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火鍋店賣涼菜違法”的雙重教育意義
2017-07-26 09:06:15 來源: 北京青年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廣州市黃浦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近日對一家火鍋店作出行政處罰,因該店在其《食品經營許可證》備注項目不包含“涼菜加工銷售”的情況下,生産銷售“川北涼粉”“拍黃瓜”等多種涼菜,對其處以沒收違法收入139元,並處罰款1萬元。

  火鍋店賣涼菜違法?這確定不是惡搞的黑色幽默?對于多數初看新聞的網友來説,火鍋店賣冷菜再正常不過了。一些知名的火鍋店,甚至在大廳免費提供冷菜和果盤,而且是不限量的,難道它們全是在違法經營?繼而,人們會展開合理想像:認定火鍋店賣冷菜違法,是在顯示權力的霸蠻吧?

  仔細看看這份《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相關部門的執法其實“沒毛病”——沒有獲得許可的經營,當然是違法經營的。任何企業都有其主要經營范圍,這是“企業業務活動范圍的法律界限”,也是“體現企業民事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的核心內容”。在企業注冊申請時,必須把經營范圍填寫清楚。既然,火鍋店並沒有將涼菜生産備注于食品經營許可申請中,按照法律規定,其確實不能生産。一旦生産就是違法行為,就應該予以處罰。這是對法律的基本尊重,也是對市場經濟的必要規范。否則,企業只要獲得了一個資格就可以生産所有種類的産品,市場也就亂了套。

  假設,我有一個用來做貿易的公司,我想拿它來做教育培訓,這就是一種違法的超范圍經營。如果想讓它合法,就應該申請更改經營的范圍,至于能否被受理還需要看經營范圍是否接近。所以,雖然手中有一家企業,但因為經營范圍的不相幹,最後還是需要重新注冊一家經營范圍為教育培訓的企業。如此折騰之後,才算合情合理合法。而如果,新聞核心看點是貿易公司辦教育被罰的話,相信輿論也就不會大驚小怪了。

  盡管很多人不能接受,從法律宣傳、法制教育的層面看,火鍋店賣冷菜違法其實是一個難得的法制宣傳——沒有獲得授權和審批,當然不能私自更改經營的范圍。法律是剛性的,法律有怎樣的規定就需要怎樣的執行,對于經營者來説,“法無授權不可為”同樣是一個常識。至于,人們認為火鍋店賣冷菜無可厚非,那只是一種生活經驗,生活經驗是不能代替法律判斷的,生活經驗更不能取代程式正義。

  對于執法者來説,這次輿論的反應其實也是一次法制教育。法律是剛性的,但法律面對的是日常生活和活生生具體的人。法律在適用的過程中,自然需要顧及到人情倫理,以及社會輿情、公眾訴求。當幾乎所有人都認為火鍋店賣冷菜是常識時,在審批時能否對其經營范圍適當的擴大或者直接默認;當所有人都認為跟賣冷菜的火鍋店較真不如真心誠意地保障食品藥品安全時,是否應該想想執法的重點在哪裏,公眾為何如此苛刻,到底該如何獲得公眾的信任感?

  法律強調程式正義,法律也堅持結果正義;普通人更關心食品藥品安全。對此,執法者不可不知,不可不銘記在心。至于,火鍋店賣冷菜違法,作為法制新聞宣傳、教育一下就可以了。在解釋之後,公眾自然會受到教育。更重要的是,新聞所引發的輿情,輿情所隱含的訴求,執法者應該傾聽到。(李劭強)

+1
【糾錯】 責任編輯: 馬若虎
相關新聞
  • 拿起法律武器,對“捐款表演”説不
    將寫有20萬元的現金支票模型當眾展示,涉事企業收獲的是社會美譽度;但當諾而不捐、以最小化成本謀求最大化美譽度的戲碼拆穿,暴露出的卻是副沽名釣譽、耍無賴的醜態。
    2017-07-17 08:59:04
  • 以剛性法律整治“搶道斑馬線”
    據公安部交管局最新發布的數據:近三年來,全國在斑馬線上發生的機動車與行人交通事故約1.4萬起,共造成3898人死亡,其中機動車未按規定讓行導致的事故佔了總量的90%。觸目驚心的統計數字令人深思,斑馬線為什麼會從生命線變為死亡線?
    2017-06-21 08:37:58
  • 購房資訊泄露,法律還需打擊買方市場
    戶主購房資訊遭泄露,不再是“欲説還羞”的“潛”規則,而是成為明目張膽的“明”規則。這也提示我們,除了打擊個人資訊泄露的賣方市場,也要對買方市場進行依法打擊。
    2017-06-14 08:32:44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浙江:冰洞避暑遊
    浙江:冰洞避暑遊
    盛夏消防練精兵
    盛夏消防練精兵
    情暖太行山區留守兒童
    情暖太行山區留守兒童
    “發現”號在南海採集到大量冷泉生物
    “發現”號在南海採集到大量冷泉生物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4851121379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