,生成相關的解題公式;之後計算過程中,需要把一些有關現實世界的常識用來理解自然語言中隱去的部分,比如,要讓AI清晰地“理解”圓周率是3.14,並不容易。

  這一過程看似簡單,卻涉及了自然語言處理、語義表達、數學推理等多方面的問題;此外,這其中還涉及包括更多交互上的技術、圖像識別功能。

  就拿現在很普遍的語音助理來説,用起來,感覺它們是不是特別“腦殘”?其實並不是它們處理不了提出的問題,而是在語音交互上,人工智慧還欠缺很多方面的能力,它們還不能完全理解人類的交互方式。所以,至少得讓機器讀懂語境,讀懂人的情緒和情感,繼而與人自然地發生對話。

  再比如圖像識別功能,涉及到電腦視覺技術。就像大街上安裝了很多攝像頭,雖然它們每天錄下了無數的畫面,卻未必能理解其中的含義。一個小孩,一個池塘,人工智慧可能都明白是什麼,但一個小孩在池塘裏掙扎,等于什麼?它們並不明白。所以,對于機器人來説,它們依然是“失明”的。它們錄了全世界,卻依然不懂這個世界。

  這就是現在人工智慧的現狀。從長遠來説,人工智慧將改變世界,但這個過程,恐怕不會是現在很多文字所渲染的。正如機器人參考高考,絕不是為了證明它比人類更強;AlphaGo和人類圍棋高手下棋,也不是為了打敗人類。這些並不能證明什麼。最終,它們的技術都只會轉化成實際的應用,讓人類在相應的領域得到服務、幫助。

  □鄭偉彬(媒體人)

+1
【糾錯】 責任編輯: 冉曉寧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上海:變電站裏來了機器人“同事”
    上海:變電站裏來了機器人“同事”
    中國海洋探索走向縱深
    中國海洋探索走向縱深
    全國部分地區2017年高考結束
    全國部分地區2017年高考結束
    騎馬巡邏守邊關
    騎馬巡邏守邊關
    010160120000000000000000011101201121112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