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雙向投資合作空間 助力高水平對外開放-瞭望周刊社

拓展雙向投資合作空間 助力高水平對外開放

2025-11-25 16:06:30 來源: 瞭望 2025年第47期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堅持和加強黨對投資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開放引領、改革突破,堅定不移拓展雙向投資合作空間,進一步夯實投資基礎、壯大投資動力、增強投資活力,促進雙向投資高質量發展

  | 王紅霞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強調“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開創合作共贏新局面”,其中部署“拓展雙向投資合作空間”重要任務。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為今後一個時期進一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拓展雙向投資合作空間意義重大

  “十四五”時期,我國雙向投資合作取得顯著成效,外資利用規模累計達到7087.3億美元,對外投資流量連續13年位居全球前三,投資結構不斷優化,合作領域持續拓展,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十五五”時期是我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也是雙向投資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加快轉變的關鍵時期。拓展雙向投資合作空間,對於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以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拓展雙向投資合作空間有助於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雙向投資作為開放型經濟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國內國際市場互聯互通、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方式。“十四五”期間,外資企業貢獻了全國1/3的進出口、1/4的工業增加值和1/7的稅收,創造了超3000萬個就業崗位;對外投資累計達1.9萬億美元,帶動了産業鏈供應鏈國際布局,促進了全球資源優化配置。拓展雙向投資合作空間,不僅有利於塑造吸引外資新優勢,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高端人才,推動産業高質量升級,也有利於引導對外投資合理布局,提升我國企業的全球價值鏈地位,為高質量發展開拓新空間、培育新優勢、增強新動力。

  拓展雙向投資合作空間有助於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雙向投資一頭連着國內資源要素,一頭連着國際市場機會,是暢通雙循環的關鍵環節。“十四五”期間,我國累計新設外資企業22.9萬家,比“十三五”期間增加了2.5萬家;對外投資覆蓋全球190個國家和地區,設立境外企業5.2萬家,有力促進了貿易投資一體化。拓展雙向投資合作空間,不僅有利於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增強對全球要素資源的吸引力,也有利於健全海外綜合服務體系,推動“走出去”企業融入國際分工,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拓展雙向投資合作空間有助於發展新質生産力。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加速演進,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等領域日益成為投資熱點。拓展雙向投資合作空間,不僅有利於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通過吸引外資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布局,加速培育新質生産力,也有利於引導對外投資向高科技、高附加值方向傾斜,推動産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攀升,創造更多應用場景和外部空間,促進新質生産力質的躍升。

  拓展雙向投資合作空間有助於應對國際經貿格局演變。世界百年變局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局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和規則面臨重大調整。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威脅上升,國際經貿秩序遇到嚴峻挑戰。拓展雙向投資合作空間,不僅有利於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經貿秩序,為全球貿易投資、發展合作營造良好環境,也有利於以互利共贏破除“脫鉤斷鏈”,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促進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

位於秘魯首都利馬以北約 80 公里的錢凱港是中秘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成果。

圖為在秘魯錢凱港,智能集卡裝載到港集裝箱(2025 年 10 月 4 日攝) 新華社發(伊萬 · 帕斯攝)

  拓展雙向投資合作空間的重點難點

  拓展雙向投資合作空間是“十五五”期間對外開放的重要抓手之一,必須堅持系統觀念,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統籌處理好幾方面關係。

  統籌好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是雙向投資的兩翼,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吸引外資兼顧了我國産供鏈升級之需和各國企業共享中國發展機遇之盼;對外投資兼顧了我國深度參與全球産業分工之需和東道國經濟産業發展之盼。當前,我國利用外資“量穩質優”,對外投資流量連續13年位居全球前三。新形勢下既要塑造吸引外資新優勢,落實“准入又準營”,也要有效實施對外投資管理,推動“走出去”高質量發展,實現“中國經濟”與“中國人經濟”融合互促。同時,要促進雙向投資融合發展,提升貿易投資一體化水平,實現互促共贏。

  統籌好制度型開放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制度型開放是高水平開放的核心,應主動對接國際規則,縮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健全服務保障體系;要素流動型開放是基礎,應推進人員、技術、數據等要素高效便利安全跨境流動,優化投資環境。統籌二者,既要持續深化要素流動型開放,又要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協同發力有效破除“邊境上”和“邊境後”壁壘,推動國內規則與國際高標準相銜接,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聯動效應,拓展開放合作空間,提升整體開放水平。

