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蓄勢“總部經濟”新動能
➤展望未來,上海正加快構建布局科學、層級清晰、協同聯動的總部經濟發展體系,推動實現從“數量集聚”向“能級躍升”的戰略轉型。這一進程不僅將鞏固上海在長三角一體化中的核心引領地位,更將為中國深度融入全球經濟治理提供堅實支撐和先行經驗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張翊飛
2025年7月11日,上海舉行第41批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頒證暨外商投資集中簽約儀式。本次新認定30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15家外資研發中心,56個外商投資項目集中簽約,投資總額約36.8億美元。截至2025年9月,上海累計認定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外資研發中心分別達到1060家和631家,是中國內地總部機構最密集的城市。
總部經濟,是指城市依託資源要素優勢,吸引和集聚各類總部企業與研發中心等功能性機構,實現區域資源優化配置,進而輻射帶動區域發展的一种經濟形態。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上海將總部經濟視為提升城市能級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戰略。
背靠長江水,面向太平洋。開放而充滿活力的上海,正通過不斷優化營商環境、集聚要素資源,為總部經濟注入強勁動力;與此同時,能級不斷提升的總部經濟體系,也持續推動上海經濟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下一步,這片熱土將以持續深化的制度型開放和不斷完善的創新生態,不斷提升總部經濟的全球吸引力和區域輻射力,為連接中國市場與全球機遇貢獻“上海力量”。

上海浦東陸家嘴金融城街景(2025 年 1 月 14 日攝) 桑彤攝 / 本刊
雙輪驅動打造總部經濟“強磁場”
發展總部經濟,對城市的綜合實力提出極高要求。上海憑藉其作為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和科技創新中心的戰略定位,為跨國公司總部集聚提供堅實基礎。與此同時,上海持續優化制度環境與服務能力,不斷強化全球吸引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總部經濟高地。
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龍頭”和對外開放的重要陣地,上海不僅具備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更在戰略定位中承擔特殊使命,為企業總部落地與功能拓展提供了顯著的區位與資源支撐。
區位優勢方面,上海地處長江經濟帶和沿海經濟帶的交匯之處,一頭連着無窮潛力的內陸腹地,一頭通達萬變機遇的國際市場,是全球資本、技術、人才等高端要素進出國內市場的重要門戶。當前,上海正積極發揮“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結”功能,通過高水平制度型開放與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顯著增強資源配置能力。一方面,上海通過建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重要平台,持續優化跨境貿易和投資環境;另一方面,積極促進長三角區域市場一體化與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推動對內對外開放有機統一,為我國深度融入全球經濟體系提供戰略支點。
資源優勢層面,上海憑藉“五個中心”的長期積累,構建了完備的現代化産業體系、高度發達的金融市場、活躍的國際貿易生態以及富有活力的科技創新氛圍。這些要素共同形成高能級資源平台,為總部型企業提供多維度、系統化的支撐體系。與此同時,上海持續匯聚全球高端人才資源,形成強大而穩定的人才供給優勢,為總部經濟運行注入持續動力與核心競爭力。
先天“硬”優勢之外,上海始終將優化營商“軟”環境作為提升城市競爭力的核心舉措。2024年初,上海明確提出“持續打造貿易投資便利、行政效率高效、政務服務規範、法治體系完善的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作為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中首家經上海市商務委認定的地區總部,安永華中區主管合夥人夏俊告訴記者,被認定為“跨國公司地區總部”不僅可享受多方面政策支持,有效降低運營成本、提高效益,也有助於提升品牌影響力。
