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讓詩歌熱溫暖更多人
2017-12-20 09:21:04 來源: 廣州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年初,《中國詩詞大會》火遍全國;歲末,詩人余光中去世,在網絡上刷屏的除了點點“燭光”,還有他的詩……日前,有媒體回眸2017年,發現詩人多了、詩刊多了、詩歌節多了,詩歌類新媒體也四處圈粉——詩歌熱似乎又回來了。

  詩歌熱又回來了,中間為什麼要加上一個“似乎”?

  應該是為了嚴謹吧。詩歌“熱度”如何,很難用指標去量化,不同圈子的人感受也截然不同,加上一個“似乎”,誰都可以接受。那詩歌熱如何判斷?從數字來看,在詩歌界頗具影響的《詩刊》雜志,其發行量近年持續增長,2016年更是增長30%;據報道,中國詩歌網注冊會員已接近11萬人,目前平均每天收到投稿多達2000件;如果覺得這些數字太“虛無縹緲”,還可以再檢索一下“詩歌節”,你會發現近一個月全國各地見諸報端的詩歌節竟有20多個……從一家人坐等《中國詩詞大會》到數以萬計的年輕人“讀首詩再睡覺”、機器人小冰寫詩引圍觀,近年來詩歌屢屢制造公共話題,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感越來越高,很多人都體會得到。

  那麼,這一波熱度能持續多久?這要看到底誰在給詩歌“加熱”。改革開放以來,從“朦朧詩熱潮”到後來的“席慕蓉熱”“海子熱”“汪國真熱”,再到“打工詩歌熱”“余秀華熱”,不同時期的詩歌熱都有共同的基礎,那就是我們這個民族自古就有的詩性和詩心。“詩言志,歌咏言”“詩者,天地之心也”,在我國,詩歌堪稱最為重要的文學形式之一;千百年來,詩詞始終是中國人的心靈獨白。也正因此,盡管社會對詩歌的熱情多有反覆,但詩歌在我國從未真正沉寂過。

  當然,近年來詩歌回暖,跟此前的詩歌熱原因還有所不同。比如互聯網為詩歌的傳播插上了新的翅膀,以微信公眾號為代表的傳播渠道與短小精悍的詩歌、碎片化的閱讀更為“般配”,使數百萬用戶借助手機讀詩、聽詩甚至寫詩,以更快捷的方式與詩歌親密接觸。此外,更深層次的動力則在于需求。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當前,人們滿足了物質需求後,精神需求日益高漲,而詩歌熱也是人們渴望精神生活更充實、更豐富、進一步提升的表現。

  因此可以這麼説,詩歌回暖是社會發展進步的結果,也是我國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持續提升的表現。我們樂見詩歌熱,呼吁更多力量為之“助攻”,當然同時也要保持理性——讓詩歌回暖不是為了掀起全民讀詩的熱潮,而是不斷創新傳播形式,不斷開拓傳播渠道、營造更濃厚的氛圍,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了解詩歌,為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提供更多元的服務、更豐富的選擇。(夏振彬)

+1
【糾錯】 責任編輯: 馬若虎
相關新聞
  • 孩子的詩,教給我們什麼
    所謂“百年樹人”,教育的使命,就是致力于人的發現,人的健全,一句話,讓人成為人,這應該成為所有個人行為和組織性行為的目標。
    2017-12-06 08:46:17
  • 機器人開專欄寫詩 我們該怎麼辦?
    人類創造人工智慧,會不會像霍金等科學家警告的那樣是“自取滅亡”呢?這個問題,恐怕只有時間能夠回答了。
    2017-08-23 08:53:53
  • 閉門覓句非詩法,只是徵行自有詩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全國文藝工作座談會,在講話中引用南宋詩人楊萬裏的詩句“閉門覓句非詩法,只是徵行自有詩”,借以説明生活是藝術的源泉,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走進生活深處,在人民中體悟生活本質、吃透生活底蘊”,創作出激蕩人心的作品來。
    2017-04-14 09:32:09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柏林民眾紀念聖誕市場恐襲一周年
柏林民眾紀念聖誕市場恐襲一周年
烏克蘭大雪
烏克蘭大雪
卡塔爾舉行盛大國慶閱兵式
卡塔爾舉行盛大國慶閱兵式
冬日櫻花谷 美景宛如畫
冬日櫻花谷 美景宛如畫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4851122138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