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6/ 10 09:16:26
來源:新華網

鄉村振興在行動丨濃了鄉愁 樂了鄉親 大連東溝描繪鄉村振興“新畫卷”

字體:

  新華網瀋陽6月10日電(趙健彤 劉舒)走進初夏時節的大連市金普新區石河村東溝旅遊度假區,山林青翠,流水潺潺,鄉間小道串聯起一戶戶農家樂,掩映在綠水青山間的小山村,成了人們尋覓鄉愁的好去處。

  生態賦能,産業富民,一幅山清水秀、生機勃勃的鄉村振興“新畫卷”在這裏緩緩鋪開。

  生態賦能 打造綠美鄉村

  沿著金普新區石東線一路前行,目之所及皆是風景。但二十年前,這座位于小黑山北麓的小村屯,還是一個無産業優勢、無區位優勢、無發展思路的貧困村。

  “東溝旅遊度假區的前身是東溝村。那時候,村裏每人平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僅有一條與外界聯繫的道路,也是塵土飛揚。”石河街道石河村黨委副書記冷麗説,東溝村産業薄弱,一家工業企業都沒有,只有青山綠水和淳樸民風,為助力脫貧,當地進行村屯整合,將東溝村並入石河村,發揮生態優勢,確立了“旅遊興村”的發展路徑。受益于大連市“村村通油路”政策,建設了全長6.412公里的鄉級公路石東線,將那條原寬只有4米的土路變成了7米寬的瀝青路。

  依托這條路,石河村按照“綠不斷線、景不斷鏈”的思路,開始“沿路增綠”,以道路為軸、以景觀為點,建設生態廊道,打造東溝旅遊度假區。

  經過十余年的建設,度假區不斷完善。“假日酒店”“野趣樂園”“粉黛花田”……石東線兩側,山水之間的景致連點成線、連線成面,這個昔日的“三無”貧困村一路逆襲成“綠富美”,東溝旅遊度假區也成了遠近聞名的鄉村旅遊勝地。

遠眺東溝旅遊度假區。新華網趙健彤攝

  産業富民 做好“農”“旅”文章

  路通了,景美了,如何讓村民吃上“旅遊飯”?石河村黨委決定帶領村民經營農家樂。

  “最開始老百姓不願意幹,也不知道怎麼幹,客人來了不會接待,‘嚇得’轉身就跑。”冷麗説,為解決這一問題,支部書記和黨員帶頭,手把手教村民做服務、接待客人,農家樂開業前去做“宣傳員”“引導員”,營業後去當“服務員”“監督員”,幫助村民擴大規模、規范經營。

  經過多年努力,村裏的農家樂由最初的2家發展到現在的25家,有14家被評為“大連市星級農家樂”,日接待能力達到6000多人次,年均收入達5萬元。

  “發展鄉村旅遊讓我端上了‘金飯碗’!”石河村村民遲福瑾經營的“田園農家樂”2008年被評為大連市第一個三星級農家院,過去的貧困村村民也蛻變為鄉村致富帶頭人。

  宜農則農,宜遊則遊。在農家樂的帶動下,種植業、養殖業也得到充分發展,小米、地瓜、蘋果、大櫻桃、草雞蛋、土豬肉等農産品供不應求,越來越多的村民從鄉村旅遊中嘗到了甜頭。

遊客在“東溝五坊”景區內遊覽。新華網趙健彤攝

  文化潤澤 留住鄉愁留住人

  湖畔露營、星空屋頂、自助燒烤……今年“五一”假期,為補足民宿短板,東溝旅遊度假區“野趣星宿”項目正式營業,城市裏的人們在山野間找到了心靈休憩地。

  “野趣星宿”5公里外,以東北特色民俗風情為主題的“東溝五坊”景區人頭攢動,東北傳統的豆腐坊、油坊、酒坊、粉坊、磨坊一字排開,陶藝、木雕、剪紙、皮影戲等文化項目吸引遊人駐足體驗,綠樹縈繞、白墻青瓦之間,鄉愁也有了歸處。

  “這裏很適合全家人來遊玩,孩子能學習、體驗民俗文化,老人還能重溫小時候的鄉村生活。”從大連自駕來的孫女士對“東溝五坊”讚不絕口。

拼版照片。遊客在“東溝五坊”景區遊玩體驗文化項目。新華網趙健彤攝

  冷麗介紹説:“這裏陳列的很多‘寶貝’,都是大家在鄉間各處‘淘’回來的,每一件都濃縮著石河人濃濃的‘鄉愁’,這些‘鄉愁’也為村裏留住了更多人。”

  目前,石河村4000多常住人口中有1000多人從事鄉村旅遊業,每人平均年收入也由原來的不足3000元增加到了現在的3萬多元。

  全國農業旅遊示范點、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全國生態文化村、中國最有魅力休閒鄉村……榮譽背後,是石河村奮楫鄉村振興的堅實步伐,也是當地百姓對美好生活的熱切期盼。“我們將繼續努力,不斷帶動老百姓增收,讓大家過上更富足、更幸福的生活。”冷麗説。

【糾錯】 【責任編輯:劉舒 】
閱讀下一篇: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14611129677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