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槍洋炮的30萬太平軍 為何攻不下1萬湘軍?
來源: 山東商報 2017-01-13

  太平天國自軍興起,長期從他們的“洋兄弟”手中高價購入洋槍洋炮。早在1854年,太平軍名將羅大綱駐湖口時,“身邊即有洋鬼子四人”。1860年夏忠王李秀成東徵席卷兩浙各地後,開始與五口通商口岸之一的上海毗鄰,外國在滬軍火商為獲取暴利,往往衝破封鎖,私運洋槍洋炮與太平軍交易。甚至“常勝軍”的頭目戈登居然也向太平軍販賣過軍火,以至太平軍方面專門寫信給這位死對頭“嗣後盡管前來照常通商,萬勿嫌慮”。

  太平軍(特別是李秀成部)的火器之多,甚至令作為政府軍的清軍將領感到震驚,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就曾坦言,(忠王李秀成部)“開花大炮多尊及洋槍二萬桿,其火器精利遠優于湘軍百倍”。1862年9月,正是忠王李秀成率領30萬之眾的太平軍精銳回師雨花臺,以圖解除湘軍對太平天國首都天京(今南京)的包圍。

  而這支圍困天京(今南京)的曾國荃部湘軍孤軍深入,總數不過三萬,其中有8000人是從湖南招募來的新兵,加上天災流染,死亡枕藉。湘軍此時能勉強荷戈作戰的最多不過1萬人左右,比起前來進攻的30萬太平軍,強弱之懸殊一目了然。更不要説此次太平軍“傾蘇杭所得之西洋火器,會並于此一枝”,對湘軍擁有壓倒式的火器優勢了。

  但戰爭的發展實在令人跌破眼鏡。這年的10月13日,太平軍發起全面攻勢。在持續46天的雨花臺戰役中,多達30萬太平軍與僅有1萬人的湘軍交戰,打死打傷湘軍5000余人。但在付出萬人傷亡的代價之後竟然未能打破湘軍對天京的圍困,堪稱在戰略上不折不扣吃了一次敗仗。

  這是怎麼回事呢?湘軍向來以善守著稱是一個原因。但更重要的是,這時的太平軍數量雖眾,卻已經成為烏合之眾。曾國藩説,太平軍“除洋槍甚多外,似無他奇技”,“尤不耐苦戰”。戰場上甚至出現了在頭目下令攻擊時,太平軍士卒竟“不敢進,只在長壕外揚旗吶喊”這種古今少有的奇特“戰法”。

  實際上,忠王李秀成部隊中“長毛中半是本地官兵及本地土匪投誠者”,在吸收民眾入伍時,根本沒什麼要求,這些人良莠不齊,從未受過嚴格的訓練,甚至不少人參加太平軍只是為了混口飯吃,談不上什麼戰鬥意志。這與湘軍形成了鮮明對照。曾國藩規定,“須擇技藝嫺熟,年輕力壯,樸實而農民士氣為上,其油頭滑面有井氣者,有衙門氣者,概不收用。”也正是由于雙方兵員素質的天壤之別,30萬用洋槍洋炮裝備起來的“烏合大眾”不敵區區一萬訓練有素的湘軍也就不足為奇了。(據公號“國家人文歷史”)

    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新華網

    相關連結
    熱點推薦
    010160210000000000000000011100591294449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