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印鹹攝
白求恩獲得醫學博士時的畢業照。
1938年白求恩發表在美國《戰鬥》雜志8月號上的長篇報告文學《致黃河》。
筆者曾有幸于前不久在紐約發現抗戰烽火初起時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中共領袖寄往美國的一批親筆信(文章見《北京晚報》2016年12月22日人文版)。其中提到一個名字:白求恩。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時刻,這個加拿大人義無反顧地來到中國,殫精竭慮地救死扶傷。最後,把生命留在這塊陌生的土地上。
時空遠隔、歲月久遠,很多當年的史實和第一手資料已經湮滅難覓,人們苦于很難真實地還原白求恩。而我此刻卻被喚起了靈感,能否在這批被發掘的文獻史料中覓出有關白求恩的蛛絲馬跡呢?
經過在浩若煙海般文獻中爬梳甄別和篩濾,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于從這181箱原始資料中找到了大量寶貴圖文。尤其是找出了當年白求恩親自書寫的幾十封信件和報告。這些戰火中劫余珍貴的文獻經歷了千山萬水,輾轉數萬裏來到了美國。八十年間它們躺在這兒;從晉察冀戰場、山村和崇山峻嶺跨越時空,此刻集聚到了我的手上,上面似仍有著當年抗戰的硝煙和血痕。
見字如面,撫摸著白求恩的字跡和他的親筆簽名,我心有些觳觫。歷史,像一陣恒久而帶著嗚咽的潮汐向我襲來……
在揭開歷史的帷幕之前,我想先請讀者們看看白求恩與中國的一組具體數字:
——白求恩1937年下半年剛從西班牙戰場回美國和加拿大休整,得知中國抗戰爆發消息,旋即決定參加中國的抗戰,同時雷厲風行動員簡·伊文等組成援華醫療隊。
——白求恩在中國的全部日子算起來總共只有1年9個月零14天,卻創造了永恒。
——他1938年1月8日自溫哥華啟程,當月28日到達香港踏上中國土地,然後赴漢口。白求恩拒絕到國統區服務,認為最缺乏醫療醫藥和人文關懷的是八路軍,他不惜跟同行的美國醫生帕森斯分道揚鑣,堅持要去延安。
——經周恩來安排,白求恩和簡·伊文于1938年2月22日攜帶寶貴的醫療物資自漢口經西安輾轉幾百裏、途中被日寇飛機大炮多次追殺和轟炸,終于于3月底到達延安,當夜受到毛澤東接見。
——此後白求恩開始為八路軍服務。他于5月初赴前線。到犧牲,他一共在八路軍晉察冀根據地工作了大約1年6個月零11天。
——這短短時間裏,白求恩在晉察冀搶救傷病員數千人、親自開刀動手術逾千例、建立數十個流動醫院、指導制造了大量醫療器材、編寫三部教科書、建立培訓醫護人員學校一所。僅僅在剛抵達的1938年,他就跋涉了將近一萬零二百華裏,其中將近一千三百裏是完全用雙腳走的。
——白求恩生于1880年3月4日,1939年11月12日犧牲于我國抗日戰場。逝世時他僅49歲零8個月多幾天。還沒到五十歲。
從踏上香港到犧牲在河北的一個山村,統共不到兩年時間。為什麼這樣一個人,會在中國現代史、中國革命史乃至于中國當代史上有著這麼巨大的影響?這些珍貴的第一手書信,或許會給出答案。白求恩的書信、日記和報道是他當年在戰場的所思所想和即時記下來的,當時戰事匆忙,寫作這些時並沒有想到要拿它們去發表、影響後人;而是就事論事、原汁原味地紀實記事,既有傾訴抱怨,批評建議,也有歡樂和抒情;但毋庸置疑,這裏的每一個字、每行每頁都在還原一個真實的白求恩——一位八路軍戰士、一個遠在中國鄉下的外國人,以及一位抗日傷病員的父兄。
一 從歐洲戰場下來,就奔赴了中國戰場
來中國前,白求恩剛剛從歐洲西班牙戰場上撤下來。——一年前,並沒人動員他去西班牙,他完全是自覺自願奔赴那兒,在血火裏救死扶傷。正是在那裏,白求恩發明瞭世界上首次戰地輸血技術,及時拯救了無數傷員的生命。但西班牙人拿什麼來感謝他呢?他們幾乎是給白求恩扣上了“間諜”的惡名,而且從事業和名聲上詆毀他!他們委屈和虧待了這位來救助他們赴湯蹈火的人,直到白求恩去世後,才等到了西班牙人遲到的道歉……
