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3/ 21 14:29:48
來源:新華網

節令之美·春分|春色正中分,莫負好時光

字體:

  “歲時春已半,人間正芬芳”,桃紅柳綠,燕語鶯啼。在和煦的春風中,我們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4個節氣——春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説:“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這一天,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均分。《春秋繁露》中説:“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春分,也有寒暑平衡,平分春色之意。

  “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春分作為重要的農耕節令,春耕工作正在我國多個省份鋪展開來。人們在忙碌的勞作中,書寫著對美好生活的希望——

  中原腹地,河南省西平縣老王坡3.1萬畝高標準農田,一架架平移噴灌機正在對即將迎來拔節期的冬小麥進行春灌。“智能灌溉係統太方便了,我種植的1700畝小麥只需要兩三天就能全部澆透,相信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種糧大戶吳樂説。

  在河南省西平縣老王坡高標準農田,平移噴灌機正在對冬小麥進行春灌。(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張浩然 攝

  贛鄱大地,江西省豐城市荷湖鄉康莊村的育秧工廠,1000斤經過催芽處理的谷種正進入高溫高濕的暗發室內等待出芽。工廠技術負責人舒敏在大棚內查看著秧苗的生長情況,“我們1小時可以培育2400個秧盤,可供約200畝土地使用,效率是傳統人工的2倍多。”

  成都平原,四川省蒲江縣甘溪鎮明月村,村民楊安明和妻子李學瓊正忙著在自家茶園採摘明前茶。“最近忙著哩,每天從清晨6點左右開始採茶,要一直幹到晚上7點。人手不夠,我們還從隔壁村雇了茶農。”楊安明腰挎竹簍,邊採茶邊抬起頭説。

  四川省蒲江縣甘溪鎮明月村村民楊安明(前)在茶園採摘明前茶。新華社記者邢拓 攝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春分時節,油菜花迎來了最佳觀賞期——

  江西省遂川縣6萬畝金黃色的油菜花海鋪滿了田間,與遠處青磚紅瓦的民居、茂盛的樹木、蜿蜒的河流,組成了一幅風光旖旎的田園畫卷。

  一群學生在江西省樟樹市永泰鎮官湖村油菜花海中寫生。新華社發 周亮攝

  四川省成都市天府農博園長達2公里左右的彩色油菜花帶貫穿南北。人們登上“二十四節氣”觀景塔,俯瞰這片花海。“我們選取了兼具觀光和油用價值的8個顏色品種,包括深粉、純白、桃紅、紅色、橘紅、極橘黃、極紫紅和普通黃色,更好助力農文旅融合發展。”天府農博園農業專家柯建國教授介紹。

  這是3月14日拍攝的天府農博園彩色油菜花帶。新華社記者邢拓 攝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放風箏是春分時節人們喜愛的活動,千姿百態的風箏在空中飛揚,人與自然也在這一刻和諧共生。

  春天到,艾草香。在贛南,每到春分時節,人們就會到菜園和田地裏,採下最嫩的艾草葉榨出汁液,加上糯米粉或糯米漿和成團,包上或甜或鹹的餡料,制成色澤翠綠的艾米果,吃起來清香撲鼻,令人回味無窮。

  3月14日,學生們在位于成都市新津區的寶墩遺址展館麥田裏遊玩。新華社記者邢拓 攝

  大好春光中,親子遊、研學遊正成為春季出遊的熱門玩法。在成都市新津區,人們走進中華農耕文明館了解農耕文化,在寶墩遺址考古工作站親手體驗考古發掘,從“一顆油菜籽的故事”學習油菜知識……

  一年之計在于春,讓我們在這美好的春天,播撒希望,收獲幸福。

 

  統籌:劉心惠

  記者:唐健輝、邢拓、劉楊

  海報制作:胡戈

  編輯:李民、李歡

  新華社國內部制作

【糾錯】 【責任編輯:劉品彤 】
閱讀下一篇: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4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