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對待環境投訴須“舉一反三”
2017-07-15 08:39:00 來源: 人民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收到每件投訴之後,相關單位都應當行動起來,帶動共性問題的“批量處置”,這樣,我們的環境治理才能更快見到效益

  幾天前,筆者聽説了這麼一件事:

  一位朋友每天固定線路開車上下班,不久前剛向環保舉報熱線12369投訴了一輛9字頭公交車冒黑煙的問題。當時接線員問得很詳細,包括車號、具體位置、車頭朝向,朋友心裏很踏實,覺得這肯定是認真查處的節奏,“自己的一個電話,讓首都少了個‘黑尾巴’,也是對藍天的一點貢獻。”

  可是,沒過幾天,同一線路的另外一輛公交車,又突突冒着黑煙從朋友面前駛過,她心裏糾結了半天,沒再撥通舉報熱線。為啥?朋友説得明白,百姓舉報是助手,為的是提醒環保部門和有關企業,可如果這同一個線路的相同問題都等着百姓舉報,不光讓人心寒,背後也反映出大問題。

  朋友這話挺深刻。雖然不了解具體事項,但筆者推斷,舉報受理後,應該大致有這麼個流程:環保監管部門實時查處相關車輛,限其在運送完乘客後停駛,並要求所在車隊、公司認真治理,待檢測合格方能繼續投入運營。

  環境投訴如果這樣處置,也算是圓滿。但理想中,百姓監督與監管部門及有關責任方的良性互動,應該有更好的模板。一方面,相關車隊、企業接到環保部門的通報,先對被舉報車輛進行治理,同時舉一反三,針對同購置年代、同車型所有車輛開展自查,有問題的,立即停運治理。問題車輛較多影響到正常運營的,向上級部門反映,請求調配車輛或購置新車。

  另一方面,監管部門不僅要將信息通報有關企業,也要對被舉報車輛後續情況進行跟蹤:有無停駛、有無治理,並提示車隊及公交公司,做好類似車輛的自查工作,防止別的車輛“帶病上路”。同時,還要啟動相應的後監督機制,不定期對被舉報單位檢查督促,一旦有同類型問題發生,嚴肅問責。

  城市道路上,公交、郵政、環衛等單位每天都有大量的機動車在“奔跑”,拖着“黑尾巴”的車輛不是個案。一個投訴針對的雖是一輛車,但企業、監管方若能透過投訴看問題,斬斷的可能是多個“黑尾巴”。這樣的“舉一反三”,正是一個普通投訴更大的價值所在。

  然而,正如朋友所遭遇的,現實與理想的距離還有點遠。無論是企業還是監管部門,對待涉及公共運營車污染的投訴,可能還停留在“就事論事”——查處一輛車,就此罷手。有的企業甚至連就事論事都做不到,不推不動,不罰不動,導致一些“黑尾巴”繼續抹黑藍天。這既反映了其社會責任心的缺失,也折射出相應監管機制的缺乏。

  環境治理是公共事務,與每個人都密切相關。大氣污染治理“同呼吸,共奮鬥”的口號本是鼓勵公眾參與,如今公眾的參與意識在提升,主動&&監管部門找問題,可如果企業和監管部門“共奮鬥”的理念、責任心、機制、行動跟不上來,共治共享也會是一句空話。

  從這個角度説,對待環境投訴,就事論事圓滿解決不該是句號。期待每件投訴之後,相關單位都能行動起來,帶動共性問題的“批量處置”,這樣,環境治理才能更快見到效益。(孫秀艷)

+1
【糾錯】 責任編輯: 年巍
相關新聞
  • 因環境改善退出“火爐”?表揚別成了烏龍
    倘若真如報道所言,氣候改善帶來了溫度的下降,當地就應該詳細提供環境保護,如涵養水土、蓄水降溫的經驗,為中國其他火爐城市提供改善環境的良方。
    2017-07-10 08:47:45
  • 優化營商環境,不讓企業“戴着鐐銬跳舞”
    企業“辦事難”,説到底還是一些地方的營商環境欠佳。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嚴厲整頓吏治,大力推進“放管服”改革,&&了一系列“安商”“扶商”“親商”政策,有力促進了各地營商環境的好轉。
    2017-06-28 09:22:13
  • 從源頭堵住環境監測數據造假
    環境監測數據是環境治理的“晴雨表”,它反映着地方環境質量如何,有沒有超出預警範圍,是否需要調整治理方向和對策等。
    2017-06-23 08:52:23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老撾首都一商貿城發生嚴重火災 多為中國商戶
    老撾首都一商貿城發生嚴重火災 多為中國商戶
    美國412名從醫人員涉嫌騙取藥物被起訴
    美國412名從醫人員涉嫌騙取藥物被起訴
    美國總統特朗普訪問法國
    美國總統特朗普訪問法國
    戰高溫 練精兵
    戰高溫 練精兵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1111121322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