還沒從西班牙內戰中回過神來,剛剛回北美休整的白求恩就得知了日本侵略中國的消息。他敏感地預想到這可能是新的世界大戰的導火索,于是開始準備奔赴這一個血與火的戰場。
直到此刻,他對遙遠的東方和中國並沒有多少概念,更不必説有個清晰的認識了。但有過戰場體驗的白求恩知道這個東方的文明古國是多麼需要醫療資源,這個人口眾多的國家已經積貧積弱好多年了;而且關心世界大事的白求恩也知道中國的敵人日本,是個因學習西方而成功的東方列強、是一匹武裝到了牙齒的巨獸,所以,他必須馬上去。
可是,無論他的想像力有多麼豐富,他還是難以想像當時中國老百姓的貧困和戰爭的殘酷。如果説他乘坐的“日本皇后號”抵達上海和香港尚未讓他真正認識中國的話,到了漢口,看到被空襲轟炸得遍體鱗傷的城市、那些被炸得四處飛濺的殘肢內臟和殘缺不全的屍體,以及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難民和傷兵,這些景象還是深深震驚了他。一個此生從來沒見到、甚至想沒到過的人間慘景。
其後進入敵佔區,從河南、陜西再到山西;他真正嘗到了戰爭的滋味。他跟殘兵、難民一路逃亡,還要運輸準備送給延安的寶貴醫療器械和藥材。一路跋山涉水、看到潰散的軍民和戰亂中的災境,特別是幾次遭到日寇空襲和炮擊、被追兵阻擊和搶灘過河,其間無論美國還是延安都不斷得到白求恩的死訊。甚至美國報紙已經刊登過他的死訊。但白求恩卻掙扎著到了西安。
他撿了一條命,但藥品和器材被日軍毀了大半。活過來了的白求恩堅持即刻就要奔赴延安。甚至到延安後,考慮到他的安全和培訓醫護人員需要,中央曾經考慮把他留在延安,也被他斷然拒絕,不只是拒絕,而且暴怒。得知不能即刻上前線,他的反應是在窯洞裏舉起手邊的一把圈椅就猛擲出去,它砸穿了窗欞直飛到了院子。——當然,白求恩後來為他的暴躁道了歉。不過,他的道歉是有條件的。他説:“我可以為我的衝動道歉。但你們也要向前線拄著雙拐的傷員道歉!”
在書信裏,他控訴道:中國抗日前線特別是遊擊區太缺乏醫生了。那裏連受過基本醫學教育的人都稀少。因為前線太危險而且薪水又少,連二三流的醫生都不願意去工作。很多傷兵為祖國抗戰受傷卻得不到起碼的照顧就在那等死,老百姓的情況更糟。這是他到晉察冀前線時看到的實景。
但是,他也看到了希望。
雖然軍閥混戰、政府無能、官員貪腐發戰爭財,但他看到了中國的老百姓火山般涌動的無堅不摧的抗日力量。所以他要求即刻到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為八路軍服務、為日日夜夜用不屈的意志力來完成抗日偉業的軍民服務。
“我們這裏是中國最活躍的遊擊區,常年都有非常激烈的遊擊戰。……日本人説他們‘控制了’這個地區。這種聲言是可笑的。這裏,他們看上去控制了大的城鎮,但事實卻完全不同。他們能控制的,只是二十二座城池。此外,這裏還有一百個大鄉鎮,他們掌控了其中七十五個。還有兩萬個村莊,他們卻連一個都沒能控制。而‘控制’城市就像‘控制’了一頭老虎。你或覺得你能‘控制’這樣的一頭巨獸而驕傲,但你卻更應該害怕你若稍不留神它會幹什麼。……日本鬼子在這裏設置的傀儡政府看上去在城裏還能維持著,但在鄉村它們是全然失敗的。我們自己的地方政府才是廣大老百姓們認可的唯一的政府。”(1939,08,15致加拿大友人信)
他在給美、加友人寫信時,談到八路軍和根據地從來都是自稱“我們”,而且在每一封信的結尾都非常自豪地簽署上“晉察冀軍區醫療顧問白求恩”。
二 “要把我當機關槍使用”
“你們要把我當做一挺機關槍使用,我不是明代的古董瓷器!” 這是白求恩在晉察冀常挂在嘴上的口頭禪。解放區軍民對此耳熟能詳,甚至把它編成小品在歡迎白求恩的晚會上演給他看。而另一個讓白求恩自豪的是他幾次給美、加友人的信中説他差不多是在整個晉察冀前線戰鬥的最老的八路軍。
他説的是事實。他比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大九歲,比賀龍大六歲。而那時威震整個抗日戰場的驍將王震卻比白求恩整整小18歲呢!
