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孩子作業應該要家長簽字嗎
2017-09-19 08:52:53 來源: 廣州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浙江金華一小學發出一份公約,明確提出“讓家長告別檢查作業”。公約稱:認真批改作業,是每一位老師的基本職責!從今天起,我們想改變“家庭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現狀,取消規定家長為孩子家庭作業簽字的要求。家長該不該為孩子家庭作業簽字,引發老師和家長的熱議。

  支援

  對孩子必要的監督

  這條新聞一出,不少家長歡呼,老師們卻相當尷尬。的確,對很多老師而言,讓家長給孩子檢查作業、簽字已成例牌之舉。有地方忽然對此叫停,恐怕接下來還有一連串的問號需要回答。家庭作業該怎麼布置?如果不需要家長檢查也不用簽字了,家長如何參與到學校教育中?有孩子不完成作業,老師怎麼辦?

  教育本來就需要家校結合的,如果沒有家長的參與,老師能單獨把孩子教好嗎?常有很多老師吐槽,學校裏教得好好的,回去一晚上,第二天就把知識還給老師了,這就是家庭教育缺位的後果。實際上,要家長給孩子檢查作業、簽個字,真有那麼難嗎?更何況,絕大多數情況下,家長並不需要真正批改作業,而只是監督孩子把作業完成,僅此而已。至少就我身邊的例子而言,除非是小學一二年級相對簡單的家庭作業,絕大多數作業還是老師批改。

  厘清這一點,就會發現家長簽字只不過是一種監督,而不是代替老師批改。從某種程度上來説,家長的監督是給孩子必不可少的一種壓力。學習不可有太大壓力,也不可沒有壓力。而現在,隨著學校教育越來越崇尚所謂的“快樂教育”,老師們管教孩子的“傳統做法”已經被通通禁止,體罰自不必説,連留堂、罰抄寫等也常有家長投訴傷害學生自尊心。這也不行,那也不行,讓老師怎麼辦?不是所有孩子都聽得進老師的苦口婆心,必要的硬約束是必不可少的。但眼下,在學校教育裏,老師的約束力已大大下降,如果再缺少家長的約束,孩子們還能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嗎?

  舉個最現實的例子,取消了家長簽名,假設有學生就是不完成家庭作業,老師能把孩子怎麼樣?如果這就是所謂的“快樂教育”,我倒希望我的孩子不要如此“快樂”地虛度時光。“學海無涯苦作舟”,給點壓力、給點約束,必須的。(張漲)

  VS

  反對

  把家長也搞焦慮了

  讓家長告別檢查作業,不再讓家長為孩子作業簽字——看到這則消息,網絡上一片歡騰,很多人感慨“終于熬到頭了”,還配上了熱淚盈眶的表情。

  翻看以往的話題,只要和“家長作業”相關,那畫風基本都是苦大仇深、怨聲載道。為什麼?因為負擔太重。很多家長白天忙一天,一身疲累回到家還得“加班加點”,輔導作業、檢查、簽字,有時候還得制作月兔燈、設計班級小報,不會“十八般兵器”根本搞不定。

  並且這種負擔,不僅僅是時間、精力上的付出,還有龐大的心理壓力。如今的家庭作業,儼然已經形成了這樣的局面:老師化身“指揮官”,一天到晚下“指令”,而家長則是“小兵”,絲毫不敢馬虎,更不敢怠慢。這種壓力到了什麼地步?比如一位朋友所在的家長群裏,老師每天下“指令”多達十余條,家長害怕上班期間漏過重要資訊,不得不每天安排兩個媽媽值班,把老師的“指示”整理到一起……如此任務已和“綁架”無異,而家長們的心理負擔也可想而知。

  那家長辛苦一場,是否就卓有成效呢?不一定。孩子們各不相同,家長們也沒有一樣的——文化程度不一,空閒時間不盡相同。很多網友一邊手拿作業一邊含淚問百度,面對英語口語、復雜數學題等常常找外援,身心俱疲;還有不少父母工作忙、上夜班,簽字成了疲于應付的苦差事。今天媽媽簽,明天爺爺簽,有時不得不“授權”孩子代勞,“鼓勵”孩子弄虛作假,是不是已經偏離了初衷?

  應該説,課業督導、批改作業本就是老師的職責。如果家長根據自身情況,發揮一定的輔助作用,這是可以的。但不能強加于人,這對家長不公平,也不見得利于孩子成長,更有可能增加教育焦慮,搞得“雞飛狗跳”、人心惶惶。所以,“家長作業”早該休矣。(夏振彬)

  學校教育重“智”,家庭教育重“德”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有這樣一句名言:“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一個人這樣的任務。”因此,在教育中一直很強調家校合作。家校合作就是家庭與學校之間架起的一座橋梁,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互補,相互促進。

  傳統的家校合作,主要是通過家訪、家長會、家長開放日等來實現,隨著微信、QQ等網絡手段的使用,校訊通、班級QQ群、微信家長群成為家長與老師日常溝通的主要方式。家長與老師聯繫更方便了,這本來是件好事。可是,現實生活中,校訊通每天的主要內容就是各科老師發的家庭作業,要求家長簽名批改。不僅家長負擔很重,有的孩子在學校裏因此有了依賴,不好好記家庭作業,反正每天回家翻看家長手機就行了。家庭作業變成了家長作業,家校合作也變了味。

  真正的家校合作應該是各司其職,各有側重的。學校教育更側重“智”,注重知識的學習,家庭教育更側重“德”,注重品格和行為,偏重視野的開闊和興趣的拓展。二者的合作應該是用雙方適合的不同方法達成同樣的目的。比如,同樣是幫助孩子學習,學校教知識點,家長則注重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習習慣,二者互補,相得益彰。可是,每天簽字檢查作業成了家長的必修課,有的家長不配合還會被老師批評,這樣的家校合作,完全變成了以學校教育為主體,家庭教育淪為了學校教育的延伸和附庸,完全失去了自己的獨立性和主動性。這樣的家校合作,雖然溝通順暢,但是未必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一方面,孩子不容易養成獨立自覺學習的習慣,另一方面,讓家庭教育承擔過多學校教育的功能,也容易給孩子造成“學習才是最重要的事”這樣的印象,加重教育焦慮。

  家校合作,的確有利于孩子的成長,但要平衡好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比重,各司其職,不可跑偏,才能互補。讓家長檢查批改作業,這明顯是對學校教育過多的介入,過猶不及。(譚敏)

+1
【糾錯】 責任編輯: 馬若虎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海峽兩岸中秋燈會亮相水鄉周莊
    海峽兩岸中秋燈會亮相水鄉周莊
    美國紐約發生客車相撞事故3人死亡
    美國紐約發生客車相撞事故3人死亡
    羅馬尼亞西部地區強暴風雨致8死近70傷
    羅馬尼亞西部地區強暴風雨致8死近70傷
    大熊貓有了“新家園”
    大熊貓有了“新家園”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4851121685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