自2002年&&全國首個吸引跨國公司設立地區總部的政策以來,上海始終緊跟市場變化和跨國企業投資新動向,不斷優化總部經濟支持體系,陸續推出《上海市鼓勵設立和發展外資研發中心的規定》《上海市鼓勵跨國公司設立地區總部的規定》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為企業提供清晰、穩定的制度預期。
如今,上海已經建立起與總部經濟相適應的專業化服務支撐體系,覆蓋金融、物流、法律、諮詢等諸多領域,多項營商環境指標達到全球先進水平。日前,世界銀行中國企業調查數據顯示,在59項測評點調查中,上海有22項測評點達到全球最優水平,包括供電可靠性、獲取金融服務、解決商業糾紛等領域。
總部集聚提升城市競爭優勢
作為以企業總部高度集聚為標誌的經濟形態,總部經濟憑藉其強大的産業關聯效應和資源整合能力,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動能,並顯著增強其核心競爭力。
總部落地帶動城市效能提升,形成良性循環。上海吸引千余家企業總部入駐,這些總部機構及其相互之間的協同與集聚不斷釋放溢出效應,強化了優勢産業鏈的協同與延伸,在人才引進、資金匯聚與科創氛圍營造等方面,逐步構建起正向循環機制。
以華勤技術為例,這家全球智能硬體平台型企業正持續擴大其在上海的布局。至2024年底,其上海園區完成升級,研發人員由2000餘人增至3000餘人,未來可容納6000人規模。“我們不僅希望為上海匯聚全球頂尖研發人才,也期待更多高端人才帶來更多稅收貢獻。”華勤技術公共事務部高級總監黎妍&&。
帶動上下游企業集聚,輻射周邊區域發展。“總部落地、生態協同”的效應,持續增強區域經濟的韌性與活力。
當前,長三角已初步形成“以上海為龍頭,蘇浙皖各揚所長”的區域合作與總部經濟分工體系。上海重點吸引跨國公司地區總部與國內企業集團總部,蘇浙皖則依託製造業基礎積極承接生産製造功能。“我們在上海設立研發中心的同時,也引進了多家細分領域上游供應商,形成研發與供應鏈協同發展的良性模式。”黎妍&&。
形成“中國智慧”,反哺全球市場。在上海形成的商業模式、科技創新與治理經驗,正通過本土化融合與系統性提煉,逐步昇華為具有全球意義的“中國方案”。
例如,德碩管理諮詢(上海)有限公司是日本ABeam Consulting在滬設立的總部公司,在服務中國客戶過程中,德碩通過引入國際經驗,積澱出新的技術能力,並反向輸出至海外。正如其大中華區董事長中野洋輔所言:“中國製造業轉型與創新速度令人驚嘆,持續推動我們服務模式的進化。”
這種與中國市場共同成長,實現從技術適配、模式創新到成果輸出的跨越,成為許多外資企業在滬經營的共同特徵。安永大中華區ESG可持續發展主管合夥人李菁同樣&&,安永基於自研EYMETIS平台和DeepSeek大模型開發的安永智能問答系統,已覆蓋多個行業領域。通過內外雙循環,安永鏈結的多項創新成果已成功反哺全球市場。
加速構建總部增長極
在規模優勢基礎上,上海正全力推動總部經濟由“量”的積累向“質”的躍升轉變,持續強化全球資源配置能力與區域輻射帶動力。
立足全局視野,推動區域協同錯位發展。為避免各區域在能級定位、要素功能等方面出現同質化競爭,上海從全市戰略布局出發,強化頂層設計與科學規劃,引導各總部集聚區實現功能互補與合理錯位,提升協同效率和綜合競爭力。
目前,上海已初步形成一批功能有別、特色鮮明的總部集聚區:陸家嘴以金融總部為核心,張江高科技園區深耕集成電路、軟體與生物醫藥研發,靜安區打造高新民營企業總部集聚區。未來,可對標紐約、倫敦等全球總部經濟高能級城市,進一步優化空間布局和産業導向,推動企業總部依據功能定位向相應核心區集聚,構建差異化、專業化發展格局。
鼓勵創新生態,驅動總部能級躍升。上海正着力推動總部經濟由規模集聚向功能升級轉型,積極引導企業從單一功能總部向集研發、結算、創新等多元功能於一體的複合型總部演進,持續提升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和區域輻射帶動力。
2023年,上海&&《上海市創新型企業總部認定和獎勵管理辦法》,首次在市級層面明確“創新型企業總部”概念,通過資金激勵與制度配套推動高成長性企業和研發機構實現功能躍升。2025年3月,《上海市支持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提升能級的若干措施》正式實施,旨在推動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深度融入上海“五個中心”建設,強化其戰略支撐與輻射效能。
全球工業軟體領域的領軍企業達索系統於2025年在上海設立大中華區首個3D Experience創新實驗室,進一步提升其地區總部的研發與創新實力。大中華區創新業務管理總監索愛倫&&:“上海兼具創新土壤與高端人才,我們的地區總部也在上海,將創新孵化器落在上海是我們的首選。”
展望未來,上海正加快構建布局科學、層級清晰、協同聯動的總部經濟發展體系,推動實現從“數量集聚”向“能級躍升”的戰略轉型。這一進程不僅將鞏固上海在長三角一體化中的核心引領地位,更將為中國深度融入全球經濟治理提供堅實支撐和先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