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打造更優營商環境

邵陽市城區鳥瞰(2024 年 9 月 9 日攝) 申興剛攝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陳燕
位於湖南省邵陽市的湖南&勁數控機械有限公司,大門口一個醒目的二維碼引起了《瞭望》新聞周刊記者的注意。這是2024年邵陽市全面實施涉企行政檢查“掃碼入企”的成果,執法人員到企業逢進必掃。涉企執法“無事不擾”,是邵陽市打造更優營商環境的生動寫照。
“掃碼入企”“高效辦成一件事”“送解優服務碼”“政法巡迴服務專家團”“企業家接待日”“政銀企對接會”……邵陽市通過打造更觸手可及的政務環境、更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更便捷高效的貿易環境,讓企業和群眾有了更多獲得感。
營商環境好不好,數據最有説服力。在全省營商環境評價中,邵陽市從2022年第7名提升至2023年第5名、2024年第3名,排名實現“三連跳”。
“簡單粗放靠區位、拼資源、給優惠的發展方式,一定會在區域競爭的‘擂&賽’中敗下陣來。”邵陽市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葛亮説,邵陽作為欠發達地區,想在區域競爭中贏得先機,實現跨越趕超,必須持續打造更優營商環境。
讓服務更觸手可及
落戶邵東市生態産業園初期,湖南亮國科技有限公司見證了“邵陽速度”。邵東市委、市政府靠前服務,深度參與徵地協調、施工保障等環節,為項目投産按下“加速鍵”。“我們租兩層辦公樓臨時辦公,簽了3年租期,而新廠區8個月便建成了。”公司副總經理鄧伯祥説。
政務服務提速,源自“高效辦成一件事”的縱深推進。2024年以來,邵陽市推動線上線下政務服務能力整體提升,已推出三批次“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2025年,建設項目開工、固定資産投資項目審批等9項“一件事”已上線運行。截至9月中旬,三批次“高效辦成一件事”累計辦件量19.8萬件。
打造營商環境“軟實力”,除了政務服務提速,還需打通政企溝通“快車道”、摸準企業發展“需求脈”。
邵陽市創新推出“送政策、解難題、優服務”的送解優“服務碼”,市縣兩級政策和營商訴求“一碼直達”,實現“不見面即見效”。截至目前,送解優“服務碼”點擊量超6.4萬次,平台共受理企業訴求217件,已辦結191件、階段性辦結24件、正在推進處理2件。
摸清企業訴求,化身企業發展“服務員”。邵陽市主動送政策上門、破解難題、優化服務,用務實行動為企業發展“加速賦能”。
專注再生塑料回收處理的湖南眾科新材料有限公司,曾被資金壓力所困擾。“下游企業通常半月或一個月結算貨款,原材料採購、生産運營等成本需要自行墊付,資金周轉很吃力。”公司總經理陳新兵説。
得知這一情況後,邵陽市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精準發力,為該企業及産業鏈下游符合條件的特色輕工企業提供綜合性融資擔保授信服務,提升産業鏈各方價值。
邵陽市營商環境事務中心黨組成員、副主任張紅彬説,邵陽市以小切口、可感知的政策舉措,精準獲取企業需求,實現從“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轉變,讓政務服務更高效、更貼心。
讓競爭更公平有序
邵陽陽光發品有限公司是邵陽市特色輕工産業鏈上的領軍企業,因依法規範經營意識不強,在處理勞動用工方面存在短板。2024年8月,邵陽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院長吳青山率“政法巡迴服務專家團”第二分隊來到企業,幫助企業化解風險。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2024年,邵陽政法機關組建“政法巡迴服務專家團”,對接服務全市各大産業集群(産業鏈),開展法律風險防範與評估、司法答疑解惑等政法服務。今年以來,為企業提供法律諮詢2000余次,完成企業內部腐敗追贓挽損共927.49萬元。
“部分企業法律意識薄弱、對相關法規不熟悉,容易産生稅務、勞資、産權等糾紛。”邵陽市委政法委執法監督科科長李燕説,今年政法巡迴服務走進園區、企業、商(協)會、中小企業服務平台,通過駐點、巡迴、直通等服務機制,全面提高政法服務覆蓋面和惠及率。
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既要為企業提供專業法律諮詢,架起健康發展“防護網”,也要加強監管,劃出誠實守信“邊界線”。
邵陽市全力清理拖欠賬款,開展“新官理舊賬”專項治理行動,解決合同不履約、政策不兌現、賬款支付不到位等問題。在解決拖欠企業賬款中,加大欠款投訴線索辦理,投訴欠款辦理工作連續多年位居全省市州第1位。邵陽市工信局黨組書記、局長何志紅説,一系列實招硬招促進了資金周轉,化解了企業“欠農民工工資、欠稅、欠繳土地出讓金”等連鎖問題。
強監管的同時,需平衡執法力度與溫度,“免罰清單”便是鮮活實踐。2024年9月,邵陽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因不知情而侵犯註冊商標,根據邵陽市市場監管領域危害後果輕微違法行為首錯免罰清單,給予免於罰款的處理。
邵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信用監管科科長陳胤君説,“免罰清單”通過教育、限期改正、約談等方式引導企業合規,讓企業感受柔性執法的尺度與溫度,助力優化營商環境。
讓貿易更便捷高效
位於邵東市的湖南東億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內多條生産線有序運行,日産打火機1300萬隻。作為全國打火機生産龍頭企業,東億電氣95%的産品出口歐美、非洲、東南亞等全球156個國家和地區。
外貿是邵東開放型經濟的優勢所在。近年來,邵陽市推出系列舉措,通過“一對一”精準摸排、“零距離”政策輔導、“全天候”高效暢通等方式,為外貿企業紓困解難,助推外貿企業逆勢發展。
組建跨部門“惠企專班”,“地毯式”摸排需求。邵陽海關摸排了全市198家白名單、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精準識別企業政策盲區、申報疑點和實操短板。例如,針對原産地新政發布後企業響應滯後的問題,邵陽海關編制《邵陽出口東盟國家主要産品原産地享惠手冊》,覆蓋商品761種,佔邵陽出口東盟國家産品貨值85%以上,幫助企業享受最大幅度的關稅減免。
企業需求在哪,服務就往哪去。邵陽海關業務辦理模式轉變為“線上為主、自助為輔、大廳兜底”,全面推廣無紙化備案、“智能審單”模式,實現90%以上稅政事項全程網辦。
“我們出口量大、報單多,網上申報讓手續更簡、程序減半,大大節約了通關成本。”湖南東億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白家寶説,邵陽海關正在幫助企業衝刺海關AEO高級認證,企業通過後通關與成本效益將大幅改善。
1~7月,邵陽轄區企業辦理原産地證明(證書、聲明)份數為2510份,同比增長18.2%,貨值為1.6億美元,同比增長28.5%,可在進口國享受關稅減讓800萬美元。邵陽通過打通RCEP原産地政策落地“最後一公里”,全市貿易夥伴進一步拓展,有進出口往來的國家和地區達185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