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空巢之痛,痛的不止是養老
2017-09-26 08:55:43 來源: 錢江晚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昨天,包括我在內,相信不少人被一篇媒體調查讀到了心酸落淚:據新晚報報道,哈爾濱65歲的朱阿姨,一個人照顧癱瘓臥床的老伴5年了,從沒發生的意外發生了,淩晨兩點多,老伴突然從床上掉到地上,她一個人折騰了20多分鐘,還是不能把老伴抱回床上,女兒遠在成都,親朋都在熟睡,打開手機通訊錄,不知道該打給誰……剛強了一輩子的朱阿姨抱著老伴哭了。“你爸躺在地上,而你在通訊錄裏……”這一幕正是眼下無數空巢老人的生活縮影。他們也許就是我們的父母,也許就是我們的將來。

  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對社會影響程度的加劇,空巢老人的處境越來越引人關注。誰是空巢老人?一般是指沒有子女照顧、獨居或夫妻雙居的老人,不外乎三種情形:一是無兒無女無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種是有子女但與其分開居住的老人。還有一種就是兒女遠在外地,不得已而獨守空巢的老人。他們是在城市中打拼的70後80後90後的雙親,是一個數目不斷增長的龐大群體。

  近年來,類似“空巢老人離世無人知”,空巢之痛的新聞頻現。而據全國老齡辦的數據統計顯示,我國已有老齡人口1.69億,佔總人口的12%,有一半屬于城鄉空巢家庭或類空巢家庭,空巢和獨居老人已經接近一個億,到2030年,還將會達到驚人的2個億!從某種程度上説,“獨居之殤”已不再是一家之悲,而是一個現實和沉重的社會難題。

  于是,我們看到,一家人本應坦誠相待,但現在卻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謊言”:父母一身病痛,卻對子女説自己一切都好,不讓子女擔心;子女工作受挫,卻對父母説自己一切都好,不讓父母擔心。我們都知道一句話叫做“父母在,不遠遊”,但這其實只是半句話,後面還有半句叫做“遊必有方”,便是説如果要出遠門,必須有一定的去處。所以哪怕“空巢老人”現象出現,不能簡單粗暴地讓子女放棄工作與前途守在父母身邊,那顯然不太現實亦不合時宜,傳統養老方式和保障體係正遭受強烈地衝擊和挑戰。

  一直以來,家庭養老是中國式養老的重要方式,極大緩解了社會養老風險。不過,隨著計劃生育和人口流動因素的影響,“四個老人、一對夫妻和一個孩子”的家庭模式,使家庭養老功能弱化。目前,中國式養老大致有三種方式:家庭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而機構養老除國家投資的養老院外,需求最大的是一般工薪階層消費水準可以負擔的養老院,但這類養老院供不應求。而無論是哪種養老,背後都藏著兩本賬:經濟賬和感情賬。

  而空巢老人養老之“最”,最痛不在物質的贍養,就像哈爾濱的朱阿姨。醫療技術的進步可以治愈他們身體上的疼痛,卻無法撫平老人心靈上的空虛。雖然“常回家看看”入了法,但執行起來還要靠自覺。我們可以看到,國家全面開放二孩,便是為了緩解未來家庭在贍養老人上的壓力,讓下一代能夠有親兄弟、親姐妹,在未來贍養老人上能夠互相扶持。然而絕大多數這一代的年輕人因為要贍養包括自己配偶父母的四個老人,另外又可能需要間接贍養外公外婆爺爺奶奶,已經無力再生養二孩了,所以這又是新的矛盾點。我們期待經濟保障、健康醫療、精神撫慰共同應對,行動起來,終有走出困局的那一天。(陳江)

+1
【糾錯】 責任編輯: 年巍
相關新聞
  • 空巢青年是一種新的風尚和潮流
    “空巢”也一樣,過去可能代表著空虛與無力,今天卻是獨立、自由和活力的象徵。
    2017-06-07 08:37:56
  • “空巢”恰恰是成長的正確打開方式
    盡管這些獨居青年的生活中充滿著懶惰、迷茫等小問題,有時還有著抗拒長大的小怨念和小矯情,可正是這些自由生活的過程讓他們不斷“試錯”,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2017-04-19 08:49:36
  • “空巢不空,租客守望”
    近日,一場空巢老人和大學生的簽約儀式,在湖北武漢龍王廟社區服務中心舉行。20多名老人和大學生志願者結成互助對子,大學生們每周抽出固定時間幫助和陪伴老人,老人則騰出一間空余的房間給大學生免費居住。
    2017-04-11 09:06:02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蓬勃發展的交通“大動脈”
蓬勃發展的交通“大動脈”
國慶花壇扮靚首都
國慶花壇扮靚首都
“塞上明珠”寧夏沙湖吸引遊客
“塞上明珠”寧夏沙湖吸引遊客
動畫片主角“化身”稻草人亮相宜興農田
動畫片主角“化身”稻草人亮相宜興農田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1111121723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