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從“人情債”中跳出來
2018-01-31 08:22:40 來源: 南方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近日,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對全國31個省份、273個村莊、3829家農戶家庭的調查研究發現,一些農村人情消費支出近年來增長較快,鋪張浪費、炫耀攀比等現象屢見不鮮,不少人仍陷入種類繁多的人情消費怪圈。

  隨著收入提高,一些地方攀比心理卻越來越重,將人情泛化成錢和錢的交易,導致人情支出在家庭支出中的比重越來越大。據統計,農戶飲食的平均支出為6462.33元,佔家庭總支出的19.72%;人情的平均支出為5297.47元,佔家庭總支出的16.16%。另一方面,有付出就得有回報,結果,娶媳婦賀喜、嫁閨女隨禮、喬遷湊份子、開業忙慶祝,都成了收份子錢的名目,所謂“人情”不斷線,“酒場”連成串,“宴席”久難散,“吃喝”沒個完。

  人情關係是一種社會交換。美國社會學家布勞把社會交換界定成這樣一種關係,“當別人作出報答性反應就發生,當別人不再作出報答性反應就停止的行動”。在傳統社會,經濟水準不夠高,資訊不對稱,圈子也比較小,個體需要通過交往獲得一些東西,比如被保護、被認同、被尊重等。這一階段,社會交換體現為滿足情感上的需求,或者防范風險的需要。一旦人們發現社會交換可以帶來利益,開始有目的地編織關係網,人情就被代入“理性人”心理,博弈色彩越來越濃厚:出禮方會計算什麼樣的投入會得到回報,受禮者會權衡對方投入多少才值得幫忙。如此,人際關係越來越復雜化。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博弈行為一旦開始就很難停止。首先,這是一種重復的囚徒困境,博弈反覆地進行。特別是在農村的小環境中,一個人如果得到另一方的投入而沒有回報,就會承受來自鄰里鄉親的指責,同樣的,當每個參與者都有機會“懲罰”不合作行為,合作就會作為一種均衡的結果出現,最終導致沒有人敢打破這個遊戲。其次,由于關係投入者把高禮金視為自己的最優策略,總是傾向于多送禮金,以顯示自己很重視和對方之間的情誼,導致你來我往之中,對方也得考慮以高禮金回饋這種投入,體現在社會層面上,就是禮金的水漲船高。最後,社會交換還被視為一種禮貌行為,一種傳統文化的延續,以致在越來越分散化的當代社會中,一個人即便認為某種社會關係已經沒有維係的必要,但心理上仍然過不了這個坎。

  移風易俗並不容易。盡管很多人有感于“人情債”的壓力越來越大,希望回歸簡簡單單的人際關係,但卻遲遲不敢邁開這一步,既害怕收不回成本,更擔心丟面子。對此,應該在傳統禮俗和陳規陋習間劃出一條線,在社會上形成一個鮮明導向,什麼是值得提倡的,什麼是應當反對的。一個很好的做法就是從黨政機關領導幹部入手,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作為“關鍵少數”,既是移風易俗的領導者、推動者,又是實踐者、示范者。切實抓好黨風建設,將移風易俗作為考察幹部的重要指標,讓黨員率先破舊俗,反對天價人情、天價彩禮,反對鋪張浪費、大操大辦,就能夠為村民做好表率,為培育文明風氣樹立好標桿。■王慶峰

+1
【糾錯】 責任編輯: 馬若虎
相關新聞
  • 新華網評:別讓家長的“教育攀比”玩壞孩子的假期
    朋友們的回答,讓筆者也糾結起來:“是不是我家孩子也該去報一個寒假班呢?報了,孩子少了玩的時間,不報又怕跟不上。”經過幾番思想鬥爭,筆者選擇了放平心態,尊重孩子的快樂和選擇。
    2018-01-22 13:43:54
  • 引導“人情消費” 不能只靠下發文件
    適量的“人情消費”是維係現代社會人際關係的一種手段,但應該注意避免異化為權力腐敗。在社會轉型過程中,如何以良好的黨風影響社會風氣,以健康的社會風氣影響家庭風氣,是一個值得思考的話題。
    2017-01-24 09:22:16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春意盎然
春意盎然
西安:十五到 元宵俏
西安:十五到 元宵俏
野外實戰 磨礪“刀鋒”
野外實戰 磨礪“刀鋒”
鬧魚燈 迎元宵
鬧魚燈 迎元宵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4851122343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