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給乘客發糖的媽媽 為家長做了好榜樣
2017-09-28 09:05:54 來源: 廣州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據《都市快報》報道,日前在寧波飛往西安的一架航班上,一位媽媽給在頭等艙的其他旅客每人都發了一份小禮物,並附言“擔心孩子哭鬧會打擾到您,這裏有耳塞和糖果,希望能減輕你的困擾”。空姐説寶寶全程很乖。

  這樣一條很暖心的新聞,在社交媒體上轉發點讚無數。它從一個側面説明瞭,平時大家是多麼的深受“熊孩子”之苦。在各種交通工具上,尤其是長途的汽車、高鐵、飛機,以及在各種需要安靜的場所,比如圖書館、電影院,“熊孩子”真是最不受歡迎的人群。你在看電影,他在踢你座椅後背;你在看書,他在大聲哭喊……當然,很多小孩子還不具備控制自己的能力,但旁邊的家長要麼無動于衷,要麼束手無策,與這位情商很高的媽媽比起來,真是相差甚遠。不誇張地説,每一個“熊孩子”的背後,都站著一個不管事的“熊家長”。

  説這位媽媽情商很高,其實核心在于她有換位思考的意識,以及在公共場所的分寸感。這一點,一些父母其實並不具備。這些父母總是習慣性地混淆了私人場所和公共場合的界限,把家裏的那一套帶到了社會上,自然會造成很多矛盾。在他們看來,孩子本來就愛吵鬧、本來就“不受控”,周圍的人們應該理解、原諒、讓步才對。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思考方式,是這些父母“情商不足”的根本因素。孩子固然有他們這個年齡的心理和行為特點,但來到了公共場合,並不是每個人都應當遷就孩子,而應該把遵守社會規則擺在第一位。哪怕孩子真的無法做到,作為監護人的家長也應該對被影響的其他人表示歉意。如果還是一副“理所應當”的態度,自然不受待見。

  常有很多朋友奇怪,為什麼國外的“熊孩子”比國內少。這當然有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在家庭結構上,國外大多數是父母自己帶孩子,教育觀念比較能夠與時俱進,對于孩子必要的約束也相對到位。而反觀國內,老人帶孩子是一種主流模式,無論是科學驗證還是我們的身邊所見,都可發現隔代撫養對孩子的性格形成多有不利。而從教育理念上,國外的育兒理念有一點尤其值得好好學習,那就是從小就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看待,所以常常看到自己也是個小孩的哥哥就承擔起了照顧弟弟妹妹的“重任”,在旅行途中孩子都是自己整理物品自己背包等等。這種潛移默化的獨立教育,能讓孩子更早地明白家庭規則和社會規則的區別,更早地意識到自我負責的重要性。自我意識和責任意識缺位,孩子更容易變成“熊孩子”——因為他會認為無論闖下什麼禍,都有父母為自己開脫。

  不過,話説回來,這條新聞中,這位媽媽值得點讚,但並不能説明她的孩子也與媽媽一樣有“分寸感”。畢竟,她的孩子才一歲半,可能還未完全理解在家和在外的區別。但在這樣良好的家教下,在這位高情商媽媽的言傳身教下,孩子長大也不太可能成為一個頑劣的“熊孩子”吧。(張漲)

+1
【糾錯】 責任編輯: 馬若虎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共用經濟”連接你我
“共用經濟”連接你我
“火力-2017·青銅峽” 站在怒吼的火炮背後有多震撼?
“火力-2017·青銅峽” 站在怒吼的火炮背後有多震撼?
故宮賞鹿
故宮賞鹿
蓬勃發展的交通“大動脈”
蓬勃發展的交通“大動脈”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4851121736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