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城市治理中還有多少“葛宇路”?
2017-07-26 09:19:59 來源: 北京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葛宇路”以近似黑色幽默的方式,拷問了城市治理的精細化水準。需要追問的是,城市治理中還有多少“葛宇路”?群眾身邊還有多少類似的治理盲區?我們在生活中都或多或少遭遇過“葛宇路”式的尷尬,如果這些治理盲區不能及時被察覺和根治,城市整體形象必然會大打折扣。

  近來,從一篇名叫《如何在北京擁有一條以自己命名的路》的網文開始,一條叫“葛宇路”的路闖入公眾視野。直到7月23日,朝陽區蘋果社區附近這段全長4千米的小路才正式挂上“百子灣南一路”的路牌,路名風波暫告段落。一個大學生的“行為藝術”,居然能夠存在數年之久,甚至被多種導航地圖收錄,連2015年底路政工程也據此對路燈統一編號。個中原委,著實值得反思。

  私設路牌弄假成真,乍聽匪夷所思,仔細一想卻又在情理之中。人們常説“出門認路”,認路首先就得知道方位在哪、路名為何。尤其置身互聯網時代,LBS(基于位置的服務)技術應用幾近無處不在。如果道路沒個名字,那麼在交錯復雜的路網係統中,老百姓網上約車、寄送快遞、叫個外賣,都會遇上麻煩。“葛宇路”的出現並不荒謬,背後是人們實實在在的生活需求。附近居民説得實在:這條路叫什麼名字無所謂,關鍵是得有個名字!“葛宇路”以近似黑色幽默的方式,測試出道路規劃建設、交付、命名、管理各環節銜接上的缺口,拷問了城市治理的精細化程度。

  這條“葛宇路”已被正名,不過需要追問的是,我們的城市治理中還有多少“葛宇路”?老百姓身邊還有多少類似的治理盲區?城市治理是一項超大規模的係統工程,同時也是需要精心維護的精密儀器,對細節把控的要求非常之高。許多事項看似很小,卻極易引發連鎖反應,以至小疏忽拖成大問題,影響居民生活的現實感受,積累起許多不必要的矛盾問題。比如,有的道路建成已久,卻遲遲未能納入市政管理體系;有的街巷在導航中,仍是“前方進入無名路段”;有的地方長期路面塌陷,雨天走過深一腳淺一腳;有的住宅早早建好,周邊配套設施卻久未跟上……我們在生活中都或多或少遭遇過“葛宇路”式的尷尬,如果這些治理盲區不能及時被察覺和根治,城市整體形象必然會大打折扣。

  城市發展日新月異,對精細化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群眾訴求多元多樣,互聯網技術等新的變數也加劇著治理的復雜程度,要求破題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北京作為超大型城市,給人的印象,優點是大氣,缺點是某些地方失之于粗放,城市治理的精細化水準有待提高。有問題不要緊,關鍵在于積極直面問題,迅速解決問題。如今,“百子灣南一路”已經上崗,然而據媒體走訪發現,這條路段仍未能貫通,沿線各路口交通燈均不亮。這説明,路有其名只是開始,其後的治理任務還有不少。相關各方都應有意識地多走一步、多問一句,類似的漏洞才能真正補起來。

  千千萬萬人來到城市、居于城市,莫不為了更好的生活。下大力氣統籌好城市治理的點點滴滴,就是在完成這一樸素真誠的心願,就是在彰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一段時間以來,本市以廣大市民最關心的問題為導向,大力整治違法建設、開墻打洞、背街小巷,讓胡同舊貌換新顏;騰退空間“留白增綠”,提升市民生活環境品質;為老樓加裝電梯,讓住戶出行更加方便……一係列看得見、摸得著、能受益的治理成果,托起了人民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做好這些,考驗著一個城市的治理能力與水準,影響著群眾生活的幸福感和滿意度,展示著一個城市的品位與溫度。這種既有“面子”又有“裏子”的工程,還應該多做一些。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與吳良鏞都曾推薦《城市即人民》一書,該書反覆強調“城市屬于它的人民”,對民眾的關注應當多于磚石、水泥、鋼鐵、木材或塑膠。確實,城市不只是建築材料的機械組合體,更根本的功能還在于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葛宇路”的路牌雖然已成過往,但我們應當記取這一教訓,用更強的責任心、更精細的治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胡宇齊)

+1
【糾錯】 責任編輯: 徐可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浙江:冰洞避暑遊
    浙江:冰洞避暑遊
    盛夏消防練精兵
    盛夏消防練精兵
    情暖太行山區留守兒童
    情暖太行山區留守兒童
    “發現”號在南海採集到大量冷泉生物
    “發現”號在南海採集到大量冷泉生物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764112138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