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小學生遇見蘇軾”的看點在哪兒?
2017-10-13 08:44:30 來源: 廣州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這兩天,清華附小的六年級小學生火了。今年適逢蘇軾誕辰980周年,清華附小開展了一係列致敬蘇軾的活動。從成果呈現來看,書法、繪畫個個亮眼,《大數據分析幫你進一步認識蘇軾》《蘇軾的社交圈》《蘇軾的旅遊品牌價值分析》等論文資料翔實、堪稱驚艷,讓網友驚呼“逆天小學生”。

  面對這群小學生,很多網友感慨自己就像個文盲;還有人調侃幸好自己出生得早,否則可能連小學都畢業不了……確實,把這些成果與“六年級小學生”挂上鉤,實在太有衝擊力。也因此,質疑聲隨之而來,其中最“響亮”的就是疑惑小學生們究竟參與了多少,是否還是“家長作業”?

  其實,只要看看這則新聞的“背景”,網友們就會“秒懂”了。清華附小是一所優質小學,學生家長也都藏龍臥虎,孩子們在老師、家長的輔助下出此成果,也在情理之中。根據校方説法,從三年級下學期開始,學生們已做過十幾次課題研究,除了觀察種子成長、操場實物測量,還研究過魯迅、霧霾——在“課題研究界”,他們早已是老手了!

  所以,“當小學生遇見蘇軾”對家長所形成的衝擊力,與其説是網友驚訝于小學生的“逆天能力”,不如説是其背後教育理念的巨大差距。當前,很多家長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主動或被動地服從、服務于應試教育,並為此殫精竭慮;殊不知,“別人家”的孩子已經在素質教育方面走得很遠——兩相對比,落差明顯。

  以大數據分析蘇軾來説,這種探究性學習在歐美不少國家的小學教育中,已是常態。美國很多學校甚至從一年級開始就讓小學生動手做“課題研究”,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和家長只扮演指導者的角色。這種啟發式教學可以充分發揮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其中尤為可貴的是讓孩子以探索、發現的興趣參與其中、“放飛自我”,慢慢培養各種能力,而沒有“標準答案”、條條框框的束縛和幹擾。

  近年來,各種觀察性、探究性學習以五花八門的形式在各中小學校亮相。但在具體操作中,很多學習、作業變成了讓家長抱怨的奇葩作業,重結果輕過程,甚至淪為形式。從一些學校的經驗可以看出,這種探究性學習需要很多“配套”,其中除了硬體,還需要學校的統籌安排,老師的教育理念更新、教學水準升級,甚至家長的引導、助力……

  客觀地説,當前並不是任何一個學校都能承載起這樣的學習模式,並非每一個家庭都能提供這樣的“研究基礎”。到底哪種教育模式更科學,需要時間檢驗,但從今後發展來看,類似的嘗試會越來越多——進一步轉變教育理念也好,加大優質資源供給也罷,應該讓“小學生遇見蘇軾”更常見、更普遍,讓更多孩子發現學習的樂趣。(夏振彬)

+1
【糾錯】 責任編輯: 馬若虎
相關新聞
  • 小學生大數據分析蘇軾,值得稱道
    生的主體性、教學的開放性成為學習的顯著特徵。何時當這種研究性學習成為主流學習方式,研究性課程成為小學生日常作業,當我們不再驚呼這樣作業的誕生,我們的教育或許離創新型人才培養真正進了一步。
    2017-10-11 08:50:53
  • 中小學生科研不宜以成果論得失
    聽 聽 聽 聽中小學生做課題,也可以申請科研經費了。與大學和科研院所相比,中小學生課題研究不應以“成果”論英雄,更不能以“成果”論得失,深圳此舉的價值和意義在于長遠,在于未來,在于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滋養孩子們的問題意識、探索興趣、創新思維和科學精神。
    2016-11-29 07:44:26
  • 中小學生玩直播,真的不適合
    直播講究眼球指數,人氣就是財氣,為了聚攏人氣、吸納財氣,主播以及“後臺老板”無不絞盡腦汁,甚至不惜犯禁、 “探底” 。直播間就是一個江湖,不適合中小學生玩。在這方面,直播平臺也應該把控,禁止中小學生直播,而不僅僅是年齡限制。
    2016-09-05 08:04:51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龍蝦盛宴”亮相南京
“龍蝦盛宴”亮相南京
探訪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
探訪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
美國宣布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美國宣布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紅葉“鬧”金秋
紅葉“鬧”金秋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4851121796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