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3/ 22 15:13:48
來源:新華網

新華全媒+丨陳老漢新“聲”裏的新生活

字體:

  新華社合肥3月22日電  題:陳老漢新“聲”裏的新生活

  新華社記者劉菁、陳諾

  “叮!到賬16元。”又是一年春臨大別山,記者剛走到脫貧戶陳澤申家門口,就聽到屋內傳出這樣的電子聲。

  這裏是大別山區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過去幾年,記者多次“聞聲”于陳澤申的家,聽過院子裏的雞叫聲、羊群的鈴鐺聲、打豬草的鏘鏘聲,聽過陳老漢的嘆息聲、歡笑聲。這回,聽到的聲音又不一樣了。

  循聲望去,一個印有二維碼的語音收款播報器擺放在屋內一排貨架的醒目位置上。一袋袋統一包裝、印有“金寨特産”“大別山的味道”字樣的香菇、花生等農産品整齊碼放在貨架上。

  圖為陳澤申老屋內新擺上的貨架。 新華社記者 陳諾 攝

  眼前這3個貨架是陳老漢屋裏的新物件。記者上次來的時候,這裏堆放的還是農具、柴火等雜物。

  “這都是村裏的綠色産品,買些什麼?”陳澤申迎上前笑盈盈地招呼大家。“呀,老陳,穿新衣服了!”大半年不見,72歲的他穿著也時尚些了,上身是質地不錯的藏青色襯衫,下身的黑西褲不再像過去沾滿灰塵。

  在這個曾經貧困的小山村,陳澤申曾是個“苦憨憨”:中年喪子喪妻,兒媳改嫁,身體病弱的他獨自撫養未成年的孫子。

  圖為陳澤申家的老屋房門。 新華社記者 陳諾 攝

  致富“門道”在哪?陳澤申在尋找,大灣村在尋找。

  2016年4月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沿著山路乘車1個小時,來到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考察脫貧工作。

  大灣村幹部群眾信心倍增。得益于精準扶貧、鄉村振興接續好政策,山水秀美的大灣村近幾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僅脫貧摘帽,而且成為遠近有名的鄉村旅遊目的地,2021年過境遊客超過30萬人。陳澤申也依靠養豬、養羊和炒茶等工作,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現在年紀大了,沒精力養羊、炒茶了,換成在家門口接待遊客,蠻好!”陳澤申忙不迭地介紹自己的新行當。去年大灣村在發展鄉村旅遊中推廣農産品貨架,號召大夥兒售賣村裏的綠色土特産,他率先迎“架”進門擇新行當。“我這個院子,每到周末有上百名遊客來,收入過得去!”

  在金寨農商行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陳老漢開通了網絡支付賬戶,申請了收款二維碼。起初自家農産品品種單一,擺不滿貨架,陳老漢便開著電動小三輪去鄉親們家收山貨。貨架逐漸豐富起來,他又發現抱回來的一堆堆土特産沒“賣相”,于是借來封裝機,用村裏統一的品牌袋,一一過秤包裝。

  陳澤申在整理貨架上的土特産。 新華社記者 陳諾 攝

  曾經一見人就躲、一説話就怯的陳澤申,和記者不停嘴地聊起了生意經:“我這又新進了一些六安瓜片、石斛,算高端特産。”眼睛裏、話語間都透著些活絡的陳老漢,與當年的他判若兩人。

  起初遊客購物掃碼支付後,陳澤申一聽到收款提示音就趕緊核對一下錢是否到賬了。現在生意越來越好,聽到“叮”的一聲,他不再急著去看手機了。

  陳澤申算起了自己新一年的收入賬:院子裏的光伏板加配了儲能櫃,發電分紅有保障,幹著村裏的公益性崗位、售賣農産品,“一年掙個五六萬元不成問題!”陳老漢臉上是掩不住的高興。

  屋外,一輛大巴車載著遊客駛過,路邊的太陽能智慧路燈播報起溫馨提示,不遠處有村民在徽派小樓裏直播帶貨……大灣村裏傳來的新“聲”,正是“陳澤申”們在又一年春天裏選擇的新的生活。

  2022年3月16日,在村口遠眺大灣村。 新華社記者 陳諾 攝

【糾錯】 【責任編輯:詹婧 】
閱讀下一篇: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492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