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的“激潛教育”路
➤衡水十三中從關注“選拔什麼樣的學生”轉向“成就什麼樣的學生”,構建科學系統的操作體系激發每名學生的個性化潛能
文 | 白祥友
在我國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時代背景下,普通高中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特別是在生源基礎不佔優勢的情況下探索有效育人路徑,成為重要課題。河北省衡水市第十三中學(以下簡稱“衡水十三中”)探索“激潛教育”育人模式,作出富有啟示的答卷。
衡水十三中生源主體為全市中考7000名以後的學生,在招生錄取批次中處於“第二批次”。學校認為,教育的價值不在於“選拔”而在於“成就”,學生的起點不應是教育的終點,因而學校從關注“選拔什麼樣的學生”轉向“成就什麼樣的學生”,確立了“解放生命,激爆潛能,超越每刻,卓越一生”的教育理念。
衡水十三中將教師從知識的灌輸者轉變為成長的“助産士”,通過創設安全、信任的教育環境,實現從“灌輸”到“喚醒”的轉變。“激潛教育”着力培養學生四個核心能力:蓬勃的內驅力、敏銳的洞察力、熾熱的創造力與持續的學習力。
衡水十三中教育的操作體系包括:
構建支持系統。構建“制度—行動—評價”三維關愛體系:全員導師制確保學生被“看見”;“暖心三微”行動讓關愛融入細節;暖心教師評選重塑師德標準。
培育核心素養。通過“環境—能力—動力”三位一體體系,學校將專注力從稀缺品質轉化為可培養的通用能力。“入室即靜”規範打造零干擾學習場;“專注力體操”課程提供科學訓練;“使命驅動”激發內在動力。
重塑學習動力。“價值—體驗—環境”三階驅動實現動力系統轉變。以項目式學習賦予知識魅力,以成長檔案讓進步可見,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
提升專業智慧。構建三級研討機制,為教師提供專業工具,營造“研而優則榮”的氛圍,讓教師在研究中收穫專業成長與職業幸福。
點燃教育心火。通過制度、文化、成長三維賦能,系統守護教師的教育熱情。團隊共擔機制減輕個體壓力;故事分享重拾教育初心;多元評價讓每位教師找到高光時刻。
“激潛教育”模式的探索,帶來了全方位的育人成效。數據顯示,近年來學校本科上線率持續攀升,學校連續培養出高考躋身全省前百名的優秀學子,印證了“激潛教育”模式的有效性,學生們展現出的精神面貌、綜合素養和發展後勁得到社會的高度認可。
該模式同樣成就了教師的專業成長,近年來,學校不斷涌現出省級骨幹教師、名師工作室主持人。150多名畢業生選擇回到母校任教,這種“愛的回流”體現了對學校教育生態的認可。
學校的實踐成果獲得了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山東冠縣、遼寧鞍山等地組織教育工作者來校交流;魏縣一中與學校聯合舉辦的高考研討會,參會者達2000人。2019年,教育部“國培計劃”白祥友校長工作室授牌成立,2022年1月,河北省白祥友名校長工作室授牌成立,目前工作室覆蓋全國23個省區市、61個成員校。
衡水十三中的“激潛教育”探索,啟示普通高中堅定“成就每一個學生”的信念,構建科學系統的育人模式,以實現“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歷史使命,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更多優秀建設者和接班人。
(作者為衡水市教育局督學、衡水市第十三中學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