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5/ 12 08:42:23
來源:新華網廣西頻道

産業有新品 治理出新招 看廣西德保鄉村振興闖新路

字體:

  新華網南寧5月12日電 引進的柑橘新品種“探戈”果實挂滿枝頭,豐産豐收,聯農益農成效明顯;德福社區“六包六服六自治”新模式,樹立起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治理的一個標桿;以“非遺+”“旅遊+”等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那溫村煥發新光彩……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以來,位于廣西西部山區的德保縣不斷探索新思路、新模式,正在闖出一條鄉村振興新路子。

俯瞰柑橘基地。黃少將 攝

  龍頭企業帶動 柑橘新品種産出新效益

  初夏,柑橘品種“探戈”採摘旺盛期剛過,在德保縣海升現代化柑橘産業示范區裏,工人們正忙碌著管護橘園,期待來年的豐收。

  “‘探戈’是我們從國外新引進的柑橘品種,每年12月底開始成熟,能採摘到第二年的4月份。這種橘子易剝皮,無核化渣,口感清爽,近年來很受市場歡迎。”德保縣超越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黃菊説,“知名大型商超直接跟園區簽訂單,橘子直銷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

  據了解,國家級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海升集團于2016年在德保成立子公司——德保縣超越農業有限公司,建設德保縣海升現代化柑橘産業示范區。園區一期位于龍光鄉岜考村,佔地2000多畝,主要種植“探戈”橘,2020年迎來首年挂果,實現産量1300多噸,收入突破1000萬元。“今年‘探戈’挂果有3000多噸,收入突破3000萬元。”黃菊説。

  德保縣海升現代化柑橘産業示范區實行“龍頭企業+政府+村集體經濟+農戶”模式,通過脫貧村入股分紅、土地流轉租金、提供就業崗位等多種形式聯農益農,每年帶動周邊群眾就業4萬余人次,通過土地流轉受益農戶超過2500戶,促進農民穩定增收。

工人在德保縣海升現代化柑橘産業示范區裏搬運“探戈”橘。黃少將 攝

  為延伸柑橘種植産業鏈,在粵桂協作幫扶下,一座佔地3000平方米的現代化柑橘貯藏分選包裝車間已在龍光鄉建成投入使用。

現代化的柑橘貯藏分選包裝車間裏,“探戈”收獲滿滿。黃靖 攝

  德保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農秒逢介紹,目前示范區一期二期項目共帶動德保縣93個村發展村集體經濟,貯藏、分選包裝項目則帶動了32個村發展村集體經濟。園區還從種苗供應、種植指導、技術培訓、産品銷路等方面為德保柑橘産業提供一條龍服務,帶動縣域柑橘産業快速發展。

  “六包六服六自治” 打造搬遷安置點治理新面貌

幹凈整潔的德福社區。莫超驛 攝

  德福社區是一個全部以搬遷群眾為社區居民的社區,安置著縣內12個鄉鎮的搬遷群眾2311多戶1萬多人,是德保縣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

  為了規范社區治理,提升社會管理水準,社區以黨建為引領,創新打造“六包六服六自治”模式,即實行“市級-縣級-鎮級-社區級-樓棟-單元”六級包保、網格化管理,強化思想引導、就學、就業、就醫、法律、政務等“六大服務”,通過崗位自設、機構自建、制度自訂、人員自聘、薪資自定、帳單自管“六個自治”形式進行物業管理。

  “這一模式確保各項事務垂直管理、高效直達,能及時接辦群眾訴求事項,並且充分發揮了居民群眾在鄉村治理中的主體作用,他們在這裏生活更便利、安定,能更快融入新環境,開始新生活。”德福社區黨委書記、居民委員會主任韋佳奇説。

黃茂粉老人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進行養老認證。黃少將 攝

  據了解,德福社區目前開設就業、就學、社保、醫保、救助、物業等各類公共服務窗口,為社區群眾生活、辦事提供“一站式”服務。同時挂牌成立“農事城辦”服務代辦點和服務窗口,有47個事項能在社區代辦。

  “為促進社區自治、群眾參與、資産管理和産業發展,我們成立了德福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線上+線下的方式進行智慧物業管理。公司還設置物業管理服務崗位30個、公益性崗位130多個,帶動50多名搬遷群眾實現就業。”韋佳奇説。

