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超”:踢出一片新天地-瞭望周刊社

“蘇超”:踢出一片新天地

2025-11-10 16:04:14 來源: 瞭望 2025年第45期

 

在江蘇南京舉行的 2025 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蘇超”)決賽中,泰州隊奪得冠軍(2025 年 11 月 1 日攝) 李博攝 / 本刊

  ➤始於足球、興於文化、惠及發展,江蘇以“走在前、做示範”的使命擔當,將一粒小小的足球“踢”出一片大大的天地

  文 | 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

  2025年,“蘇超”元年。

  從初夏開賽,到深秋收官,歷時176天,85場比賽,221粒進球……被網友們昵稱為“蘇超”的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燃起無數人對足球的熱愛熱情。

  吸引億萬級球迷網友參與,帶動數百億多場景消費……“蘇超”,更加緊密地鏈結人與人、人與城、城與城,以強大的“吸睛效應”和“吸金能力”,展現人文經濟學的實踐偉力。

  始於足球、興於文化、惠及發展,江蘇以“走在前、做示範”的使命擔當,將一粒小小的足球“踢”出一片大大的天地。

  516名註冊球員,超60%來自各行各業,雖是草根、亦能澎湃,這就是“蘇超”球員,以一場場精彩比賽,引發世人狂歡、牽引世界目光。

  “輸了一起扛、贏了一起狂”,這就是“蘇超”球迷,一路追隨、四處轉戰,用“愛”呵護着、托舉着自己的球隊,奮力向前。

  “蘇超”的“來時路”,同樣充滿着勇氣、決心和激情。

  5月10日,“蘇超”揭幕戰在鎮江打響。

  5月28日,南京發布一篇名為《“比賽第一,友誼第十四”》的文章,掀開城市“德比”場下“會玩”的大幕。

  5月30日,常州宣布端午期間所有A級景區向揚州市民免門票,率先變虛擬流量為現實紅利。

  5月31日,徐州帶頭,將主場更換至容納量更大的奧體中心,超2.2萬人涌入賽場,帶動“蘇超”比賽進奧體的熱潮。

  “蘇超”第三輪,場均上座人數破萬;第四輪,場均上座人數破2萬。

  6月14日,“蘇超”戰歌《萬眾一心》上線。

  以“頂配”播“頂流”,作為賽事唯一指定公共信號製作服務機構的江蘇廣電總台,每場安排十多&高清直轉播設備,通過江蘇衛視、荔枝新聞等向全國球迷大小屏聯動直播,隨後向50多個國家和地區同步直播,助推“蘇超”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6月21日,常州隊對陣南京隊,現場的江蘇省外觀眾首次突破1萬人。

  6月29日,蘇州隊對陣揚州隊,昆山奧體中心,江蘇首座國際足聯A級標準的專業足球場,首次加入“蘇超”“奧體群”。

  “蘇超”第五輪場均上座人數破3萬。

  7月5日,‌南京隊對陣蘇州隊,“蘇超”單場現場觀賽人數首破6萬。

  截至第八輪,“蘇超”現場觀賽總人數突破100萬。

  7月20日,淮安隊39歲村支書戴虎踢進“蘇超”第100球;8月16日,98天未進一球的常州隊迎來首個進球。兩個進球火上“熱搜”。

  9月27日,“蘇超”八強誕生,現場觀眾總人數累計破200萬,南京隊孟振踢進“蘇超”第200球。

  10月8日,“蘇超”決出四強。

  10月19日,“蘇超”決賽對陣出爐。

  11月1日,“蘇超”決賽,泰州隊奪冠。

  “蘇超”首季,在短短6個月中,寫下一部充滿理想主義、英雄主義,不斷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進化史,畫出一幅從賽場到城市,從江蘇到全國再到世界迅速蔓延的熱力圖,也因包含了賽事、文化、經濟、社會等多重價值,成為觀察足球振興和高質量發展廣闊前景的一面多棱鏡。

在江蘇南京舉行的 2025 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蘇超”)決賽現場,

大屏幕顯示共有 62329 名觀眾觀賽(2025 年 11 月 1 日攝) 李博攝 / 本刊

  更新·人民足球的打開方式

  6月21日,常州奧體中心,常州隊0比4不敵南京隊。因隊員錯失得分良機,助教在場邊抱頭跪地。雨中的這一幕,讓無數人深深共情:“像極了生活中那個咬牙硬扛的自己!”

