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11/ 18 08:54:58
來源:北京日報

越來越多居民愛上攝影騎行

字體:

  越來越多的通州居民愛上了綠道騎行。

  家住通州大運河畔的宋立國今年50歲,過去特別喜歡“喝兩口”。跟朋友一端起杯,經常喝著喝著就到了後半宿。不過打從今年秋天起,鄰居們發現,宋立國好像變了。

  “老宋,起這麼早?昨晚上沒喝?”清早7點多,下樓遛彎兒的鄰居挺納悶。“都約好嘍,哥們幾個一起健步走!瞧,這是我的新愛好。”老宋得意地打開包,裏面裝的可不是酒瓶,而是一臺專業相機。

  原來,因為經常過量飲酒,宋立國和好幾位老大哥的身體都大不如前,大夥兒一商量,為了健康,真該培養新愛好了。“通州這幾年多了好多公園,人不多,景特美,適合健步走!”老宋的孩子為了表示支援,還買了臺相機當禮物,讓老宋健步走的同時記錄身邊美景。

  通州多河富水,區內19條河流匯聚,再加上近年來的大力造林,“藍綠交織”已經成為通州這片土地的新底色。在宋立國的鏡頭裏,運河、花鳥、森林、健步騎行的男女老少,應有盡有,“有時候拍到好照片,比喝好酒還來勁!”

  放下酒杯端起鏡頭

  要説老宋哥們幾個最喜歡健步走的公園,當數剛剛建成一年多、總面積達11.2平方公里的城市綠心森林公園,一走進去,鏡頭就“咔嚓咔嚓”照個不停。

  “您能想到不?這地兒,過去是東方化工廠。”作為土生土長的通州人,宋立國連連讚嘆,化工廠地塊搖身一變,成了大公園。全長5.5公里的星形步道,閉合成環,一路都是風景。還有那24個節氣林窗景觀散布其間,健步、攝影的同時還能增長知識。據統計,綠心園區種植的各類喬灌木和花草有近百萬株,林木覆蓋率達到80%以上。

  在綠心西北部的綠樹掩映中,形似“糧倉”的劇院、形如“赤印”的圖書館、“帆船”模樣的博物館三大建築正在加緊建設——公共建築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城市綠心向人們展開了一幅運河蜿蜒流淌、綠心層疊蒼翠的“藍綠交織”美麗畫卷。三大建築建成投用後,城市綠心將成為首都生態文明建設的又一張名片。

  實際上,早在啟動建設之初,北京城市副中心就規劃了“兩帶、一環、一心”的綠色空間格局。綠心公園正是其中的“一心”。可以説,在規劃層面上,這座城市就是要孕育、成長于綠意之間。曾有專家表示:“城市副中心,長在森林裏。”

  通州區園林綠化局提供的數據顯示,預計到“十四五”末,通州區森林覆蓋率達到36.5%以上;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95%以上;每人平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20平方米以上;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55%以上。

  “95後”愛上運河騎行

  在宋立國所在的單元裏,除了好喝酒的變成愛照相的,還有另外一件新鮮事——越來越多的上班族成了“騎行大軍”。樓前的停車場裏,好幾輛小轎車都在車位裏“賦閒”,只有到了周末全家出遊,才難得地發動引擎。

  剛剛參加工作沒幾年的“95後”張博偉,就住在老宋家樓下。“單位和家都在大運河畔,走河邊的綠道,風景特別好,還不堵車。只要天氣允許,不冷不熱,我都騎車。”張博偉説,大運河綠道串起運河商務區、運河公園、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和大運河森林公園,沿路林蔭遮蔽,花葉相映,四季風景變換,被稱為馬拉松的“最美賽道”,也是通州區最早建設的一條綠道,深受騎行愛好者的喜愛。

  今年“雙十一”,張博偉還選購了新的騎行服和頭盔,“我還琢磨著要換輛新自行車,周末去潮白河那條綠道逛逛。”張博偉想要體驗的潮白河綠道,位于京冀交界處,40公里長,平均寬度5米,其中騎行道寬3米,步行慢道寬2米,串聯起百畝彩林觀景區、百畝秋季色葉林、百畝春花林等若幹彩林片區,形成壯觀的生態彩葉林遊賞體係。沿線植物景點各具特色,金葉滿林、春色漫廊、香林美棠、紅葉染秋、濕塘彩林、流蘇夏雪成為新興的生態網紅打卡景點。

  截至目前,城市副中心已建成溫榆河-北運河(通州城市段)綠道、北運河健康綠道、運潮減河健康綠道、潮白河綠道、小中河綠道、中壩河綠道、鳳港減河綠道、涼水河綠道、潞城中路綠道、壁富路綠道、假日鄉居環綠道、環辦公區綠道等12條綠道,總長度近400公里,越來越多的通州居民愛上了騎行。

  “的哥”轉行村口護林

  通州廣大農村地區的村民們,也在默默地為城市副中心“藍綠交織”生態畫卷做著自己的貢獻。

  50歲的朱長海,幹了23年計程車司機,從“黃面的”開到伊蘭特,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他幾乎都去過。不過,去年秋天,他辭職了,回到老家通州區潞城鎮當起了護林員。計程車公司的車隊長有些疑惑。他記得老朱念叨過,護林工作由盈利性社會企業承包,出現了一些管理亂象,護林員的待遇不穩定。

  “那都是老黃歷了。現在生態林管護走的是一條新路。”老朱説,通州區2019年在潞城鎮試點成立了新型集體林場,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組織架構、規章制度,確保集體林場有序運營。護林員每月光純收入就有3000多元,除了勞動法規定的“五險”之外,還有“意外傷害險”,到了年底還有獎金和職業技能培訓,“在家門口工作,呼吸新鮮空氣,中午還能回家吃飯,不比堵在路上腰酸背痛的強?”老朱這句話,令很多同行心生羨慕。

  這兩天,老朱正忙著在林場裏收拾枯枝落葉。“林場面積上萬畝,總共不到400人,這活兒肯定不輕松吧?”記者問。老朱擺了擺手,“都機械化了,不累!”銀杏林深處,一臺園林廢棄物處理設備正源源不斷“吃”進枯枝爛葉,“吐”出碎屑。這些碎屑將和肥料一起攪拌制成有機肥,埋到銀杏樹下補充有機質。潞城林場場長岳天敬説,新型集體林場成立後,購置了14臺大型設備,花費上百萬元。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西集鎮、潞城鎮、馬駒橋鎮、于家務鄉、張家灣鎮、宋莊等涉農鄉鎮,都已陸續啟動新型集體林場的建設工作。明年,通州區所有生態林養護工作,將全部由新型集體林場接管。(記者 陳強 唐建 攝)

  (原標題:通州大運河畔日新月異,良好生態環境帶來嶄新生活方式—— 越來越多居民愛上攝影騎行)

【糾錯】 【責任編輯:許藝林 】
閱讀下一篇: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074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