德福社區打造的“紅色物業 五支隊伍”。莫超驛 攝

  在德福社區沿街地段,德保縣易地搬遷安置點就業創業街很是熱鬧,餐飲、理髮、日用品零售等店鋪既方便了群眾生活,也拓寬了搬遷群眾就業面。

  “就業創業街30多個店鋪全部都出租了出去,每月收取少量維護費。”韋佳奇説,“社區附近還開辟了40多畝微菜園,分給500戶有意願的居民開墾,收獲的瓜果蔬菜可以拿到就業創業街來賣,我們專門開辟了免費的攤位。”

  一係列給力舉措,讓德福社區成為百色市第一批鄉村治理示范村。目前,德福社區正以建設清廉鄉村為抓手,進一步夯實“清單制”等管理制度,為鄉村治理賦能提效。“

  “將管理、服務、權力等條目式、清單式地羅列出來,使基層工作權責更明確、村級權力運作更規范,減少推諉扯皮。”德保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岳非平説,“德保縣將全面推進清廉鄉村建設,將清廉元素融入鄉村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等各個方面,為鄉村振興保駕護航。”

  農文旅深度融合 特色村落、非遺項目待煥新光彩

  陽光之下,鑒河水畔,亭臺廊閣與小橋流水相映成趣,黃墻黑瓦的壯族特色民居上,一幅幅墻繪生動明艷……這裏是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德保縣城關鎮那溫村。

  近年來,那溫村結合生態優勢,實施村容村貌改造,打造了那溫人家旅遊景區,推進農旅融合,實現了從貧困村到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的蛻變。

俯瞰依山傍水、黃墻黑瓦為主色調的德保縣城關鎮那溫村。黃少將 攝

  那溫村黨支部書記岑日就介紹,那溫村將積極走“農業+旅遊”“文化+旅遊”等路子,發展景觀農業、農事體驗、少數民族文化體驗等,不斷增強旅遊發展後勁。

  “我們以‘一地三産業’模式,規劃在1000畝油茶林裏套種黃金百香果,在百香果樹下養殖蜂蜜,目前已種植了50畝百香果,有2000箱蜜蜂;還將增加採摘園裏的品種,種植秋葵、辣椒、紅薯等。”岑日就説,“同時,繼續利用閒田種植四季花卉,打造田園花海,常態化開展唱山歌、打糍粑、包粽子、草編、藤編等民俗文化活動,豐富遊客的遊玩體驗內容和可帶走的農特産品。”

遊客在那溫村打造的田園花海裏遊玩。施永洪 攝

  如何讓隘章土布制作技藝這一非遺項目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也是德保縣正在探索的課題。

  隘章土布是一種壯族傳統棉紡織技藝,制作工藝復雜,要經過脫棉、彈棉、染線、繞線、綁機、織布等十多道工序,其中能否嫺熟地控制土布花格條紋的經緯色線組合非常關鍵。隘章婦女在漿棉染線時,用一種紅色丹石為主料,配以藍靛草、楓葉等植物染料,才上機紡織,再通過經緯線色彩搭配,能紡出幾百種不同紋路色調。

  該技藝于2020年12月被列入廣西壯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

隘章土布制作技藝展示。莫超驛 攝

隘章土布制作技藝展示。莫超驛 攝

  隘章土布制作技藝傳承人許美遍説,用土布制作成的衣服、被套等,質地柔軟、透氣性好、持久耐用,我們最大的願望就是把這份傳統手藝傳承下去。

  作為隘章土布的發現者,盧春耀一直在與許美遍一起宣傳推廣這一技藝,“今年我們將對非遺展示中心地進行完善,裝修效果圖已經設計好了。還在策劃‘九九布龍’舞活動,將最古老的織布機作為龍頭,以九條三組三十三米長的土布為龍身,讓隘章土布的展示活起來。”盧春耀説。

  “德保縣一直致力于保護和傳承隘章土布制作技藝。在每年開展傳承隊伍培訓的基礎上,德保還將常態化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激發下一代對隘章土布制作技藝的興趣愛好,提高他們對這一技藝的保護意識。我們還計劃在隘章村寨對面劃出15到20畝作為棉花種植基地,保障隘章土布原材料的供應,提高産業規模。還要加強‘非遺+旅遊’融合發展,到景區開展隘章土布展示和銷售,既能提高隘章土布的知名度,也為德保的旅遊業注入新的內容。”德保縣文旅局副局長廖漢光説。

【糾錯】 【責任編輯:周敏 】
閱讀下一篇: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608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