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進學科專業體系優化調整-瞭望周刊社

深入推進學科專業體系優化調整

2025-09-29 15:55:23 來源: 瞭望 2025年第39期

  

  ➤完善分類發展機制,差異化推進基礎類、應用類、戰略類學科專業布局建設

  文 | 王傳毅

  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行動方案(2025—2027年)》(以下簡稱方案),對深入推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作出系統部署。

  方案聚焦“四個面向”,建立健全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牽引的學科專業設置調整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着力以高質量的學科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模式助力教育強國建設。

在武漢格藍若智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研究生錢樂天(右一)和

團隊成員準備對“勞動者”系列人形機器人進行調試(2025 年 6 月 30 日攝)   杜子璇攝 / 本刊

  着力提升學科專業

  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貢獻力

  學科專業是高等教育體系的核心支柱,是立德樹人和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也是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切入點。

  從國家戰略部署來看,中央高度重視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工作,強調要系統分析我國各方面人才發展趨勢及缺口狀況,根據科學技術發展態勢,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動態調整優化高等教育學科設置,有的放矢培養國家戰略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提升教育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貢獻力。

  從學科發展規律來看,知識導向與需求導向是學科專業建設的基本遵循。知識體系的演進和分化決定了學科專業的擴並。行業産業更迭、專門職業興衰影響着學科專業的增減。然而,急需緊缺學科專業的發展卻難以被知識體系的自然成熟和市場需求的自發調節所支持。急需緊缺學科專業往往以問題為中心,知識體系並不成熟,領域內部學術共同體缺乏共識,學術評價標準共識性不足。同時,急需緊缺學科專業也具有天然的“緊缺”特質,研究人員少、學生少、平台少、經費少,市場需求不大,難以競爭到充足資源。因此,必須發揮國家引導的重要作用,加快急需緊缺學科專業建設。

  從當前院校的學科布局來看,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供需不夠匹配。一些本科管理類、藝術類專業布局較多,但量子信息、新型儲能等國家急需緊缺領域布局明顯不足;二是特色不夠鮮明,學科專業設置同質化問題還比較突出,院校求大求全的學科建設模式仍然存在;三是交叉融合不足,院係壁壘、學科壁壘長期存在,“畫地為牢”的圈地現象比較明顯。

  基於此,國家把學科專業調整優化工作放在突出重要位置,加快建立健全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牽引的學科設置調整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

  以六大機制構建

  學科專業調整優化的“四梁八柱”

  六大機制是學科專業調整的基礎,關鍵在於為學科專業調整提供支持和保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建立統籌協調機制,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統籌領導學科專業調整優化工作,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設立有關部門參與的工作組,協同多部門合力研判國家戰略人才需求,研提學科專業設置調整方案、支持舉措和工作建議等。

  二是健全供需對接機制,建設國家人才供需對接大數據平台。該平台整合共享各部門和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的數據資源,推動構建人才供需“數據—模型—服務—治理”適配模式,重點構建了動態供需大數據查詢分析、支撐畢業生就業創業、服務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提供學科專業診斷預警、開展結構布局診斷分析、探索重點産業人才需求預測等六大功能板塊。

  三是創新目錄管理機制,縮短調整周期,加強研究生、本科、高職三類學科專業目錄協同聯動。例如發布國家急需學科專業清單,內含研究生、本科、高職三個層次,清單緊盯國家戰略急需領域,定期編制,每年動態調整。

  四是完善分類發展機制,差異化推進基礎類、應用類、戰略類學科專業布局建設。對於基礎類學科專業,主要是強化持續穩定支持,長周期評價與適度超前布局;對於應用類學科專業,主要是強化市場調節,迅速響應行業産業需求,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對於戰略類學科專業,主要是強化國家布局,瞄準高精尖缺領域超常規培養高層次人才。

  五是改革評價考核機制,強化人才培養中心地位,完善促進學科專業特色發展的多元評價體系。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對教育評價的改革部署,淡化論文收錄數、引用率、獎項數等數量指標,不將人才“帽子”作為限制性條件,更加凸顯質量、特色與貢獻。更加關注對學科專業設置調整情況的考核評價。

  六是優化激勵引導機制,統籌招生計劃、超長期特別國債等政策,持續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充分發揮各部委合力,統籌各類政策工具,激勵引導學科專業以服務需求為導向開展優化調整。

  以六大行動構建具有支撐力和

  貢獻力的學科專業體系

  六大行動是學科專業調整的具體舉措,通過綜合施策,切實優化學科專業設置現狀,形成具有支撐力和貢獻力的學科專業體系。

  一是聚焦國家急需的高精尖缺領域,實施超常布局。瞄準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技術、量子科技、新能源、新材料、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等,快速布局一批學科專業點。

  二是實施基礎學科躍升行動,在一流學科培優行動中加大對基礎學科支持力度,持續加強對基礎學科高層次人才培養中心建設,推動一批基礎學科優勢方向率先衝擊世界一流前列。

  三是實施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孵化行動,布局建設一批示範性學科交叉中心,打造學科交叉融合的國家級示範平台,建立專門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特區,創新師資、學生、成果、績效的考核與評價機制,解決制約學科交叉融合的關鍵問題,大力推動交叉研究和複合型創新型人才培養。

  四是實施存量學科專業優化行動,對社會需求明顯不足、培養質量下滑、辦學條件不足的學科專業點進行預警並整改。對整改不力、效果不好的預警學科專業點,以及連續多年未招生的學科專業點予以撤銷。

  五是實施學科專業內涵更新行動,加快教學內容迭代,強化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教學,開發一批智慧助教、數字學伴等應用、工具和平台,建設一批數字課程、智慧教材等,形成一批可複製推廣的創新應用場景。

  六是實施培養模式改革深化行動,完善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分類培養鏈條,以基礎學科博士生培養為重點推進學術學位研究生教育改革,以卓越工程師培養為牽引深化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強化定位、標準、招生、培養方案、課程、教材、師資等方面差異化要求,分類制定學位論文與申請學位實踐成果的質量標準,加強成熟模式的輻射推廣。

  (作者為清華大學研究生教育戰略研究基地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