  彼時的常州隊,積分墊底、未進一球,仍能收穫眾多的支持和關注,靠的是屢敗屢戰、咬牙堅持的拼搏精神,也暗合太多普通人的奮鬥路徑。

  常州隊副領隊劉獻成説:“足球就跟我們的人生是一樣的。有時候可能我們傾其所有、拼盡全力,過得也不盡如人意。但是你不過了嗎?我想生活還是要繼續。我們一定要堅持,一定不要放棄,可能勝利就在你堅持的下一個路口等着我們。”

  對於足球,群眾的心中,不只有輸贏,還有對美好夢想的追求、拼搏精神的熱望、精彩比賽的渴盼。而“蘇超”打開群眾足球的新方式,正合人心。

  “蘇超”,把“夢想”化為動力。

  “有自己主隊”的看球夢和“為城市而戰”的踢球夢,在“蘇超”得以實現。

  以各設區市組隊、以城市名為隊名的設計,使得江蘇13個設區市城城有主場、人人有主隊。約上親朋周末看球、平時聊球、有空踢球,點亮了城市生活;看&上吶喊的鄉親、球場裏親切的鄉音、球衣上印染的地名,增進着人們的故鄉情、歸屬感。當體育賽事與地方認同産生共鳴,人們發自內心地融入這場賽事。

  取消職業限制、限定職業球員人數的選拔方式,讓更多普通人為家鄉而戰成為可能。“蘇超”球員,年齡跨度從16歲到40歲,大多來自各行各業,退役球員有了競技窗口、學生球員有了上升階梯、業餘愛好者有了展示空間,構成一個專業化與大眾化交融、可看性和可及性兼顧的獨特競技生態。

  鎮江隊隊員許俊傑是一名空調維修工,他説,幹活是為了生活,踢球則是為了熱愛;連雲港隊門將吳雨寶既是一名守門員,也是一名消防員;揚州隊隊員胡志峰則認為,大家從各行各業匯集過來,既然穿上戰袍,就要承擔起責任。

  “蘇超”,以“拼搏”鑄就底色。

  有家鄉情懷的加持,“蘇超”賽場上,拼搏精神,盡情激蕩。

  “蘇超”第二輪,宿遷隊對陣徐州隊,全場雙方隊醫上場19次,擔架抬走6人,雙方替補悉數用盡,拼至“彈盡糧絕”。這場現代版“楚漢爭霸”雖以平局收尾,卻用一種近乎“慘烈”的方式告訴世人:“蘇超”真的“只有恩怨、沒有假球”。

  球員真拼搏、球隊真拼殺,在一場場對決中,每支球隊都實現了自我超越。熱血、求勝、拼搏、燃盡,正是對足球精神最生動的詮釋。

  淮安隊教練董松在淮安隊被淘汰後接受採訪時説,這個夏天他們收穫了太多驚喜與喜悅,感到很幸福。

  “蘇超”,用“熱血”塑造群像。

  天賜硃砂半遮面,鹽城隊龐智超,以手術刀般的精準助攻,告訴你什麼是心中有渴望,眼中有殺氣,腳下有章法!

  鮮衣怒馬少年郎,宿遷隊射手高馳,停、扣、射一氣呵成,絲滑完成“貼地斬”。

  南京隊老將滕帥不遑多讓,假動作虛晃射門完成“蘇超”首個帽子戲法。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蘇州昆山奧體颳起青春風暴,陸子皓前場搶斷後果斷斜傳,寇程拍馬趕到,開場1分鐘進球,創下“蘇超”最快破門紀錄。

  還有徐州隊花姜敏1V5單騎闖關,上演梅西式過人射門;泰州隊隊長巴特復刻C羅倒挂金鉤;鹽城隊李瑞龍中圈吊射,登頂《天下足球》每週十佳球!

  鹽城隊門將嚴子航化身“鐵閘”,3分鐘多連撲;常州隊門將顧志強騰空救險,托舉常州首勝;1/4決賽,泰州隊門將戴曜城兩次撲點,幫助球隊挺進半決賽;半決賽,南通隊門將蔡天龍替補登場,不負眾望,二連撲點、一戰封神……

  不勝枚舉的“名場面”,留在人們的“蘇超”記憶中,也塑造着各個城市自己的足球英雄。

  煥新·多元文化的互動範式

  7月,南京地鐵玄武門站的一面“蘇超”互動墻,寫滿了祝福、期待和各種熱梗,引發行人頻頻駐足。

  一位在南京生活的連雲港人在墻上寫下“我是江蘇人”。她解釋説:“曾經大家説我們十三太保,其實你看通過這場比賽,最後被全國人民所知的,這是江蘇的一場足球賽,所以我想寫‘我是江蘇人’。”

