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統的孝道理念轉化為現代孝道文化,強調兩代人平等、自由、民主相處,又要義務對稱。
昨天是父親節,就是在朋友圈一片曬父親熱浪中,北京房山區一位傷透心的91歲老父親將自己的三個兒子告上法庭,只為他們能常回家看看,照顧自己。
楊老漢的訴求很簡單,“一是弄點飯,二是弄點藥,跟我發脾氣不行”。他説,除做飯外,其實還是想多看看子女,攥着每月7000元的退休金,他並不差錢,缺的是子女的陪伴。
對父母的贍養可以分為物質贍養、精神贍養和生活照料三方面。對於不缺錢的楊老漢,他需要的是精神贍養也就是常回家看看,還有基本的生活照料。
“常回家看看”已經入法五年,2012年12月28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全票表決通過修改後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修改後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將“常回家看看”列入法律條文之中。可是,五年下來,實施情況並不樂觀。
一是孝道入法,難在執行。為了讓法律能落地,對於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常回家看看”這一內容,各個地方紛紛&&配套的地方條例進行了強化,其中除了鼓勵性的規定之外,一些地方還有一些創新舉措。
比如,《上海市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就規定,如果子女等家庭成員拒不探望老人,老人可以提起訴訟,要求他們履行探望的義務。如果當事人拒不執行這一生效判決,相關信息將會歸入信用&&,對當事人的買房、貸款等經濟活動都將帶來一定的影響。可現實中,通過司法途徑解決問題的,畢竟少之又少。
二是孝心入法,清官也難斷家務事。正所謂強扭的瓜不甜。在調解過程中,因為年事已高,雖不能完全聽清楚3個兒子的話,但楊老漢能從他們的表情、手勢中感覺到,自己有些“不受待見”。“常回家看看”是一種道德良知,更是感情的自然流露。道德缺失,靠法律彌補是沒有前途的。對於不孝者,強制手段也強制不出他們孝敬父母的熱忱。
在問題的背後更有生活的壓力。當一個常識性的人倫行為變成大眾普遍關注問題,其背後必然折射的是社會的無奈以及親情教化的缺位。
三是,我們在感恩父愛如山的恩情同時,也在反思如何去做一名父親,如何做家長。有心理學研究指出,子女對父母的態度很早就相對固定下來了。此外,早在10到11歲的時候,大多數人就已完成了他律道德到自律道德的轉變。所以,他律道德強制不出孝心,自律孝道在兒時就已定型。親情教育才是王道。
楊老漢説:“我不知道能活到什麼時候。”這種悲涼讓我想起朱自清《背影》最後一句“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正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而如何從傳統的孝道理念轉化為現代孝道文化,強調兩代人平等、自由、民主相處,又要義務對稱,“孝”與“慈”相輔相成。只是無論作為子女,還是家長,都要好好考慮的問題。(陳進紅)
-
如何破解“常回家看看”執行尷尬
2017-05-02 10:54:50
-
常回家,別只是看看
春節是中華傳統文化最集中體現的一個節日載體。在不辭勞苦、車船勞頓趕回家後,最重要的莫過於和自己最親的人談談心、交交底,其中婚戀和工作肯定是繞不過去的話題。2017-01-26 09:17:51
-
“租人回家過年”生意應當受規制
近幾年春節期間,租女友或男友回家過年,逐漸成為一些年輕人的選擇。在這種需求催動下,甚至出現了專門提供“租人”服務的網站。2017-01-25 07:17:35
-
“炫父”大賽:一起曬出心中的Superman
2017-06-18 13:49:04
-
國家相冊《百年話劇魂》丨《茶館》為何能成話劇經典?
2017-06-18 13:49:04
-
下個月起,這樣做可以抵扣個稅!你能省多少錢?
2017-06-18 13:48:25
-
下半年,你的五險一金將迎來5大喜訊!
2017-06-18 13:48:25
-
這些老百姓厭惡的不正之風,國家“零容忍”!
2017-06-18 13:4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