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你喜歡怎樣的“稱號”?
2017-09-26 08:55:43 來源: 人民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媒體曾經報道,中國工程院院士、植物病理學專家朱有勇最喜歡的稱號是“農民教授”。無獨有偶。前不久,不經意間成了“網紅”的中國工程院院士、78歲高齡的科學家劉先林也曾經有一個心儀的稱號,叫作測繪界的“工人師傅”。

  為什麼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都喜好這些“草根”味很濃的稱號?而有些人特別是有的領導幹部,卻偏愛這“長”那“長”帶“官味”的稱號,或者熱衷于“老大”“老板”“頭兒”“哥們”“大當家”等等帶江湖氣的稱號?稱號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叫法,它折射出一個人內心的喜好和偏愛,體現了不一樣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從稱號可窺重“官本”還是重“民本”。有的領導幹部時時以“長”為貴,處處以“官”為榮,説到底是官本位思想和特權觀念在作怪。最近,有兩個“官迷”引人關注。一個是“五假幹部”盧恩光,在懺悔時連連説自己是個“官迷”,而且瘋了。一個是大連原常務副市長曹愛華,也是一個十足的“官迷”,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的升遷。試想,一個“官迷”成癮的人,怎麼會心中有民、做事為民?他們更在乎的是自己的官帽,計較的是官銜,琢磨的是官位,甚至平時連排名次序、走前走後、照相座位都錙銖必較,這樣的現象不少見。“官本”還是“民本”,孰輕孰重判若分明。

  愚者圖虛名,智者務其實。元代詩人王冕一生正直豁達,不圖虛名,曾于墨梅圖上題詩“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真正的智者,鄙薄流俗,獨善其身。有些人偏偏貪圖那些大得嚇人、玄得唬人的名號和頭銜,有的連名片上都刻意留一大串名不副實的榮譽稱號,唯獨忘了自己的真實身份,忘了自己是誰、幹什麼的、從哪兒來的,丟了本色,忘了來路。陳雲同志早在1943年曾就文藝工作者中的黨員如何明確自己身份問題指出,黨員不能把工作的分工“作為特殊化的根據”,“黨員就都是黨員”。務實乃本,重不重稱號,重什麼樣的稱號,像一塊試金石,試出一個人是圖虛名還是講務實,是愛獨尊還是慕平等。

  稱號體現好熱鬧還是喜寧靜。當下,心浮氣躁、急功近利、焦慮不安是不少人的一種常態,有的靜不下、坐不住、等不得,有的習慣于看熱鬧,喜歡刷存在感,生怕被人忽略或遺忘,反映在稱謂上也是高調、張揚和喧嘩有余,而對于樸素、直白、簡單的東西往往表現出不屑。《道德經》上説,靜為躁君。《大學》裏講,“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寧靜既是一種修為,又是一種力量。“心收靜裏尋真樂,眼放長空得大觀。”寧靜的人才會對名利保持一種淡定和從容,才能發現並懂得享受生活中的真善美,才能在紛繁復雜的事物中保持一種定力。人生的真諦是在嘈雜喧鬧中活出一種恬靜,讓生命在寧靜中運轉,而不是在焦慮中追趕,正所謂寧靜以致遠。

  稱號裏面有學問,從中既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思想意識和價值取向,又可以看出他們的思想境界和人格修養,不妨好好觀之、聽之和處之。(徐文秀)

+1
【糾錯】 責任編輯: 年巍
相關新聞
  • 撤銷“假調料”轄區榮譽稱號,才能正本清源
    撤銷榮譽稱號正本清源,于總局而言,是修復公信的積極作為;于當事地方部門,則是進一步的警醒。歸根結底,此舉是對食品安全負責,也是對民眾的生命健康負責。
    2017-01-24 08:12:44
  • 用法治之臂甩掉“吊瓶大國”稱號
    作為全球抗生素濫用最嚴重的國家,我國平均每年每人要‘挂8瓶水’ ,這遠高于國際上2.5瓶— 3.3瓶的水準,我國儼然已成‘吊瓶大國’ 。
    2011-10-20 17:10:40
  • 學校為稱號瞞報負面影響不可小視
    據稱,如此做的原因是“該校害怕丟了教育局評選的‘平安學校’的稱號” 。然而,一個小學為了所謂“平安學校”的稱號,丟失東西之後卻也採取了瞞報的方式,實在讓人詫異。
    2010-11-19 17:28:54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蓬勃發展的交通“大動脈”
蓬勃發展的交通“大動脈”
國慶花壇扮靚首都
國慶花壇扮靚首都
“塞上明珠”寧夏沙湖吸引遊客
“塞上明珠”寧夏沙湖吸引遊客
動畫片主角“化身”稻草人亮相宜興農田
動畫片主角“化身”稻草人亮相宜興農田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1111121723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