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4日電題:拓展新産業 激活新引擎——來自工業綠色發展一線的觀察
新華社記者張辛欣
屋頂光伏發電,白天最高可滿足工廠50%用電量;綠色纖維實現迴圈經濟,降低對石化資源依賴……近日,2023工業綠色發展大會在廣州舉行,眾多綠色制造應用集中展出,令人印象深刻。
在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的同時,節能裝備、低碳産品、數字技術等不斷拓展出新場景、新産業,逐步成為工業發展新引擎。
用綠色産品激發升級需求
機器人自動識別車型和裝配玻璃,53秒可下線一臺汽車……走進廣汽埃安車間,新能源汽車智能生産正酣。廣汽埃安副總經理鄭純麒告訴記者,5月廣汽埃安銷售新車超4萬輛,同比增長114%。“我們持續加大生産方式智能綠色升級,目前已實現從用戶訂車到零件供應、生産、交付全數字化。”
新能源汽車是汽車産業大勢所趨,也是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的代表。當前,新能源汽車已成為城市道路的“風景線”。神州租車數據顯示,神州租車已多次批量上線新能源汽車,投放在上海、深圳、廣州等城市。目前,上千輛新能源車正陸續上線中。今年“五一”假期,神州租車新能源汽車日均取車量達去年同期3倍以上。
不只是新能源汽車。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説,我國持續推進綠色産品供給能力提升,低碳産業發展方興未艾。2023工業綠色發展大會上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已累計推廣近3萬種綠色産品,光伏行業産業鏈主要環節産量全球佔比均超70%。
今年以來,工業運作總體平穩,但也面臨著來自需求端和供給側的壓力。確保工業經濟穩健恢復,要著力在拓展市場、挖掘增長點上下功夫,綠色低碳産品迎合升級的需求、符合轉型的方向。
“要以高品質的綠色供給激發綠色新需求。”中國電子資訊産業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劉文強表示,要加快完善工業領域從基礎原材料到終端消費品全鏈條的綠色供給體係,讓産品裝備供給綠色化優勢形成壯大。
以綠色生産推動提質增效
近日,中建三局“空中造樓機”在南京亮相。中建三局項目技術負責人焦正超向記者介紹,“空中造樓機”提供全封閉的作業空間,與傳統建造相比,效率提高約20%,也減少了建築能耗。
在大會同期舉辦的展會現場,中國移動展出5G遠端採礦模擬場景,礦山裝備的“無人化”“智能化”改善作業環境,有效提升生産效率和環保水準;在中國節能展臺,工作人員介紹了智慧合桿代替傳統路燈助力智慧城市運作、降低照明係統能耗的實踐;在青島啤酒展臺,通過生産優化和技術改進降低釀酒過程水耗的方案引人關注……從工廠車間到城市管理,綠色智能的模式正在推廣。
綠色生産是降本、減排,也是增效。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建成2100多個高水準的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推動智能制造示范工廠生産效率提升34.8%,碳排放減少21.2%。
辛國斌説,要加快推進能源消費低碳化轉型、生産過程清潔化轉型和制造流程數字化轉型。“推動5G、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提升能源、資源、環境管理水準,賦能綠色制造,培育壯大工業綠色發展新動能。”
深挖節能潛力推動重點領域降碳改造
在綠色轉型中激活新引擎。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副司長劉瓊表示,將開展能效對標對表,深挖節能潛力,推動重點領域和行業節能降碳的改造,完善支援綠色發展的財稅、金融等政策和標準體係。
加快推進産業結構高端化轉型。辛國斌説,工信部將依法依規推動落後産能退出,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優化區域産業布局。
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工業生産全過程。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在會上説,要全力推行貫徹全生命周期的工業産品綠色設計,推動工業企業特別是冶金、石化、建材、紡織等行業企業實施技術改造、數字化轉型、綠色化升級,推動工業整體性係統性實現節能清潔生産。
以綠色能源為支撐推動工業綠色發展。與會專家認為,要進一步建立完善新型的清潔能源産業鏈,推動光伏、風電、儲能等綠色能源技術突破和産業化。
“制造業要為綠色發展提供高品質的産品、裝備和係統,為整個經濟社會綠色轉型提供堅實保障和支撐。這是一個規模巨大、前景美好的産業,也是一個新的增長點。”周濟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