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徵集明城墻磚 是文物保護的示范
2017-12-05 08:42:38 來源: 廣州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南京發起“顆粒歸倉守護城墻”活動,向社會廣泛徵集散落的明城磚線索。一年以來,南京城墻保護管理中心共收到市民提供的線索近300條,已回收城磚約8萬塊,它們將來可以用于維修約3公里的明城墻。

  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南京明城墻身世“顯赫”。作為人類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産,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城市城墻,在中國古代城市史乃至世界古城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從這個角度來説,城墻上的每一塊磚都珍貴無比,都是無法復制的歷史遺存。然而在歷史上,南京城墻有些地段被拆毀,大量的明城磚流失民間——發動全城徵集,可以説是“搶救”墻磚的必要行動,也是整合社會各方力量的一種創新。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而守護“城市的靈魂”絕非政府部門的獨角戲,應該鼓勵廣泛的社會參與。從各地過去的嘗試來看,文物修復、文化遺産保護等常常面臨人員隊伍不足、資金投入有限等問題,單靠政府部門“單打獨鬥”往往力不從心。以南京明城墻保護來説,墻磚散布各地,僅僅依靠有限的人力物力一一搜集,無異于大海撈針。而全城徵集活動引起了廣泛關注,從年紀輕輕的學生到年過九旬的老人,從文物、歷史愛好者到各行各業的普通市民,都積極響應,很多企業還熱心地捐款捐物……活動通過整合社會資源,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墻磚保護的成效,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升市民的文化遺産保護意識,讓更多力量加入到文化遺産保護的隊伍中來,可謂一舉多得。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做好文化遺産保護需要更有力的社會參與,需要更多地激發群眾的主體力量,而相關的嘗試也越來越多。比如河南省博物館連續多年組織文創設計大賽,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文創産品開發;山西省嘗試“文物認領”模式,鼓勵和引導社會組織、企業或個人參與文物的保護利用,大大提高了社會參與的熱情……對比國內外先進經驗,關于整合社會資源不妨繼續“開腦洞”,比如美國保護文化遺産的國家公園,其經費既有聯邦政府撥款,也有通過稅費減免鼓勵社會各界的投資和捐贈;在意大利,企業、個人讚助文物修復工程,可以獲得豐厚“回報”,比如修復現場的擋板上會印上企業標識,新聞發布會上讚助者可以聲名遠播,此外,意大利還有“藝術津貼”,規定捐助文物修復的企業可享受退稅待遇……

  “源遠者流長,根深者枝茂”,文化遺産保護是一項係統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如何進一步整合社會力量、更廣泛地發動群眾,如何進一步完善社會力量參與文化遺産保護的體制機制,需要更多的嘗試與探索。(夏振彬)

+1
【糾錯】 責任編輯: 馬若虎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西成高鐵首發乘務組亮相
西成高鐵首發乘務組亮相
印尼:密切監視巴厘島火山動態
印尼:密切監視巴厘島火山動態
浙江烏鎮夜色美如畫
浙江烏鎮夜色美如畫
湖南桂陽楓林紅了 染紅空間美不勝收
湖南桂陽楓林紅了 染紅空間美不勝收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4851122057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