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食品安全傳播怎樣才能去偽存真?
2017-06-30 08:17:21 來源: 經濟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小龍蝦不屬于蝦類,是一種蟲子!”現在正是小龍蝦上市時節,近段時間以來網上不斷有將小龍蝦妖魔化的資訊傳播,引起不少食客的恐慌。

  不僅是小龍蝦,每天打開手機,微博、微信中充斥著各種健康飲食資訊,內容五花八門,哪些食物相克、哪些食物致癌、怎麼吃才健康等等,讓人眼花繚亂,難辨真偽。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相信謠言,並不斷傳播?大部分謠言是由于百姓對種植業、養殖業和現代食品加工業不了解造成的。“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傳統觀點也加快了謠言的傳播速度。這也説明,目前我國社會對于食品安全科學知識的傳播和普及還非常缺乏,老百姓辨別真假食品安全資訊的能力還很差。

  一個謠言就能帶來一場滯銷。食品安全謠言的泛濫,給食品行業帶來了巨大衝擊,也給農民造成了很大損失。面對資訊發達的互聯網,食品安全傳播怎樣才能去偽存真,讓百姓擁有辨別真假的“慧眼”?

  從政府角度看,應多推廣具有權威科學性的資訊。現實中,有很多政府、行業協會、社會第三方科學團體推送的內容都很客觀,具有科學性。但推廣的力度不大,政府應加大傳播穿透力。同時,面對互聯網環境下食品安全領域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政府部門也要創新食品安全監管手段,織密織牢“防護網”,把不實的謠言擋在門外,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氛圍。

  其次,需要更多的科學家和專業人士,積極參與到科學普及活動中,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老百姓解釋相關問題,及時消除疑慮。同時,食品安全涉及的學科門類紛繁復雜,“專業人士”要遵守良好的職業操守和嚴謹的科學態度,切忌跨領域對自己不熟悉的問題發表意見。對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發布資訊前需要先做好調查研究,不要輕率作出結論。

  作為消費者,也要增強科學素養,提高對虛假資訊的辨識能力。遇到新問題要多方核實資訊源,鑒別其真偽,不輕信、不武斷,在事情弄清楚前不輕易轉發,不要無意中成為謠言傳播的“幫兇”。

  只有大家都行動起來,構建起各方參與、嚴謹有序的食品安全環境,才能更有力地推動食品安全步入共治與共用互為支撐的良性發展軌道。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欣爍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長沙湘江突破36米警戒水位
    長沙湘江突破36米警戒水位
    加州山火肆虐
    加州山火肆虐
    記憶“魔鬼周”|看特戰隊員如何突破敵人封鎖線
    記憶“魔鬼周”|看特戰隊員如何突破敵人封鎖線
    去中國圓空姐夢
    去中國圓空姐夢
    01016006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1237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