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浮謀進-瞭望周刊社

雲浮謀進

2025-11-03 10:47:20 來源: 瞭望 2025年第44期

  

在雲浮市城區蟠龍天湖廣場,可以看到城中有山、山中有城的綠美雲浮(2023 年 6 月攝) 雲浮市委宣傳部供圖

  嶺南之西,西江之畔,在廣東版圖上,雲浮靜臥於粵桂交界處,因境內雲浮山(今雲霧山),終年雲霧縹緲、如絮浮空而得名。

  作為地域之名,“雲浮”最早見於唐朝,《新唐書·地理志》記載,唐武德四年(621年)設勤州,領銅陵、富林二縣。天寶元年(742年),勤州改稱為雲浮郡。“雲浮”便由此而來。

  此後,雲浮郡歷經名稱更迭,直至明萬曆五年(1577年)置東安縣,民國三年(1914年)改稱雲浮縣,奠定了現代行政框架。近代以來,雲浮縣多次撤並重組,最終於1994年經國務院批准,升格為地級市,揭開了城市發展的嶄新一頁。

  雲浮,作為廣東省最年輕的地級市,雖不像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與資源稟賦,卻擁有獨具一格的城市氣象,在南粵大地上書寫着不可替代的篇章。

  這裡,丘陵廣布,以山為骨,因石聞名,以石立城。從街頭巷尾至廣袤世界,從粗礪厚重的花崗岩到質地細膩的大理石,雲浮石藝,匠心獨運,刻寫“點石成金”的産業傳奇,恰如雲浮人低調務實、不張揚之性情。

  這裡,山水交織,綠脈文心,不繁華爭勝,以靜氣立身。六祖惠能大師出生與圓寂皆於此,一句“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道出禪文化南派的智慧思想,影響千年東方文化。從龍山腳下國恩寺到新興縣的“禪域小鎮”,雲浮以綠養心,以文潤城,讓嶺南大地的生長脈絡跳動着天人合一的智慧脈搏。

  這裡,紅色血脈,奔涌不息,不慕浮華虛名,以赤誠立魂。雲浮兒女雖歲月靜好,卻心懷家國。自明代“東安參將”陳璘,到近代廣州起義“七十二烈士”李晚、無産階級革命家鄧發、投筆從戎葉季壯、抗日將領蔡廷鍇……一代代雲浮兒女在民族覺醒與復興的道路上,既以文載道,亦仗劍安邦。這份忠義,後融匯於“人工天河”長崗坡渡槽的壯舉,更賡續於今日雲浮高質量發展的征程,歷久彌新。

  這裡,歷史縱深,文明源遠,不爭一時之先,以厚重立本。位列201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磨刀山遺址,將嶺南人類活動的歷史從距今約13萬年前的“馬壩人”時代大幅推前至距今80萬~60萬年前。這一重大發現填補了廣東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空白,不僅把廣東的歷史大大向前推進,而且賦予雲浮以遠古文明的絢麗色彩,揭開了古人類在南江流域活動聚集地的神秘面紗。網紋紅土中出土的手斧、手鎬、砍砸器等近400件石製品,見證了嶺南先民適應自然、勇於開拓的原始創新,守護着嶺南文明的基因密碼。

  如此山水人文,孕育出雲浮的獨特品格。

  不以體量爭鋒,以風骨立世,不急功近利,抱有清醒認知,精準把握時代機遇,走出一條爭先進位之路。如西江之水,沉靜而深遠;如雲霧之山,堅韌而含蓄。在這片土地上,年輕與古老交織,寧靜與奮進共存,形成一種“後發而謀進”的城市品質。

  新時代的雲浮,謀於勢,進於新。雲浮深知“小塊頭也要真正有大作為”,不為傳統觀念所縛,不為思維定勢所困,它在服務國家戰略中尋找自身定位,以“東融灣區、西接RCEP”為戰略支點,在區域格局中精準落子。當陸路、水路、航空交通網絡日漸織密,這座曾經偏居一隅的山城,已然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向西輻射的關鍵之地。

  循此澎湃之勢,雲浮向“新”出發,錨定新質生産力,聚力打造金屬智造、綠色建材、現代農業三大千億産業集群,着力培育清潔能源、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大健康、現代物流、文化旅游等新興産業;推進傳統産業提質升級,將石材産業延伸到設計、文創、旅游等多個領域;實現粵東西北地區“獨角獸”企業零的突破;成就“中國畜牧業領軍企業”的傳奇。

雲浮市境內的南廣高鐵 (2024 年 8 月攝) 雲浮市委宣傳部供圖

  新時代的雲浮,謀於民,進於和。雲浮始終以民生幸福為旨。作為“最具幸福感城市——美麗宜業之城”,這裡森林覆蓋率近70%,西江雲浮段水質常年保持Ⅱ類標準。在“百千萬工程”推動下,“政銀企村”共建模式入選全國典型案例,帶動全市973個行政村(社區)集體經營性收入突破17萬元。

  奮進活力市場,彰顯善德溫度,厚植綠美成色,擁抱廣闊世界,多維“雲浮”的追求,共同勾畫出幸福雲浮的模樣。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城鄉之間、區域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共進,既描繪出雲浮的和美畫卷,也用“人城産”融合的筆觸,書寫着“民之所望,政之所向”的民生答卷。

  新時代的雲浮,謀於遠,進於恒。如今,地級市雲浮已走過30年發展歷程,一路走來,雲浮經濟總量實現從“百億級”到“千億級”的跨越;市本級財政增收取得新突破;固定資産投資拼出新高度;高質量發展打開新空間;人民生活水平實現新提升……

  面對第二個“雲浮30年”,雲浮人心中堅定抱有趕上珠三角地區平均水平的宏圖。砥礪再出發,雲浮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錨定“六個雲浮”願景,不斷優化完善發展思路,努力走出一條粵東西北地區“爭先進位、跨越發展”新道路。

  雲浮人深知,前路依然漫長。經濟體量小,財政實力弱,民生短板欠賬多,産業升級任重道遠,人才短板亟待補齊,區域競爭日趨激烈,幹部思想還要更加解放……這條路註定不平坦。

  征途漫漫,唯有謀者進;未來可期,唯有志者成。

  當晨曦初照蟠龍洞,當西江上劃過悠悠渡船,當石材之城煥發科技之光,當禪意小城迎來四海賓朋——雲浮,這座始終在躍進中的城市,已在中國式現代化的號角中豪邁再出發。

  與時代同行,向未來邁進。以30年為期,雲浮必將在時代畫卷上,留下自己濃墨重彩的篇章。□(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郭奔勝 王仁貴 賈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