  統籌好區域布局和全球布局。隨着我國不斷優化區域開放布局,國家層面已累計推廣485項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成果,對外開放資源要素配置效率不斷提高。但與世界各國分享中國市場的同時,也要積極參與全球市場建設和經濟分工協作,推動區域與全球投資互動,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動的格局,有效增進我國與世界經濟&&。統籌二者,既要繼續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優化區域布局範圍,提升中西部地區外資吸引力,也要注重與非洲、拉美等全球南方國家的投資合作,織密投資網絡,擴大投資合作“朋友圈”,助力解決“東強西弱、海強邊弱”的對外開放難題,實現投資合作的全面覆蓋和深度融合。

  統籌好投資發展和經濟安全。雙向投資開放水平越高,越要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守牢經濟安全底線。維護經濟安全能力越強,雙向投資合作空間就越大。當前,世界經濟風險和不確定性增加,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拓展雙向投資合作面臨不少風險挑戰。應以投資發展增實力強安全,完善風險防控體系;以經濟安全促投資發展,提升開放監管能力,確保高水平投資開放與高水平經濟安全良性互動。通過動態平衡,實現投資合作的可持續性,維護國家經濟安全。

  多措並舉拓展雙向投資合作空間

  “十五五”時期,我國雙向投資既面臨諸多挑戰,也面臨重要機遇,拓展雙向投資合作空間將是關鍵之舉。應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堅持和加強黨對投資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開放引領、改革突破,堅定不移拓展雙向投資合作空間,進一步夯實投資基礎、壯大投資動力、增強投資活力,促進雙向投資高質量發展。

  塑造吸引外資新優勢。進一步優化外資結構,提升利用外資質量和效益。落實好“准入又準營”,持續縮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實施好新版鼓勵外商投資産業目錄,促進外資境內再投資,推動電信、互聯網、醫療等服務業有序擴大開放。健全外商投資服務保障體系,辦好外資企業圓桌會議,開展“服務保障進外企”專項走訪活動,全面落實國民待遇,保障外資企業在要素獲取、資質許可、標準制定、政府採購等方面的公平待遇,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繼續落實《關於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的意見》,推進數據高效便利安全跨境流動,營造透明、穩定、可預期的制度環境。

  有效實施對外投資管理。健全海外綜合服務體系,推動形成央地聯動、區域協同、資源集聚、內外貫通的出海生態。引導企業開展産地多元化布局,促進合作領域、模式、業態創新。完善多元化、可持續、風險可控的投融資體系,加強海外利益保護,健全涉外法律服務體系,為企業海外投資權益提供更高水平法治保障。優化對外投資全球空間布局,塑造周邊一體化經濟圈,發揮東盟戰略支點作用,構建以我為節點的亞太産業鏈供應鏈體系。強化對外技術轉讓審查,嚴格落實境外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程序,繼續推動對外投資立法工作,在境外投資管理中設計“國家安全”機制。

  引導産業鏈供應鏈合理有序跨境布局。完善産業鏈供應鏈合作夥伴關係網絡,促進貿易投資一體化。拓展境外經貿合作區貿易投資平台功能,深化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投資合作。鼓勵投資、建設、運營綜合發展,擴大三方和多方市場合作,推進産業互通。拓展綠色發展、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領域合作新空間,高標準建設合作先行區。提升合作區境外加工承載能力,探索“國內總部+海外工廠”模式,將上游高附加值環節留在國內。增強合作區中間品貿易帶動作用,支持跨境電商綜試區與合作區協同聯動,推進“數字園區”“智慧園區”建設。

  強化雙向投資風險防控體系。強化底線思維,防範化解投資領域風險。完善出口管制和安全審查機制,健全貿易投資安全風險管控。優化投資摩擦應對機制,建立多主體協同工作機制,發揮預警和法律服務作用。健全反制裁、反干預法律法規體系,確保投資合作行穩致遠。在複雜國際環境中,加強風險評估,如對地緣政治風險的監測和應對;完善涉外法治建設,為企業提供海外維權支持。管控關鍵産業環節轉移,防止國內産業過快無序外遷造成國內産業空心化。

  提升雙向投資促進平台功能。辦好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等展會,豐富完善功能,增強吸引力和影響力。培育投資促進創新示範區,充分發揮在促進投資、服務産業等方面的示範引領作用。支持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推進監管創新,營造有利於投資健康發展的制度環境。□(作者為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