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9/ 12 09:59:10
來源:重慶日報

19年來,他們追著垃圾跑

字體:

  暴雨過後,清漂船未等天亮便開始作業。(受訪者供圖)

  “前面有垃圾,追!”9月6日上午10點,長江巫山段江面,一大片樹枝正漂向下遊,巫山縣匯馨環衛公司清漂隊“清漂16號”船加速駛向垃圾,只見清漂船的收集臂朝水中一鏟、一抬,枯枝便從江面進入收集艙……

  這支清漂隊成立于2003年,負責境內長江幹流和次級河流水域岸線總長183.45公里的水域清漂,是三峽重慶庫區清漂的最後一道防線。19年來,他們從駕駛普通的漁船清漂到使用人工清漂船、機械清漂船,從使用普通的撈網到自制垃圾收集網,從追著垃圾跑到自創“圍追堵截”法清理江面垃圾,默默地守護著重慶“東大門”。

  巫山縣河長辦提供的數據顯示:自2017年以來,該縣累計出動清漂船只5300艘次,清理、轉運水域垃圾共12萬噸。

  高溫下的甲板

  一月燙壞好幾雙膠鞋

  今年7月以來,重慶遭遇歷史罕見高溫天氣,巫山清漂隊也調整了作業時間:早上7點到中午12點,下午4點到晚上8點。

  盡管如此,船上的酷熱仍然難以抵擋。“熱得連呼吸都困難。”駕駛人工清漂船的隊員沈啟海説,在長江上清漂可謂“上曬下蒸”,頭頂炎炎烈日,腳下踩著至少五六十攝氏度的鐵皮甲板。長時間的站立燙得腳底生疼,要不停地左右倒換腳,外人看起來就像在“跳舞”。高溫還會導致鞋底脫膠,每年夏天都要燙壞好幾雙膠鞋。

  如今的巫山大部分水域已實現了“機械化作業”,27艘清漂船中有4艘是全自動機械清漂船。機械船體積大、動力足,特別擅長清理成片的漂浮垃圾,一翻鬥下去就如同給長江掃地。但是,港灣、碼頭內灣、狹窄的支流等地,機械船去不了,清漂的主力仍然是人工打撈船。

  重慶的主汛期在每年6月至9月,高溫與洪水交織。一次洪水後會帶來大量的垃圾,它們往往堆積在支流的回水灣,嚴重時堵塞河道,需要長時間的清運。這段時間,清漂人吃在船上、住在船上,與高溫、惡臭和水面的蚊蠅同時作戰。

  水域清漂管理部部長葛亮是個有著17年經驗的“老清漂”,他最長的一次清漂經歷在2008年。那年7月15日,巫山特大暴雨導致抱龍河上游鄉鎮大量樹木、樹根、農作物、生活垃圾和動物屍體涌入河道,形成的漂浮體長達1300米、寬90米,完全堵塞了河道,當地人甚至能背著背簍直接從河面垃圾上行走。

  為搶在學生開課前疏通航道,清漂隊出動了十多艘清漂船,葛亮和同事們吃在船上、住在船上,每天工作15個小時,用了整整24天,將所有垃圾清運完畢。

  自創“圍追堵截”法

  把垃圾“吃幹打盡”

  清漂工作看起來簡單,其實不易。

  江水是流動的,垃圾隨著江水的流向和風向四下漂浮。為了把江面垃圾“吃幹打盡”,大家在實踐中總結了不少招數。

  一是圍殲式。葛亮説,暴雨後的江面垃圾量特別大,如果用一兩條船追著垃圾清運,那麼在清運的同時,垃圾就會從其他方向往下遊漂走。因此,隊員們會同時使用3條到4條清漂船把垃圾團團圍住不讓其被衝走,殲“敵”于包圍圈。

  二是追逐式。雨後的長江幹流,江水流速特別快。“垃圾前一秒還在眼皮底下,下一秒就在數十米開外。”葛亮説,由于漂浮垃圾體量小,用不著“圍殲”,就只能追著垃圾跑。這時,老清漂人的經驗就很重要,得時刻注意流速和風向,在合適的時機伸出收集臂,管叫垃圾“逃不掉”。

  三是攔截式。這種方法需要至少兩條船配合,在垃圾到來前,通過兩條船張網配合,讓江面垃圾“自投羅網”。但説來容易,實際操作中兩條船配合的默契程度十分重要。下網深了1米,垃圾便會從江面流走;下網淺了1米,垃圾又會從網下流走。説到底,都是熟能生巧。

  清漂也有危險,最怕的是清漂途中天氣突變。

  今年7月25日下午5點30分左右,當時4艘機械船、5艘人工保潔船正在江面清漂,突然狂風襲來,波浪大作。“浪高有半米,機械船還好,人工保潔船船體輕,被吹得左右晃蕩。”葛亮説,這種時候全靠經驗,有經驗的船長頂著風開,因為一旦側身,小船便有可能被吹翻。船員們也要積極配合,比如風從左邊吹來,人便站到船體右側,反之站到左側,努力保持平衡。

  一度“打遊擊”

  現在有了專用碼頭

  巫山縣匯馨環衛公司負責人楊旭説,清漂隊成立于2003年,當時只有3個工作人員,租用漁民的小船在江面清漂,幹一天結算一天。直到2006年才有了第一艘清漂船“環衛9號”,可又沒有專門停船的碼頭,只能到處“打遊擊”,直到2008年10月購買了一個碼頭的70米岸線,清漂船才算安了“家”。

  當時清漂全靠清漂船在江面、河面巡邏,或各個沿江、沿河鄉鎮打電話來報告,屬于“被動出擊”。“現在不一樣了!”楊旭指著值班室的大螢幕説,近年來,巫山縣在長江幹流、次級河流的垃圾多發地點安裝了多處360度旋轉高清攝像頭,24小時監控轄區水域內漂浮物及庫岸垃圾情況。加上環衛監督艇隨時巡查,人工保潔船、機械化清漂船層層攔截、層層設防,最大程度防控漂浮物及消落帶垃圾流出重慶“東大門”。

  2021年,位于巫山龍潭溝的船舶廢棄物專用碼頭建成投用,清漂船終于有了專用碼頭。

  過去,轉運垃圾也是個體力活。清漂工人靠岸後,還得從清漂船上將垃圾一車一車往轉運車上裝。為了節省體力,“清漂16號”船長張興華拿出自己織漁網的手藝,用承重力強的安全繩編了張垃圾網,一次能裝30多噸垃圾,用吊繩拖運,這一“發明”還曾作為經驗吸引下遊省市專程前來取經。現在,巫山縣為清漂隊配備了專門的轉運船,通過機械化方式轉運垃圾,他發明的垃圾網逐漸光榮“退役”了。

  近年來,流經巫山的長江垃圾逐年減少,每年約減少數千噸,但清漂隊員的心中仍然有份沉甸甸的責任。“巫山不但是重慶的‘東大門’,更是旅遊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不容我們有絲毫懈怠。”楊旭説。

  巫山縣河長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建立健全三峽水庫清漂保潔長效機制的同時,該縣還落實河庫日常保潔措施,將鄉鎮管理河段保潔納入公益崗位,切實守好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最後一道關口”。(記者 龍丹梅)

【糾錯】 【責任編輯:劉磊 】
閱讀下一篇: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995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