  “江蘇人”,在網絡空間裏,是一個另類詞,曾有網友笑言:在“蘇超”,冠以江蘇頭銜的,一個是江蘇銀行,一個是@江蘇新聞。

  有意思的熱梗,是助力“蘇超”破圈的薪火。

  “十三太保”“散裝江蘇”也好,“比賽第一、友誼第十四”也罷,敢於自嘲的前提是自信,相互較勁的底氣是友誼,網友熱情的背後是包容,無數熱梗的基底是文化。

  一城一賽皆是梗。

  一城一味皆有梗。

  攀今攬古皆成梗。

  大雅大俗皆為梗。

  江蘇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祁智認為:“‘蘇超’梗文化,把地方傳統文化資源和當代體育競技相結合,消除了賽場上的矛盾和衝突,強化了江蘇不同城市文化的辨識度和特色性,也彰顯了不同城市的協同性。”

  有意境的聯動,是助力“蘇超”破界的妙棋。

  “蘇超”堅持開門辦賽,跨越省界、頻頻互動,每個城市都發揮各自影響力,拉來省外“後援團”。

  淮安把南京唱成“南京零”,安徽“蕪馬滁”等地立刻改編“南京贏”為南京加油;北京文旅“京”天官宣,力挺南京;浙江文旅借“杭州老市長”蘇東坡安慰“蘇州隊隊長”伍子胥;貴州“村超”也發聲祝願“蘇超”越辦越好……越來越多的省份參與進來,掀起一場場城市大聯歡。

  澳門江蘇社團總會會長何嘉慈&&,“蘇超”越來越成功,希望未來能組織澳門朋友來現場感受熱烈的氛圍。來自台灣的球迷説,他最支持南京隊;還有一群來自山東菏澤的球迷,舉着橫幅,為徐州加油吶喊……

  有意義的交流,是助力“蘇超”破浪的帆槳。

  越來越多的國際面孔出現在“蘇超”觀眾席。他們來到中國的理由各不相同,但足球成了他們感知中國文化、體悟中國發展的一把鑰匙。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人們為比賽歡呼,這本身就是一場生動的文化交流、文明互鑒。

  韓國球迷李桓旭説,“蘇超”的氛圍就像世界盃的決賽一樣熱烈;來自巴西的球迷凱爾認為,江蘇的足球氛圍與他的國家十分相似;而《聖保羅頁報》的記者潘內森則&&,他在“蘇超”現象中看到了中國接近足球的一種不同方式,也許未來會有許多新的足球運動員來自“蘇超”。

  “蘇超”的熱度,也蔓延到海外媒體平台。英國《獨立報》全文轉載中國日報社報道《足球熱浪席捲江蘇》,英國《經濟學人》認為“蘇超”對經濟的帶動結果“看起來相當不錯”。新加坡《聯合早報》三次發文報道“蘇超”最新動態,韓國《中央日報》關注“蘇超”球員的背景和故事……

  “蘇超”以足球為媒,讓世界看見了一個昂揚自信的江蘇——這裡,物質富足與精神富有兼備,歷史底蘊與時代活力交融,正不斷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上新·經濟發展的破題模式

  東哈·東北街邊燒烤店,常州的一家小燒烤攤,因一塊“蘇超”廣告牌意外出圈。9月17日,常州最後一場主場比賽,老闆娘張敬宇現場錄製一段視頻:“這是我離我們家廣告牌最近的一次,‘蘇超’真的就是普通人的‘蘇超’。”

  如今,這個小店儼然成為展現江蘇優良營商環境和“不拒細流”發展胸懷的金字招牌,每天生意火爆。可能若干年後,再提起“蘇超”,人們不記得某場比賽,但依然能想起“東哈”。

  賽事贏人氣、城市贏口碑、企業贏實惠、游客贏歡樂,正是江蘇擴大“蘇超”溢出效應,實現多方共贏的經濟破題新模式。

  “蘇超”,以“耐心”守護長久價值。

  “蘇超”首季,在運營方面嘗試“管辦分離、市場驅動”。起初,市場反應冷淡,首輪僅吸引6家贊助商。“蘇超”主辦方沒有急功近利,而是“靜待花開”。

  迅速爆火後,商業價值不斷提升,贊助商接踵而至。主辦方始終以“整體形象”為先,評估並規範各個賽區的商務規則和運行。常州晉陵體育集團工作人員陳雨橋説:“我們不希望因為常州賽區有了流量、有了熱度,就讓所有贊助商進來的門檻更高,我們歡迎每一顆熱愛足球的真心加入。”

