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增質減負綜合考準幹部實績
➤專門設置製造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等反映經濟發展基礎和潛力的關鍵性指標,引導各地各部門在打基礎、利長遠上下功夫
➤向全省幹部群眾開展抽樣問卷調查,每年隨機抽取28萬個左右樣本。“倒逼大家更加注重群眾實際感受,把工作做得更精細。”
➤2024年提拔的省管領導幹部中,年度考核為優秀等次的佔比約六成;當年調整不適宜擔任現職廳級幹部24人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余賢紅 朱雨諾
江西省宜春市是全國最大的碳酸鋰生産基地。近三年,碳酸鋰價格從最高峰時的60多萬元/噸下降至不足6萬元/噸,而宜春的鋰電新能源産業營收穩定在千億元左右,顯示出發展韌性。在2024年度全省綜合考核中,“賬面”看似“變化不大”的宜春市在工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總産值佔工業總産值比重等多項指標上增幅排名第一,最終獲一類設區市考核第一名。
2022年以來,江西深化綜合考核改革,設置“三張考卷”考準黨建引領、發展實效、群眾評價,注重指標精準、調度精細、分類精確,用實考核結果讓能者上、庸者下。經過3年實踐,考核導向、考核方式、結果運用等方面持續改進優化,綜合考核對高質量發展的引領促進作用不斷顯現。
看顯績更看潛績
“近年來,江西緊緊圍繞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推進區域高質量發展,統一優化綜合考核,科學設置高質量發展成效、加強黨的建設成效、滿意度評價‘三張考卷’,既看‘顯績’,更看‘潛績’。”江西省委組織部綜合考核處處長陳建平説。
高質量發展精準牽引。“三張考卷”中,高質量發展成效考卷全面對標國家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體系,國考指標權重達62%,專門設置製造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等反映經濟發展基礎和潛力的關鍵性指標,引導各地各部門在打基礎、利長遠上下功夫。
南昌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陳艷介紹,過去,高新區往往憑體量優勢就能與其他開發區拉開差距。如今,存量考核僅佔比40%,增量佔比60%,不可能“躺贏”。“比如,上級將‘納入省重大重點項目的産業項目當年投資完成率’納入開發區考核,要求招商精準度更高,項目質量更高。”
在吉安,記者了解到,在考核指揮棒精準牽引下,當地聚焦主導産業電子信息業集中攻堅,招引延鏈補鏈項目,近三年平均每年引進億元以上電子信息項目超百個,産業營收突破2000億元。
為防止幹部政績觀偏差,江西制定《設區市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政績觀偏差主要問題清單》,細化列出8條問題情形,納入考核內容,引導各級幹部牢固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堅決守住安全底線、生態紅線、統計數據質量線、地方政府債務警戒線等。
2024年,新餘市因發生特別重大火災事故,年度綜合考核“一票否決”,考核等次由第二等次降為第三等次。撫州市金溪縣地區生産總值、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分別列全市11個縣區第6名、第2名,但因“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標得分全市最低,高質量發展成效排名降至全市第9名。
高質量黨建強化引領。在黨的建設成效考卷中,江西把黨建考核系數從1.06提高至1.25,更好發揮黨建考核的“乘數效應”,推動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
江西銅業集團近年來牽頭聯合鏈上企業,組建江西省銅産業鏈黨委,推進上下游企業、大中小企業、國有企業和非公企業黨組織聯建共建。
“上下游企業黨建共建,有助於企業降低溝通成本、信任成本。”江銅集團黨委組織部部長劉智慧舉例,德興銅礦輪胎、輪馬達機體等三個“外聯”項目,實現完全國産化替代,且價格只需國外同類産品60%左右,就是得益於製造方和合作方以黨建為紐帶推進共同研發。
群眾滿意為重要標尺。江西把滿意度評價作為單獨考核內容,廣泛聽取幹部群眾意見,把群眾的“好差評”作為衡量政績的重要“標尺”。
江西省社情民意調查中心主任喻林華告訴記者,每年民調中心會針對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生態環境滿意度、公眾安全感滿意度、勤廉單位創建滿意度等主題,向全省幹部群眾開展抽樣問卷調查,每年隨機抽取28萬個左右樣本。“倒逼大家更加注重群眾實際感受,把工作做得更精細。”
江西各地各部門聚焦民生實事抓落實,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得到解決。2024年,全省群眾滿意度評價平均得分從2023年的94.2分提高至96.3分,公眾安全感滿意度達98.945%,連續19年獲評全國平安建設(綜治工作)考評優秀省。
