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人物·杭州“吻別講臺”教師:是真情流露
2017-06-30 07:58:42 來源: 新京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講臺就像陣地”

  新京報:三尺講臺對你來説意味著什麼?

  盛志軍:就好比陣地之于戰士,人在陣地就在。現在我要走了,就要告別我的陣地了。

  新京報:還記得第一次登上講臺的情景嗎?

  盛志軍:那是40年前了,我當時還是一個民辦教師,只有20歲,比臺下的學生大不了幾歲。第一次上講臺,就弄了我一個不好意思,臉很紅,心跳加速,感覺呼吸都不順了。手裏抓著粉筆,寫一個字,粉筆斷了,寫一個字,又斷了,臺下是哄堂大笑,有點尷尬的。

  新京報:後來是怎麼克服的?

  盛志軍:一方面我自己加強學習啊,然後就是在老教師的幫助鼓勵下,慢慢進步,逐步有一些適應,比如走進教室不再緊張了。也就是那個時候,我第一次意識到,對新教師,對師資進行培訓的重要性。

  新京報:為什麼對教學崗位有這麼深的情感?

  盛志軍:跟我的出身有關係。我老家在富陽下面的山村,家裏幾代人讀書都很少,只有我一個讀書人。高中畢業後,我做了3年民辦教師,後來讀了師范,畢業後還是做老師。我想讓更多的人有辦法讀書,去回報社會。也是沒有想到,40年就這麼下來了。

  新京報:你覺得教師是一個什麼樣的職業?

  盛志軍:是一個不斷學習,然後用你的學習成果去影響別人的職業。好比説你要把一杯水傳遞給學生,那你自己就要有一桶水。不僅要讓學生吸收到,而且要學會主動吸收。所以教師需要永遠保持一個學習的狀態。

  新京報:40年的教學生涯,教育的形態有什麼變化嗎?

  盛志軍:其實教育的內核一直沒有變,主要是教師的區別。相對來説,老教師經驗豐富,教學態度好,對工作負責。新教師這方面,往往就差一點。課堂形態上,現代教育技術的大量應用,導致一些教師不會板書了。以往,我們一節課下來,從黑板左邊寫到右邊,不用擦黑板的。現在就是不斷使用新媒體,放幻燈片,給學生帶來的參與感就會差一些。我認為好的東西需要繼承,技術永遠只是手段,是為了課堂效果服務的。

  “教師不是商品”

  新京報:退休後有人來找過你嗎?

  盛志軍:退休前,很多民辦學校和培訓機構找過我,因為我的職稱高,所以他們給的待遇也很好,但我一個都沒有同意。

  新京報:為什麼不願意去培訓機構?

  盛志軍:教師不是一個論錢的職業,我也不是商品。我是浙江省首批特級教師,一些培訓機構聘請我去,是圖什麼呢?我很明白,無非就是去挂個牌子,把我當金字招牌,當一個工具。

  新京報:怎麼看待一些商業培訓機構在社會上走熱?

  盛志軍:這種現象其實現在還挺常見,我個人的態度一直是反對的。現在一些家長迷信商業培訓機構,花很高的價錢把孩子送過去。其實最好的教育還是在課堂上。教育是一個很係統的工程,培訓機構和學校之間,對于教育的理解是不一樣的。培訓機構看重的是考試分數,但教育本身不是功利性的,也不是一個量化的東西,它是一種“人”的培養。

  新京報:未來有什麼打算?

  盛志軍:我的退休工資已經夠用了,所以也不圖什麼別的,現在想到農村辦一個教育工作室。目前中國的教育現狀是,城鄉差距很大。要提高農村的教學品質,提升專業水準是首位的。我要在農村一直幹下去,幹到幹不動。

  新京報:你覺得農村與城市在教育上的差距主要在哪裏?

  盛志軍:其實就這些年來説,我跑了全國很多地方,城鄉的學校之間,在硬體上肯定還是有差距,但是可以説已經越來越小。差距主要是軟件上的,就是部分農村學校的教師水準跟不上。一些農村學校可能自然條件差一些,師資流失情況嚴重,留不住年輕人。

  新京報:農村教育要從哪些方面去提升?

  盛志軍:我認為首先是教育理念的提升,在一些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已經建立了素質教育體係,教師也有意識地培養多元化人才,而在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農村地區,目前仍然是以分數至上的。此外,教師的基本功也需要提升,比如上課的方式方法,課程的安排,這些都需要專業性的輔導,這也是我下一步需要做的。(新京報記者 王煜)

   上一頁 1 2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琦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長沙湘江突破36米警戒水位
    長沙湘江突破36米警戒水位
    加州山火肆虐
    加州山火肆虐
    記憶“魔鬼周”|看特戰隊員如何突破敵人封鎖線
    記憶“魔鬼周”|看特戰隊員如何突破敵人封鎖線
    去中國圓空姐夢
    去中國圓空姐夢
    01016011000000000000000001110865129644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