  “蘇超”,以“巧思”激活城市脈動。

  “蘇超”一直保持着親民票價和免費直播的低門檻,不僅促進了體育資源的普惠共享,更有助於讓群眾流動起來、城市熱鬧起來,實現口碑、效益“雙豐收”。江陰一家酒店銷售總監介紹,比賽日當天民宿入住率比平時提升了三倍。鎮江句容茅山風景區的民宿經營者也感嘆,“蘇超”的帶動作用明顯,外省游客顯著增多。

  發展票根經濟,讓球賽“曲終人不散”。全省和各地用一張小小票根串起“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廣泛開展“跟着賽事去旅行”等1800多項文旅活動和130多項惠民措施,全方位打造“看球+出游”的沉浸式體驗。據統計,“蘇超”1元門票可帶動7.3元周邊消費,賽事杠桿效應凸顯。

  興辦“第二現場”,讓城市“全域變主場”。“蘇超”期間,全省各地打造573個集觀賽、購物、美食、互動娛樂於一體的“第二現場”。賽事熱度與消費活力的雙向奔赴,在各個城市的主場比賽日熱烈上演。9月6日,南京主場比賽當天,南京重點商圈和商業街區零售、餐飲、住宿等行業單位一天的交易額高達12億元。

  南京體育學院教授袁野説,在足球經濟學中,有一個概念叫“比賽日經濟”,指的是當日的賽事能吸引成千上萬球迷,盤活旅游市場,帶動地方經濟。這個原本只屬於職業聯賽的現象,如今在“蘇超”這樣的群眾賽事中出現,堪稱“奇蹟”。

  有趣的是,很多外地球迷帶着考察投資目的地、探尋合作可能性的動機而來,也在“蘇超”良好的觀賽體驗中,投下對江蘇的信任票。

  “蘇超”,以“鏈結”重塑産業生態。

  “蘇超”不僅是一場賽事,更是一個産業生態系統。京東數據顯示,“蘇超”賽事期間,江蘇足球襪、護腿板成交額同比增長近80%,銷售排名躍升至全國第三。在“蘇超”最火爆的三季度,全省體育行業銷售同比增長9.9%,而包含文化活動服務等在內的娛樂行業同比增長更是達到34.6%。

  創新·社會治理的效能公式

  足球聯賽,周期長、細節多,一場比賽牽動一座城的神經,毫不誇張。“蘇超”85場比賽,全部安全平穩、熱烈有序,正是江蘇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成效的集中呈現。

  “蘇超”的治理效能,靠的是“算力+人力”。

  安全,是“蘇超”的生命線。每一場比賽的背後,都有智慧警務的技術支撐和數千警力的辛勤守護。

  上萬名志願者隊伍裏,不少人從開賽服務到決賽,“人人可為、處處可見”的志願服務成為“蘇超”靚麗的風景線。

  正是這些“無名”的英雄,構建起一個“有名”的“蘇超”。

  “蘇超”旗手馬力説,當他站在球場中央,“那種全場目光聚集於此的自豪感,會讓我們覺得這一切的辛苦都值得”。

  “蘇超”的治理效能,取決於“態度+速度”。

  決賽中簽率1.2%,半決賽兩場中簽率也只有2.1%、3.1%……一票難求,是“蘇超”甜蜜的煩惱。

  面對群眾呼聲,“蘇超”主辦方果斷出手,一手重拳整治黃牛,一手改進票務系統,僅用36天,就上線全省統一的預約購票平台。

  成長的煩惱總是在成長中化解的。“蘇超”用堅決態度回應關切,用最快速度破解難題,樹立了賽事票務治理的標杆。

  “蘇超”的治理效能,離不開“協同+協作”。

  6月14日,長三角首趟“蘇超”球迷專列從南京站啟程開往淮安東站。“蘇超”期間,上鐵集團累計開行“蘇超”球迷專列56列,運送球迷達4.5萬人次。

  “蘇超”賽場上,13支球隊奮力拼搏、配合默契,賽場外13個設區市各相關部門同樣全力以赴、協同協作。職責不同、分工各異,大家共同的目標是“辦好蘇超”、統一的姿態叫“擔當作為”!