當時前線戰士平均年齡為18到22歲,而直接廝殺在抗日戰場第一線的,別説外國人,即使中國軍隊將領像他這個歲數的也是絕少。白求恩實實在在是這個抗日戰場最老的一個兵!
在解放區,白求恩號召大家拼命使用他,他常吃著粗劣的食物,工作三四十個小時不休息。作為醫生,他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但他不能看到傷病員無人照料、不能看到別人忍受痛苦。他常説,“請不要擔心我的健康,最重要的是傷員。一個醫生就是為了傷員而活著。如果醫生不為傷員工作,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呢!”——這滾燙的話語,今天的醫生讀來還應該捫心自問。
書信上説,在1939年2月,一次戰鬥他到了前線,在日軍炮火下他連續工作了69個小時,給115位傷員做了手術。一位傷員需要輸血,他擼起胳膊就獻血。他在給加拿大友人的信上説,中國人由于固有的文化傳統,這裏不像在西班牙,若想動員獻血極難。但是經過他的示范,大家深受感動而踴躍獻血,甚至形成了獻血志願隊,極大地保證了搶救傷病員的需要。
其後四個月裏,他輾轉行程近兩千裏,做了三百多次手術。為方便救助傷員並促其康復,軍區組建戰地流動醫院在前線周邊百姓家安置傷病員。巡診途中,他發現戰爭的偉力在人民中間。白求恩在給海外朋友信中感動地説到老百姓家家是病房、他們冒死救助傷員、中國人創造了奇跡。白求恩注重培訓醫護人員。他説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幫助八路軍培訓醫生護士才能拯救更多戰士的生命。除此,白求恩還組織開發制作藥材和醫療器械、創辦衛生學校培養了大批醫務幹部;並編寫了《遊擊戰爭中師野戰醫院的組織和技術》、《戰地救護須知》、《戰場治療技術》、《模范醫院組織法》等多種戰地醫療教材。
剛到晉察冀時,毛澤東和中央曾經指示要給白求恩每月一百元薪水,白求恩對此斷然拒絕。他要求將這些錢用來買醫藥和給傷員補充營養。此外,白求恩將自己帶來的所有醫療器材和物品都捐給了前線。
今天的人們很難想像那時晉察冀前線物資的匱乏和面臨的危境。白求恩赴前線時曾經請求帶一些最低限度的藥材,但這最克制的要求竟然都不能實現。比如,他申請帶50磅酒精,只給了10磅。連要一點普通的精鹽都沒能滿足;而戰地救護急需的石膏布一點沒給,最起碼的肥皂都缺。白求恩就是在這樣艱苦不堪的狀況下救助了無數的傷病員。
白求恩的死緣于很偶然的事件,但這個偶然又寓于必然。説來只是缺少起碼的手術手套!白求恩在日志和書信中屢次提到手術中他裸手為傷員取彈片和碎骨渣,因而多次割破手指引起發炎。最後這次白求恩手指發炎後,他不舍得用藥和開刀,而只是泡在鹽水中消毒(以往這樣治愈過好幾次),但身體實在太弱,導致免疫力崩潰並發敗血症而最終不治……
白求恩如他生前發誓,倒在了中國抗日戰場上。但令人扼腕的是:白求恩其實在去世前是打算回加拿大的。為何要回去了呢?原來他要控訴!他要把中國人的抗戰消息和面臨的困境報道到國際視野。他要到美國和加拿大宣傳和募捐!他把這一意願寫信告訴了加拿大友人。同時,也想給自己治一下病:他的一只耳朵已經全聾三個多月了,此外他患有嚴重牙病,眼睛也出了問題。他本打算可以回去過耶誕節,但行程一拖再拖,終沒能離開。
三 被發現的白求恩書信中都寫了什麼?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産黨員,五十多歲了。”其實,見到毛澤東時,白求恩剛滿48歲。直到逝世,他還不到50歲。白求恩比毛澤東大三歲,他抵達中國就奔赴敵佔區戰場;剛剛逃出死地,到延安見毛澤東時他很憔悴,肯定顯得蒼老,給了毛澤東這個印象。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見過一面。後來他給我來過許多信。可是因為忙,僅回過他一封信,還不知他收到沒有……”“許多信” 是多少?——據現存能找到的原件,我們發現有白求恩寫給毛澤東的12封信。那時,戰火紛飛、郵路不暢,特別是大戰中國際郵路更是艱難;白求恩給毛澤東寫的信當遠不止這些。白求恩曾説他收到美洲來信不足發出的二十五分之一。若按照這個比率,他給毛澤東的信比今天在美、加能發現的件數要多。
