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車:以“文”聚心共發展
➤2025年1~8月,庫車市累計接待國內游客882.86萬人次,同比增長32.96%;國內游客花費48.01億元,同比增長40.65%
➤“文旅富民根植人民需求,其中的一些工作可能不計入GDP,但計入凝聚力。我們將始終以惠民生、聚民心為主軸推動文旅富民,持續凝聚人心、增進認同。”
➤南疆地區已開展1218場國語牌比賽,覆蓋12個縣(市)124個鄉鎮(街道)1200個行政村,累計有110萬少數民族群眾參與其中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劉淏煜
“與其他的商業化老街不同,這裡的老物件、老建築充滿人文氣息,既體現出歲月沉澱,也是時代發展的見證。”8月暑期,深圳居民王女士來到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的庫車市,在龜茲小巷的“龜茲姑娘”墻畫前為家人合影留念。
庫車古稱“龜茲”,是新疆歷史延續悠久、文化遺産類型豐富的歷史文化名城。2025年1~8月,庫車市累計接待國內游客882.86萬人次,同比增長32.96%;國內游客花費48.01億元,同比增長40.65%。
近日,《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庫車採訪了解到,當地立足人文歷史積澱和自然資源稟賦,持續探索“文旅富民、文脈傳承、文教創新”新路徑,將文化潤疆與團結建疆有機融合,帶領各族群眾走團結致富之路。

在新疆庫車市的龜茲小巷,演員表演頂碗舞(2025 年 7 月 22 日攝)王婧嬙攝 / 本刊
按自己的想象為小巷“梳粧打扮”
王女士一家游覽的龜茲小巷,位於庫車市薩克薩克街道,是庫車老城區晚清和民國初期街巷格局保存最完整的街巷,也是庫車歷史文化名城核心區。
2023年,街道動員幾十家店舖和企業募集了3萬元啟動資金,開始打造文旅小巷。100多名黨員幹部拿起鎬頭和掃帚,在烈日下整修房屋、清理垃圾。“剛開始,居民們持觀望態度。隨着黨員幹部們日復一日的努力,小巷面貌明顯變化,4000多名居民也主動參與其中。”時任街道黨工委委員沈小功介紹。
居民們按照自己想象中小巷應有的樣子,自發為她“梳粧打扮”——有人捐出家中的碗碟茶壺,裝飾出一面獨具特色的碗碟墻;有人將家中花草擺放在小巷兩側美化環境;設立議事茶館,定期溝通如何把小巷建得更美。
“龜茲小巷的設計源於老百姓的靈感,居民以自己喜聞樂見的方式精心謀劃,呵護這裡的一磚一草一木。”沈小功説。
受到當地幹部群眾改造小巷的熱情感染,2023年以來,寧波市援疆指揮部先後投資3150多萬元對龜茲小巷進一步改造提升,建設龜茲弦音工坊展陳,設置國樂大師方錦龍工作室,創建巾幗女子創業基地……目前,小巷已引入餐飲、非遺傳承、民宿、旅拍等55家業態,今年以來實現旅游銷售收入1.2億元,帶動360余名轄區居民就業、22名大學生創業。
“激發老百姓改造‘家門口’的熱情,對老街小巷進行適度的商業化開發,既保留了南疆風土人情,也能促進充分就業。我們感到,這種將改善民生與凝聚人心相結合的文旅富民模式極具生命力,計劃在城區18條小巷改造中推廣。”阿克蘇地委副書記、庫車市委書記李晨陽説。
同樣搭乘文旅富民快車的,還有庫車城區以北約50公里的阿格鄉康村。這裡是“最美公路”獨庫公路的終點,曾是庫車市唯一的深度貧困鄉。2019年,一部分村民將自家空房收拾出來開辦民宿。但由於不了解市場運營,害怕賠本,大部分村民跟進創業的意願不強。
致富需要領頭人。康村建起民宿合作社,選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以下簡稱“國通語”)熟練、處事靈活的本地年輕人當“民宿管家”,對接住宿需求、管理維護民宿、適時調整規章。到年底,合作社根據房屋裝修水平和入住評價等分紅。
目前,康村民宿由16戶農宅改造而成,共設58間標準房、14間通鋪,可一次性容納150餘人住宿。“去年,分紅最多的一戶拿到了2萬多元,最少的也有1萬多元。隨着獨庫公路自駕游持續火爆,村民收入明顯增加。”阿格鄉黨委書記汪月華説。
“文旅富民根植人民需求,其中的一些工作可能不計入GDP,但計入凝聚力。我們將始終以惠民生、聚民心為主軸推動文旅富民,持續凝聚人心、增進認同。”李晨陽説。
享受到古龜茲人待客儀式
龜茲,曾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交通樞紐和安西大都護府駐地,是漢唐時期西域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文化遺産資源豐富。庫車共有不可移動文物180多處,為更好保護文化瑰寶,當地以歷史文化遺産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煥活文脈資源。