  “蘇超”的治理效能,更得益於“共建+共治”。

  賽後,更衣室已被球員打掃乾淨,看&的垃圾被主客隊球迷撿起帶走——“蘇超”比賽第一、文明並列第一。

  球迷和網友的無限包容,讓球員“敢於施展”、讓球隊“大膽試錯”,讓失敗“有路可退”、讓鬥志“重新點燃”。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高端智庫中國競技體育研究院副院長彭國強説:“只有當公眾形成‘共同利益感’,道德準則才能被普遍自覺地遵守。江蘇創造了一個屬於每個江蘇人的‘利益共同體’,並制定和恪守這個‘利益共同體’的道德準則,這也是大家把賽事當家事,自覺呵護它的成長的重要原因。”

  “蘇超”首季的成功,引來眾多點讚。

  非洲足球聯合會秘書長注意到:“‘蘇超’一場比賽6萬張門票在10秒內售光,這説明這個美麗的國家是一個足球大國。”比利時前首相伊夫·萊特姆則讚嘆:“這是一個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球場,有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觀眾。相較於歐洲足球,這是獨特的中國足球!”

  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孫曉雲認為,“蘇超”能在江蘇出現是必然的,因為江蘇的文化底蘊和對體育的熱愛由來已久。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莫礪鋒説,最打動他的不是輸贏,而是那種在場上拼搏的體育精神。攝影家劉佔崑則&&:“比賽和球迷之間的這種水乳交融、相互依託,這種氛圍是其他大賽不能比的。”

  “蘇超”不僅是一場狂歡,或將是足球乃至體育運動深刻變革的開端。

  沿着“蘇超”的辦賽理念和球員構成看去,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發展振興足球事業,要注重打好群眾基礎、夯實人才根基,從娃娃抓起,從基層抓起,從基礎抓起,從群眾性參與抓起。

  “蘇超”為年輕球員打造圓夢舞&、打開上升通道,堅定着更多的人與城深耕青訓、扎根基層的信心決心。

  “南超”將於11月開踢,揚州、南通、常州、宿遷、鎮江等地市級聯賽也在火熱進行,逐級下沉的賽事體系,讓足球根係在江蘇大地扎得更穩更深。

  放眼全國,對標“蘇超”的“贛超”“川超”“渝超”“湘超”等足球賽事如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超字輩”賽事枝繁葉茂、連片成林,讓中國群眾足球發展愈發生機勃勃。

  “蘇超”的突破性意義和可貴之處在於,其成功的經驗可以複製,帶來的啟示也足夠鮮明。

  “蘇超”彰顯了人民性。扎根人民、依靠人民、為了人民,當群眾的熱血、熱愛、熱情被激發和善用,賽事自然“熱”力無限、妙用無窮。這也啟示我們,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便會擁有無比磅礡的支持力量。

  “蘇超”順應了規律性。按足球發展規律辦事,真抓實幹、久久為功夯實足球的群眾基礎、人才根基;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探尋文商體旅融合發展路徑;按互聯網傳播規律辦事,以開放包容姿態擁抱網絡傳播生態等等,都啟示我們:胸懷大局、把握大勢,找準工作切入點和着力點,做到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才會事半功倍、勢如破竹。

  “蘇超”尊重了差異性。江蘇各地無論興文化還是促消費,都基於對本土文化、本地市場的精準把握。發揮優勢、體現特色、強化協同,正是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題中應有之義。這啟示我們:脫離實際“抄作業”不可取,“深耕細作”亮IP是王道,只有在差異化發展中“各美其美”,從“同質競爭”“流量博弈”走向“價值共生”“生態共建”,才能創造“美美與共”的發展景象。

  “蘇超”凸顯了文化性。競技文化、快樂文化、歷史文化、地域文化,在熱烈互動中互塑共榮,為賽事注入鮮活的文化靈魂、不竭的發展動能,也巧妙地促進了文化認同、文旅協同。這啟示我們: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優化文化産品和服務供給,充分發揮文化的引領、凝聚、支撐作用,以文化賦能經濟社會發展,大有可為!

  山河遠闊、人間煙火。“蘇超”,它讓足球,因江蘇而擁有了更多球迷和人氣;它讓江蘇,因足球而充盈着浪漫與激情。它是江蘇人與足球共同編織的嶄新生活方式與精神記憶;它是江蘇以足球為筆、大地為紙,濃情寫就的,最婉轉動人又氣勢恢弘的詩行。

  大道之行、壯闊無垠。“蘇超”首季,終場哨響,那些精彩的瞬間、閃耀的精神,會被銘記與回望;那些從“蘇超”中收穫的感動與力量,會在人生的“主場”、發展的“賽場”接着發光,激勵人們以奮鬥之姿踢好自己的“每一場球”,以萬眾之力扛好“挑大梁”的江蘇擔當。

  燃情蘇超,精彩繼續。明年,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作者:葛萊 季建南 周明 王琎 褚啟明 錢昕冉 張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