此外,在他有的信和記錄中,白求恩提到或引述了他給毛澤東的信所寫的內容。顯見,他給毛澤東寫的有些信今已不存。當時,根據白求恩作為一個訓練有素醫生養成的良好習慣,他抵達前線以後,每個月都要寫一份工作報告。而這份報告,白求恩是固定會通過組織寄給中央和毛澤東收取的。如果把這也看成是給毛澤東的信,這個記錄當然更多。
那麼,白求恩給毛澤東的信到底寫了些什麼?仔細瀏覽這批信件,大致有這麼個基本概念和認識。毛澤東接見白求恩給了他極大鼓舞,而且毛澤東對他的工作感興趣。白求恩當然認為自己的工作十分重要。他每月有詳盡匯報,包括工作進度和種種細節,甚至買設備、爭取外援和募捐的建議;包括請毛澤東幫助安排洗印自己拍攝的影片乃至于轉寄往美加信件資料等事情。這些信件長的有十幾頁,短的就是兩三行字。
後來隨著白求恩在晉察冀工作日久,他漸漸懂得了中國國情。他知道毛澤東日理萬機,開始採取具體事務跟具體領導匯報的做法。但是,重要的事情和每月報告他仍然堅持都寄給相關的最高首長。比如説,醫療總結等他每次都寄給聶榮臻副本。白求恩相信最高首長應該了解戰士的生和死,這才是保證戰鬥力和軍心的關鍵。
這裏另一個問題也有趣:毛澤東究竟和白求恩見過幾次面?前面有毛澤東講的話,但據跟白求恩同在延安生活並一同被毛澤東接見的護士簡·伊文回憶,他們至少見過三次面。除了那次正規接見,白求恩跟布朗醫生又在一個電影晚會上見到毛澤東,毛澤東在電影後向大家介紹白求恩等人,白求恩還即興唱了英文歌。另一次是行前在五一節毛澤東講話時他們又相見。這些都記錄在伊文出版的回憶錄裏。虧得有個細心又記性好的小人物,記住了被歷史遺忘的一些細枝末節,讓我們今天能夠還原它。
書信中除了匯報工作,大部分是他的建議。白求恩不只是個醫生而且也是個政治活動家。他熟悉國際組織運作,比如説爭取國際外援和組織輿論方面他經驗豐富。他對于戰時的統一戰線、組織改革、堅持正確的培訓制度、建立衛生學校等建議都被採納。
當時,在前線的人都知道,白求恩比幹部還幹部,他喜歡多管“閒事”。他有些想法也是很超前的。比如説,他要在前線建立“模范醫院”、他想把老百姓家的紙窗戶都換成玻璃窗,給傷員換上幹凈被褥;要在醫院裏建立俱樂部、閱覽室和康復室;堅持在醫院裏建立由領導、醫護人員、傷病員和老鄉代表參加的“委員會”共同管理醫院等等。這些在當時像是天方夜譚,但有的卻在白求恩強烈要求下做到了,有的則在今天我們才能兌現和實施。白求恩最不能容忍的是醫護人員不負責任和不愛惜傷病員。他多次當面批評醫護人員不熟悉業務或對傷員沒有愛心,甚至把他們批得無地自容或羞愧而哭。他絕不容忍不敬業和缺乏人道主義精神的行為。
白求恩還具有國際眼光。他曾專門寫信向中央報告如何利用日俘做統戰工作。白求恩在戰場上救助八路軍,也搶救日本戰俘,用道義感化日本人、使之為中國的抗戰服務。他的建議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但是,在前線的日子裏,也讓白求恩跟整個世界隔絕了。他在信中抱怨過,他得不到任何外面世界的消息。一年多的時間裏,他幾乎看不到任何報紙和書籍,國外來信收到的不足二十五分之一,而且即使收到,也都是輾轉了幾個月後的舊聞……
但即使是這樣,他仍然放眼世界,關心著這個世界特別是整個中國抗日戰場。這些都寫在了他給毛澤東、聶榮臻、馬海德、美加的援華委員會和美、加友朋的書信裏。
白求恩還利用耳聞目睹的第一手資料,寫作並在美國和加拿大報刊上發表了報道中國的散文和報告文學,傳遞著中國人不屈抗戰的心聲和誓死保衛祖國的決心,引起了良好的國際反響。
白求恩還是一位藝術家、發明家、記者和作家。——嚴格意義上説,他是一位資深的文藝發燒友和寫作愛好者;一位無師自通的畫家。他創作過博物館級的大型壁畫,那些即興創作的油畫還曾被邀參加過展覽會,他也有很多人物肖像作品。同時,白求恩酷愛照相和拍電影,曾經拍攝過西班牙內戰的影片;在中國的日子裏,他也拍攝了不少中國抗戰的影片,為這段歷史留下了可貴的影像記錄。作為出色的醫療器械發明家,他發明的以白求恩名字命名的氣胸儀和肋骨剪一直在醫界使用。寫作方面,他更是成就卓著,曾在美國報刊發表過大量通訊、小説和散文、特寫。他還是一個多産的書信和日記作者。這些,是我在拜讀了他的親筆信和海量的手稿原作時得出的結論。
——見字如面。撫摸著他的字跡,隔著歲月和戰火硝煙,八十年後,我終于同他握手了。
四 救助苦難是他的信仰
基于什麼原因,白求恩要到遙遠的中國來呢?
