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不讓娃和沒英文名的孩子同讀沒外教的幼兒園”,這所謂的中産鄙視鏈背後,是一種出身焦慮。為擺脫這種焦慮,很多家長不得不用消費行為來定義自己的新“身份”。
最近,有媒體以“中産階級”之名,報道了一種現象:有些家長“絕不讓娃和沒英文名、看喜羊羊的孩子同讀沒外教的幼兒園”。有家長感慨,“原來英文不僅僅是一項基本技能,而且已經成為孩子之間區分階層的一大標準。”
這和上次成都的一些家長“每年花費4萬元讓孩子上國學班”是一個道理。學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花錢上補習班這件事本身。在有些家長那裏,這已經變成區分階層的一個標誌:我舍得花錢,我花得起,這讓我和你不同。
很多人都在通過這樣的消費行為,來定義自己的“身份”。讀私立學校的,比公立學校自豪;開賓士的,可以鄙視開桑塔納的;到國外旅遊的,瞧不起去大理麗江的。媒體捕捉到的這個小朋友拒絕沒有英文名的夥伴的故事,當然是一個略微極端的案例,但類似的或者更輕微的“鄙視”,卻時時刻刻發生著。
這種鄙視,與其説是故意傷害別人,還不如説是自己奮力向上爬升時的一種下意識行為。
無論是成都小區競爭學區房,還是這次“小朋友拒絕和沒有英文名的一起玩”,都反映了一些家庭在教育領域的焦慮,已經到了相當嚴重的程度。教育類話題成為社會核心議題,本身就是這些家庭社會能見度的一個標誌。更精英的階層(上層)以及真正的底層,都不會為孩子讀書焦慮到如此程度。
一些家長習慣把自己此生的競爭,延續到下一代身上。把孩子與自己捆綁在一起,希望他能在自己的階層上更進一步。自己要跑贏房價、跑贏CPI,而孩子則要在起跑線上就開始衝刺,典型如報道中所稱,要“贏在子宮裏”。
某種程度上,這也反映出這些家長對自己出身的不滿和恐慌。
這樣的新聞越來越多,當然會讓人感到悲哀,但這也是一些新富裕起來的家庭自身特點決定的。作為一個新興群體,它一直是“被定義”的。被地産商定義,被汽車商定義,在更大的背景下,被城市化進程所定義。
作為大城市中新崛起的個體,這些家庭要努力尋找自己的“共同體”是相當困難的道路。每個人獲得眼前的地位,都是通過激烈的競爭才達到的,他首先會把同類看成是一個競爭者來警惕,而不是相互“照顧”的利益共同體。
只是,不和沒有英文名的孩子做朋友,這樣的心態,還能交到真朋友嗎?如果眼睛只會一味向上看,注定也會迷失。
這就是一些新富裕起來的家庭的命運。他們注定會憂鬱,自我懷疑,有時候還會被嘲笑。但是不管如何,這都是我們社會中新興的一個群體,他們的未來,同樣也關乎這個社會的未來。(張豐)
-
[及時點]幼兒園裏為何有這麼多“容嬤嬤”?
幼兒園應是兒童的樂園,何來這麼多的“容嬤嬤”?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相關部門要嚴格準入門檻,不讓師德不良者混進教師隊伍,加強對幼兒園的監督管理。2017-05-21 11:09:28
-
讓娃重讀幼兒園,焦慮背後還有功利
盧梭説過,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這個次序,就會造成一些果實早熟,它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2017-05-17 08:32:35
-
無證幼兒園不能一關了之
適當降低民辦幼兒園的標準,將監督的重點放在幼兒人身安全、食品安全上,出臺更多優惠政策吸引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幼兒園。2017-05-10 08:34:27

-
值得借鑒嗎?國外這樣管理共用單車
2017-05-26 08:54:39
-
關于公積金制度,這些歷史你必須知道
2017-05-26 09:31:09
-
不只是高溫,6月還有這6大好消息!
2017-05-26 11:18:25
-
除這個清單外,其他職業資格證都不用再考!
2017-05-26 11:18:25
-
十步健康操助你巧降血壓
2017-05-26 11: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