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我國推進農業産業扶貧綜述:增收靠項目 脫貧有門路
2017-04-13 10:35:50 來源: 人民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脫貧産業經驗可復制、接地氣

  特色農産品,是農村的天然資源稟賦,是脫貧産業的主力軍。

  “種一畝芒果,脫貧一戶農家。”有著喀斯特地貌的革命老區廣西百色,貧困群眾距離實現脫貧致富的夢想,從沒像今天這麼近過。帶領村民搬出大石山區,承包山外荒坡,發展芒果産業,這是66歲的田陽縣尚興村村主任莫文珍最驕傲的事。小小芒果樹,能為一戶農家帶來10多萬元的收入。

  種植芒果115萬畝的百色,已成為全國最大芒果生産基地。百色著眼于當地資源稟賦和國內外市場需求,培育差異化比較優勢、生産適銷對路農産品,6.8萬戶、25.23萬人擺脫了貧困。

  經驗可復制、接地氣。産業不同、模式各異,卻都指向一個目標——最大程度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贛南臍橙連續4年位居全國初級農産品類地理標誌産品價值榜榜首。蘑菇産業鏈成就了零成本投入、零風險經營、零距離就業的河北平泉……農業供給側改革背景下,貧困地區堅持市場導向尋找致富産業,企業帶動貧困群眾深度參與,選品種、育産業、強主體、拓市場、創品牌、建機制。

  去年,農業部安排3.6億元,支援貧困地區開展綠色高産高效創建。支援401名貧困地區科研專家,為産業發展提供支撐。“過去,定西馬鈴薯是山區救命薯,今天成了群眾致富薯。”甘肅省農牧廳副廳長楊祁峰説,是科技給力帶來了這樣的轉變。

  打破等著別人送小康的心態

  “咱種植蘋果有經驗,最近被縣裏聘為技術員,不僅帶領鄉親們致富,每年還能拿到1萬元‘年薪’。政策幫扶這麼到位,幹著真帶勁兒!”陜西洛川縣東北定村村民馬小紅説。

  當地政府對新建蘋果園給予每畝100元和每株苗木1元的補貼政策。勵志扶智與送技並舉,培訓一批果農,推廣優果生産技術。“東奔西跑打工忙,不如山上建銀行。”馬小紅説出了當地群眾的心聲。

  貧困群眾心熱起來,身動起來,靠自己雙手擺脫貧困才是長久之計。要打破個別群眾“靠著墻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的懶漢心理,首先要發動種養大戶、産業能人、新型主體,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幹。

  去年,農業部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示范培訓面向貧困地區實施,聚焦産業扶貧。一年來,177期示范培訓班陸續舉辦,遴選1.77萬名種養大戶、家庭農場主和農民合作社負責人學習,引導他們投身産業、帶富鄉鄰。

  近年來,各地結合實際資源條件,探索出股份合作、訂單幫扶、産業園區帶動等多元化利益聯結模式,讓貧困戶分享更多發展成果。吉林延邊州各縣市整合土地資源,建設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示范基地,帶動貧困戶平均生産規模從幾百袋發展到3萬袋。

  脫貧攻堅採取的各項政策舉措只是手段,讓群眾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才是目的。(記者 高雲才)

   上一頁 1 2  

+1
【糾錯】 責任編輯: 劉瓊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春意盎然
春意盎然
西安:十五到 元宵俏
西安:十五到 元宵俏
野外實戰 磨礪“刀鋒”
野外實戰 磨礪“刀鋒”
鬧魚燈 迎元宵
鬧魚燈 迎元宵
01016024000000000000000001110117112080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