也許這要追溯到他的成長經歷。
白求恩出生在一個虔信宗教的家庭,祖父是位傑出的外科醫生。他青少年時代家境貧寒,白求恩自小靠打工賺取學費完成學業。其間,白求恩曾經到伐木營去教外國苦力英文,跟他們在冰天雪地同吃同住同勞動,這使他很早就對人間苦難有了刻骨銘心的認識。
醫學院即將畢業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為了加拿大,白求恩到過戰場。他在信中説,美麗的法蘭西成了一個巨大的停屍房,是屠宰場。他後悔了,並負了重傷。這場血與火的洗禮,讓他埋下了反戰的種子。
戰爭結束,白求恩成了醫生。他到當時美國的汽車大工業名城底特律行醫。但住所附近是貧民區,病人多是外國人、窮苦人和妓女、失業工人。白求恩看到下層人的赤貧和社會的不義,放棄為有錢人診病致富的路而全力救助窮人。但精神壓抑加上生活的折磨,讓他不久患上了當時的不治之症肺結核。
那時罹患此症者生還機會極少。年輕的白求恩已經跟死神有了最密切的接觸。他不惜以身試醫,用自己支離的病
做實驗、體驗並發明瞭治療肺結核的新療法,因而奇跡般地活過來。
死裏逃生,而且創造了對付不治之症的方法,又發明瞭很多新的醫療器械,他成了著名的對抗死神的醫療專家。不久,白求恩被聘至醫學院任教,發表眾多醫學論文,在美洲講演,成了皇家醫學會的顧問。但經歷了幾次生與死的苦難,白求恩已經把榮譽和金錢置之度外。他開始利用自己的一切救助窮人,開始關心社會問題和人間貧富懸殊不平等之根源等問題。
1935年是他生命的一個轉折點。這年夏天他去蘇聯參加了國際生理學大會。同時參觀了當時蘇聯的醫療係統和社會制度。回美後,他在美加做了大量巡回講演,讚揚社會主義讓窮人有飯吃、有病能得到醫治。
緊接著就發生了震驚世界的西班牙內戰。這場戰爭攪動世界風雲,被視作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預演。當時世界各路勢力集聚西班牙,極右派法西斯主義、共産主義勢力等在那兒一場混戰。西方各國熱血青年雲集上戰場,海明威名著《喪鐘為誰而鳴》就以此為背景。
白求恩懷著一腔熱血奔赴了前線,結局卻不美妙。戰爭尚未結束,白求恩就不得不離開戰場,他幾乎是被驅離的。白求恩被冤枉了,但他卻並沒有負氣,被撤離西班牙的日子裏,他在美加仍然號呼轉徙,替西班牙左派呼吁援助和支援——也就是在這樣的日子裏,他得知了中國抗日戰爭爆發的消息,于是,義無反顧地投入了中國抗戰的洪流。
在追求人性最後完善的道路上,白求恩把盡其所能地救助苦難中的人們看作是他的信仰;這才有為了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貢獻的一切。拜讀白求恩的信,翻譯他的信,我愈益看出來,他首先是個活生生的人,有個性,有憤怒,有執著,有愛也有恨。然後才是一個熱情似火的反法西斯戰士,一個永恒的國際主義者。 海龍

-
預測稱2020年中國一半人口近視,怎麼辦?
2017-05-19 14:07:57
-
還敢違法嗎?下月起每月公告終生禁駕名單
2017-05-19 14:07:57
-
這項制度30年來首次大改革!關係7300萬人!
2017-05-19 13:49:46
-
史上最大規模環保督查,發現你想不到的問題
2017-05-19 13:49:46
-
下月起,這筆工資連發4個月至7個月!速查!
2017-05-19 13:3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