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一篇《月薪三萬元,還是撐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的文章在廣州家長們的朋友圈熱傳。一位在企業當高管的媽媽,月薪三萬元出頭,女兒在廣州某外語學院附屬名校讀五年級,家裏大頭支出由老公搞定,最近卻連新衣服都快不敢出手了,原因就是孩子放暑假了!
且看她月入三萬元,是怎麼個不夠花——女兒去一趟美國游學,2萬元;女兒平時在家需要請阿姨照顧,5000元;7月份鋼琴考級,每週要上兩節鋼琴課,共2000元;游泳班2000元;英語、奧數、作文3科培訓班6000元。加起來就要35000元了,這位“可憐”的媽媽還寫到:“痛苦的是你花了,心疼得不踏實;不花吧,對不起孩子更不踏實!”
看完這條新聞,請原諒我,我實在無法不以一個白眼表達我的態度。美國游學也好,補習也好,這錢都是自己花的,沒有任何人強迫。花了就花了,又何必公開哭窮呢?粵語裏有一句“食得鹹魚抵得渴”,網絡上流行一句“自己花的錢,流着淚也要刷卡”,你要高消費那是你自己的選擇。説實話,我很懷疑這位媽媽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也許審題的重點根本就不在“不夠花”,而是“月入三萬元”。讓不少人看了不由得心裏咯噔一下,想想自己年入才幾萬元,羨慕嫉妒恨都出來了。
在旁人看來,這在社會心理學上屬於一種專門現象,俗稱“矯情”。但我相信,這位媽媽也許“不夠花”的感覺是真的。一方面,大多數人的消費觀念都是量入為出。什麼意思?月入三千元有三千元的花法,月入三萬元有三萬元的花法。不管多少錢,我總有花光的辦法,這點自信還是有的。《我的前半生》剛放了大結局,離婚前一雙鞋八萬元的羅子君,離婚後打份零工不也照樣能過下去?對這位媽媽來説,就算月入三十萬元,也一樣有本事花到不夠花,然後照樣會上網發篇文《月入三十萬元,一樣撐不起孩子的暑假》。
另一方面,則來源於一種身份焦慮。這位媽媽培養孩子,不可謂不花心思,能報上的補習班全報上。説穿了,不過是出於一種保持社會地位的焦慮感。説句大白話,就是為了保持這個家庭在社會中處於一個體面的位置,不計成本和代價地投入,還美其名曰“這是一種投資”。但是投資也講究時間效率,為了孩子未來的成就和地位(也許還不一定管用呢),搞得現在自己月入三萬元還不敢買新衣服,這樣的投資理念是不是本身就有點問題呢?
最後,站在孩子的角度給這位媽媽提個建議吧——想“對得起”孩子,就少報點這班那班,他也許只想你多花心思陪陪他。孩子的快樂,其實很簡單。(章門仁)
-
父母在孩子心中已經死了是社會的悲哀
2017-07-26 08:18:05
-
照看暑期裏“散養”孩子應廣開思路
暑期來臨,平常有學校管束的中小學生從“圈養”變成了“散養”狀態,孩子們自然散發出無窮的活力,但由此帶來的安全問題,實在讓人頭疼。2017-07-18 08:41:15
-
讓孩子們過一個有意義的暑假
讓學生過一個快樂有意義的假期,需要系統的標本兼治,政府、學校和社會機構應該行動起來,豐富學生假期生活內容,讓孩子有比去社會培訓機構補課更好的去處。只要學校和社區能更多承擔責任,治理假期補課熱就能找到現實的突破口。2017-07-14 08:27:03
-
《我的前半生》折射"全職太太"困境,真的是高危職業嗎?
2017-07-28 08:19:12
-
單霽翔談文物修復師:拿出200個編制,但還遠遠不夠
2017-07-27 14:25:55
-
洋芋還是格鬥,不該是"格鬥孤兒"的選擇題
2017-07-27 08:45:02
-
大學校訓中的“關鍵詞”:揭秘名校背後的故事
2017-07-27 08:47:16
-
調控高壓下,開發商的買地節奏有哪些變化?
2017-07-27 08: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