加強技術應用,點亮絲路文化。2024年7月15日,龜茲魏晉古墓遺址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這是新疆地區首次發現與中原、河西地區形制完全一致的漢式磚室墓,有力證明中央政權對新疆的管轄和治理,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實證。
博物館就建在古墓原址上,充分利用古墓群原貌,配合紗簾投影、VR體驗、交互式屏幕等數字化手段,參觀者可“穿越式”感受歷史場景。與其毗鄰的龜茲博物館今年5月18日開館,大量應用全息成像、360度環幕裸眼3D等技術,讓古老的龜茲樂舞活靈活現走進現實,千年文化魅力真實可感。
加力非遺傳承,激發創作活力。今年4月12日,大型原創歌舞劇《杏花之約·絲路龜茲》在庫車大馕城開演。舞劇以古今對話形式將龜茲樂舞、石窟壁畫與詩詞意境完美融合,再現古絲綢之路繁華盛景。
其中一段頭頂茶盤,集音樂、舞蹈和雜技為一體的薩瑪瓦爾舞,由古龜茲人接待賓客儀式演變而來,是首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被譽為“新疆歌舞大熊貓”,會跳的人不多。寧波市援疆指揮部投入專項資金,協助解決排練場地和設備難題,提供創作支持,讓非遺舞蹈接續傳承。
今年5月,新疆旅游發展大會在庫車召開,為庫車旅游發展帶來新機遇。“活化利用歷史文化資源,創新打造龜茲故城,延伸文旅産業鏈,將庫車打造成南疆重點旅游目的地之一,我們充滿信心。”庫車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春梅説。
加大開發力度,帶動就業增收。登上頂峰、遠眺美景,此時品嘗一杯香醇咖啡,會是什麼感受?臨近阿格鄉的克孜利亞大峽谷景區,將獨特的丹霞地貌與深厚的人文底蘊相融合,以龜茲文化為內核打造影視文旅基地,《女王招親》沉浸式劇場、絲路商隊實景演出和古裝旅拍基地引人駐足;“一線天秘境”徒步線、懸崖咖啡觀景&、星空露營基地等場景,滿足游客探險、攝影、露營多元需求。
“今年,我們投入1000多萬元修繕維護景點設施,游客更多了,也帶動附近村民就業增收。”克孜利亞大峽谷景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業亮介紹,約有130名當地居民在景區就業,其中返鄉大學生佔20%。
“用國通語交流,成績明顯提升”
新疆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區,推廣普及國通語是增進國家認同的重要基礎,也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載體。
為進一步提升南疆地區國通語普及率,寧波市援疆指揮部創新設計國家通用語言牌(以下簡稱“國語牌”)及比賽、示範帶動鎮中心校實行寄宿制,以“書同文”“語同音”促“人同心”。
“這是我第一次打國語牌,牌面上有拼音和圖畫,很快就能上手。”2025年8月,在熱斯坦街道與薩克薩克街道共同舉辦的國語牌比賽現場,19歲的阿麗耶·麥麥提江取得了第一輪比賽勝利。
2021年,寧波市援疆指揮部研發國語牌,吸引各族群眾在娛樂中學習國通語。國語牌大小與撲克牌相當,採用2~4人對戰的游戲化設計,玩家用自己手中的牌與桌面上的牌進行組詞,率先出完牌者獲勝。按照難易程度,國語牌分初、中、高三個版本:初級為偏旁部首組字,中級為組詞,高級為組成語,內容涵蓋日常用品、交易用語等生産生活高頻詞彙。
這種寓教於樂的方式大幅降低了國通語學習門檻,適合各年齡段群眾。2022年起,庫車乃至阿克蘇地區連年舉辦縣、鄉、村三級國語牌比賽,設置現金、家用電器等獎品吸引群眾參與。今年,寧波市援疆指揮部助推國語牌大賽擴展至南疆四地州。目前,南疆地區已開展1218場國語牌比賽,覆蓋12個縣(市)124個鄉鎮(街道)1200個行政村,累計有110萬少數民族群眾參與其中。
與此同時,針對城鄉教育差距問題,寧波市援疆指揮部示範帶動修建鎮中心校宿舍,提升少數民族學生國通語水平。
庫車市玉奇吾斯塘鄉中學現有學生1584人,維吾爾族學生佔比99%。2024年,寧波市援疆指揮部投資1250萬元為該校新建宿舍樓,可實現500人住宿,再加上原有宿舍樓,總計可滿足750名學生的寄宿就讀需求。
“以前上下學需要40分鐘,寄宿後有更多時間與同學們用國通語交流,成績明顯提升。”15歲的賽努拜爾·吐地告訴記者,她希望自己能考上大學,以後當一名人民警察。
據了解,目前學校優先為家庭距離5公里以上的學生提供免費食宿和晚課輔導。9月開始的新學期,該校住宿率近五成。未來五年,住宿率將逐步提升至100%。
“寄宿制營造出浸泡式的國通語學習環境,幫助學生提高成績。”玉奇吾斯塘鄉中學黨支部書記馬自禎介紹,該校中考成績平均分從2024年的420.98分提升至2025年的437.89分,普高升學率從36.8%提升至63.8%。
在此示範帶動下,未來兩年,庫車市將在14個鄉鎮中心校建設宿舍,推廣寄宿制。
“文化潤疆是細水長流的工程,我們將持續優化‘潤物細無聲’的文教方式,以國通語普及促各民族情感交融、心靈相通。”寧波市援疆指揮部黨委書記、指揮長楊勇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