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通訊錄裏的父母”怎樣養老
2017-09-26 08:55:43 來源: 人民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今天的中國人養老,已經從費孝通所説的“反饋模式”演變為“多元模式”,更加強調家庭養老與社區養老相結合,機構做補充

  “我最無助的時候:你爸躺在地上,而你在通訊錄裏”,日前,一篇關于空巢老人的報道戳中了很多人的淚點。人同此心,我們很容易感受到空巢老人的無助與無力,也體會到“可憐天下父母心”——怕給孩子們添麻煩。如何讓老人們老有所養,再次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孝敬父母,天經地義,可如今,在父母身邊盡孝道,似乎變得越來越困難。費孝通先生曾經論及,與美國的“接力模式”相比,中國的養老可歸為“反饋模式”,即親代撫養子代、子代贍養親代,這可概括為“養兒防老”。然而,隨著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父母與子女天各一方已屬常態。對于在外地工作的子女來説,侍奉父母確有難度,更遑論“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如何讓“通訊錄裏的父母”安享晚年,成為全社會的一道考題。

  事實上,身處信息化時代的今天,我們的養老視野完全可以更開闊,將養老命題融入更多元的養老模式之中,比如可施行“借力養老”,即借他人之力、技術之力、制度之力來養老。比如,目前,不少地方正在積極打造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養老服務模式。盡管子女不在身邊,但老人居家生活,一遇難題可向社區、機構伸手。這一模式的背景,就是“十三五”規劃中提出的,“建設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係”。

  因此,今天的中國人養老,已經從費孝通所説的“反饋模式”演變為“多元模式”,更加強調家庭養老與社區養老相結合,機構做補充。“新建小區必須配建養老服務設施”,一些地方明文規定,未按要求配建養老服務設施的住宅小區,住房城鄉部門不予辦理竣工驗收備案。一定程度上,這是對制度要求的響應。此外,從“補磚頭”“補床頭”到“補人口”,一些地方改變補貼政策,更加追求補貼效果,對提供相同服務的經營性養老機構實行與公益性養老機構同樣的補貼政策。針對失能老人漸多、老來多病現象,有些機構推出“醫養結合”模式,也可圈可點。從老有所依,到老有所醫;從老有所養,到養有所安,養老模式更健全,老人晚年品質更有保障。

  眼下席卷全社會的智能化浪潮,也可以對接養老模式。有的地方推出虛擬養老院即是一例。虛擬養老院也稱“沒有圍墻的養老院”,由政府引導、企業運作,借助載體是智能化、信息化。具體操作是,通過互聯網構建出一個龐大的虛擬社區,通過智慧居家養老信息化平臺建立服務體係,整合提供更多的養老資源資訊,使老人足不出戶便享受到便捷、精準的服務。這種“互聯網+”衍生出來的養老模式變革,既讓老人舒心,又讓子女安心。此外,還有的地方探索共用養老、眾籌養老等等。每一種有意義的養老探索都可以嘗試,每一種助力老年人生活品質的模式都值得點讚。

  “打造銀絲下的春天”,這是全社會的責任。老年是人生命的重要階段,是仍然可以有作為、有進步、有快樂的重要人生階段。我們期待,隨著養老模式更多元、社會保障更有力,我們的未來一定更有可塑性,“銀絲下的春天”將變成現實。(王石川)

+1
【糾錯】 責任編輯: 年巍
相關新聞
  • 公證執業禁令能否斬斷“以房養老”騙局
    有些公證機關不認真核實公證申請人正式身份,未經實質審查就出具公證書,也沒有告知老人可能面臨的法律風險,使得公證成了“走過場”。
    2017-08-17 08:44:12
  • “以房養老”何以淪為詐騙道具
    不要指責被騙者是“老糊涂”,一些老年人基于困窘的當下和對未來不確定的恐慌,再加上警惕意識不足,掉入騙子的精準詐騙中,不該被輿論“圍毆”。
    2017-08-08 08:39:59
  • 別讓“以房養老”騙局以“合法”名義橫行
    現在到銀行匯款,銀行櫃員還要反覆向老人確認匯款對象認不認識,公證機關更該恪守“真實、合法”的底線,別讓自己的公證行為淪為詐騙“幫兇”。
    2017-07-29 08:42:29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蓬勃發展的交通“大動脈”
蓬勃發展的交通“大動脈”
國慶花壇扮靚首都
國慶花壇扮靚首都
“塞上明珠”寧夏沙湖吸引遊客
“塞上明珠”寧夏沙湖吸引遊客
動畫片主角“化身”稻草人亮相宜興農田
動畫片主角“化身”稻草人亮相宜興農田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1111121723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