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9/ 16 09:11:56
來源:新華網

鄉村産業旺 鄉風文明新——廣西合山吹響鄉村振興“變奏曲”

字體:

  新華網南寧9月16日電(張嫻君)初秋時節,行走在合山市的鄉間田野,“一村一品”的特色産業展露豐收景象,風貌提升改造後的農房“舊貌換新顏”,鄉風文明建設如火如荼……近年來,廣西合山市吹響鄉村振興“變奏曲”,為鄉村建設注入勃勃生機。

  固根基 土地整治再升級

  在河裏鎮,連片的稻田隨風泛起層層波浪,一派豐收的景象。誰能想到,在兩年前,這裏曾是大片難以耕種的石頭地塊。

  “我們通過改善小范圍區域土地品質,將零散、低效的地塊整合治理,讓旱地變成水田。”合山市河裏鎮黨委書記譚勇武説。

河裏鎮耕地提質改造(旱改水)項目迎來豐收。張嫻君 攝

  自廣西推動實施土地綜合整治以來,合山市積極對耕地進行提質改造。經過兩年的改造建設,河裏鎮的耕地提質改造(旱改水)項目規模達1.03萬畝,其中“旱改水”面積約7000畝,涉及馬安、仁義、懷集、五塘4個行政村,惠及群眾1萬多人,通過採取土地平整、土壤改良、修復灌溉等措施,讓無人問津的荒地變成“肥田”,當地群眾的“糧袋子”更有保障。

  在北泗鎮,同樣也有重獲新生的土地。村民口中的“連牛都耕不動”的石頭荒地,經過半年的改造,一片葛根種植地孕育而生。再過1個多月,這片土地將迎來首次收成。

  2020年,北泗鎮北泗村發展村集體經濟産業園,整合了群眾流轉的500畝土地進行改造,並引進企業進行投資,種植葛根45萬株。在聯合“村企”廣西來賓泗濱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經營下,項目帶動150名群眾,獲得土地收益110萬元,帶動村集體經濟收益24萬元。

北泗鎮北泗村葛根種植田。張嫻君 攝

  山石變耕地,煥發新希望。北泗村村委副書記蘭小龍見證了這片土地的變化,面對這一派成熟在即的景象,臉上難掩笑意,他表示,北泗村種植的葛根將推廣制作成中藥、葛根粉、葛根螺螄粉等多元産品,葛根種植及深加工發展將成為北泗村的特色産業。

  振經濟 因地制宜興産業

  近年來,合山市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産業結構,提高農業産業化水準和市場競爭力,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讓群眾獲得更多産業增值收益,搭上致富“快車”。

  嶺南鎮裏蘭村瀕臨紅水河,有著豐富的河岸土壤及水資源。結合當地的資源條件,裏蘭村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千畝火龍果扶貧産業項目,以“公司+技術+基地+農戶”一體化運作模式運營。曾經的甘蔗地“搖身一變”,成為鬱鬱蔥蔥的火龍果産業園。

  火龍果産業帶動當地群眾走向更“紅火”的生活。2020年,該産業園為裏蘭村集體經濟增加40萬元的收入;土地租金方面,按每畝每年1000元,支付農戶土地流轉金;務工酬金方面,優先將常年在家的貧困勞動力組織到産業園務工,每人每天100元;181戶脫貧戶以扶貧資金入股,每年按股金的8%獲得分紅。

  據裏蘭村第一書記孔威介紹,裏蘭村火龍果産業園項目規劃面積1000畝,分三期實施,計劃將裏蘭村打造成合山市火龍果經濟帶富示范村,帶動農産品加工業、包裝業、貯藏運輸業的發展,進一步改善當地的農業産業結構。

  走進合山市規模最大的水産養殖基地——仁義村生態養殖基地,涼亭、親水棧道映入眼簾,風吹稻浪,荷香撲鼻,景色宜人。夜晚,湖上棧道燈火璀璨,點亮黑夜,農家樂裏客來客往,好不熱鬧。

河裏鎮仁義村生態養殖基地。張嫻君 攝

  依托當地優質的水資源,2018年, 仁義村黨總支部帶領本村黨員、群眾通過融資、土地租賃、土地入股等方式,建成生態養殖基地,投入資金145萬元,以養殖小龍蝦為主要模式,養殖面積達120畝,採用“訂單式”方式經營。

  一年後, 仁義村通過持續拓寬産業發展思路,經營模式發生了轉變,結合村內的自然環境優勢,打造以小龍蝦餐飲為主的農家樂經濟模式。發展至今,仁義村生態養殖基地實現了養殖銷售旅遊觀光一體化産業發展模式,同時也帶動了當地村民的就業。

  “下一步,我們仁義村將拓寬鄉村旅遊發展的途徑,建設草莓園等基地,進一步帶動當地旅遊業的發展。”合山市河裏鎮仁義村黨總支部書記譚能忠信心滿滿地説。

  展新風 鑄牢鄉村“形與魂”

  實施鄉村振興不僅要讓村民富裕,還要提升村民的精神風貌。合山市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平臺作用,實施鄉村文化惠民工程。

  在北泗鎮六龍村的“愛心超市”裏,各類商品的標簽處標注的不是價格,而是積分。今年,六龍村作為合山市“我積分·助振興”文明實踐積分卡制度推行的試點村,以建設愛心超市為輔助手段,以志願服務、衛生環境整治等多種形式,積累文明積分。“每天做一點好事、善事,村委就為我的愛心記上分”成為了很多村民常挂在嘴邊的話。今年上半年,六龍村志願者人數增至163人,每人平均服務時長約7小時。

  六龍村積分試點獲得成效後,合山市的北泗村、馬安村等相繼開展文明實踐積分卡制度,推動扶弱助困、志願服務、鄉風文明等建設。村民們用手中的積分手冊,將文明行動“有形”化,積分制度成為助推“無形”文明新風的新渠道。

北泗村鄉村振興文明實踐積分志願服務積分手冊。張嫻君 攝

  合山市通過深入開展鄉風文明建設,鑄牢了鄉村文明之“魂”;實施鄉村風貌提升行動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則推動塑造了美麗鄉村之“形”。合山市加快推進“兩高兩道”沿線鄉村風貌提升示范帶建設與“三清三拆”環境整治,在鄉村的“形”上持續下功夫。

  溯河村是“兩高兩道”沿線鄉村風貌提升的試點村,政府出資對村屋的墻裙、腰線、窗花、披檐、坡頂進行了改造,改造後村屋清新而雅致。看著村子日新月異的變化,78歲的村民羅大爺感慨地説:“這兩年,我們村變得非常漂亮,那些常年在外務工的年輕人回到村裏都差點認不出來了。”

溯河村風貌提升後的房屋。張嫻君 攝

  2021年,合山市計劃對7個村屯實施“兩道”農房風貌改造,共1000棟。目前,全市已開工1000棟,開工率100%;竣工921棟,竣工率92.1%。截至今年8月,合山市145個村屯已經開展了“三清三拆”環境整治,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如今的合山鄉村,在不斷的探索中,啟動發展“新引擎”。這座“百年煤城”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

【糾錯】 【責任編輯:張嫻君 】
閱讀下一篇: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86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