綜合考核對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引領促進作用不斷顯現。2024年,江西規模以上工業、高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8.5%、12.5%、13.1%,分別高於全國2.7、3.6、5.4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全省地區生産總值同比增長5.6%,高於全國0.3個百分點。生態質量指數位居全國第一。

吉安市木林森實業有限公司 MiniLED 投産, 工作人員正在操作芯片分選設備(2024 年 9 月 20 日攝) 井岡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供圖
精簡指標 提升質效
“桌上全是各種佐證材料,角落裏也堆滿了文件夾和資料箱,扛着資料箱一個單位一個單位提交。”説起過去的年終考核,贛州市章貢區解放街道黨工委書記黃霖很是感慨:“如今,考核指標數量減少了上百項,現場考核大幅減少,節省出大量精力來抓實際工作。”去年底,解放街道集中精力謀劃“一老一小”民生項目,爭取到了全區“虔城幸福”建設試點。
近年來,江西省、市、縣、鄉四級同向發力,全面精簡優化考核指標,2024年省級層面考核事項壓減為1項綜合考核和9項專項考核,考核指標總數較上年壓減70%;市考縣、縣考鄉、鄉考村,只保留1項綜合考核。
指標不是“一減了之”,精簡背後是從理念到實踐的三重提升。
指標設置更注重精準——江西聚焦關鍵領域、重點任務、短板弱項設置考核指標,例如圍繞深入推進工業強省戰略和實施製造業重點産業鏈現代化建設“1269”行動計劃,在考核中更加注重強化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畝均工業增加值、畝均工業稅收等關鍵性指標;針對科技創新短板,設置研發支出佔地區生産總值之比、高新技術企業凈增數、高技術産業投資佔比等指標,推動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深度融合。
“指標設置和實際工作&&越緊密,可信度、説服力越強,對工作的指導促進作用越鮮明。”江西省發展改革委開發區處處長徐波舉例介紹説,過去對開發區的二級考核指標有46個,現在只有22個,刪去了標準廠房完成率、綠化率等,保留的是與經濟、管理工作密切相關的指標,更能反映工作實效。
調度工作更注重精細——針對精簡優化基層考核後省不再考縣的實際,江西創新開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監測分析:採用現有報表數據、不另行開展統計調查,對標國考要求選取40個高質量發展定量指標,建立一套可量化、易操作、好評判的縣域經濟監測指標體系。
江西省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處處長楊建萍認為,開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監測,有利於全面客觀反映各縣(市、區)總體情況,精準指導各縣(市、區)鍛長補短,更好促進區域協同優勢互補。
分類考評更注重精確——江西在省級層面把被考核對象分成設區市、開發區、省直機關、省管高校、省屬國有企業5個序列,每個序列分成不同類別,讓不同發展定位、資源稟賦的考核單位分賽道科學競優。
“對省管高校分類考核,有助於促進高校找準定位,走內涵特色發展之路。”南昌航空大學發展規劃處處長洪霞介紹,2024年,學校按照“應用型建設高校”類型考核後,“三張考卷”成績均在本類中排位靠前,最終成績位列本類高校第1位,首次進入綜合考核第一等次,更加堅定了學校的發展方向。
真考真用 能上能下
一組數據讓人印象深刻:江西2024年提拔的省管領導幹部中,年度考核為優秀等次的佔比約六成;當年調整不適宜擔任現職廳級幹部24人。
某縣原縣長推動縣域經濟發展能力不足、辦法不多,導致該縣年度綜合考核排名連續兩年在全市墊底。經組織綜合研判,認為其“扛不動擔子、啃不動硬骨頭”,不適宜繼續擔任現職,將其平職調整為市直單位正職。
“不是等受到黨紀政務處分才‘下’,而是結合平時考核、年度考核、專項考核等,對苗頭性問題及時提醒糾偏,對反映問題較多的給予6個月整改觀察期,整改不到位的及時進行組織調整。”江西省委組織部幹部綜合處負責同志介紹。
記者了解到,2022年中辦印發《推進領導幹部能上能下規定》以來,江西省級層面調整不適宜擔任現職廳級幹部55人、縣(市、區)黨政正職12人,起到下來一個、警示一片的效果。
以實幹論英雄、憑實績用幹部。江西堅持把綜合考核與幹部考核有機貫通。2024年,全省提拔或進一步使用擔當作為幹部2226人,對239名考核優秀的省管幹部給予嘉獎,對69名連續三年考核優秀的省管幹部記功。
在每年召開的全省綜合考核總結暨通報表揚大會上,對獲評第一等次單位和優秀等次班子幹部予以通報表揚,省委主要領導進行現場點評;每年由省領導帶隊現場向被考核單位領導班子成員集體反饋結果,既反饋得分、又告知失分。
“面對面、全方位的反饋,讓我們更加清楚自己強在哪、弱在何處,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更明、動力更足。”江西省人社廳人事處處長萬修猛説。
在基層一線選樹典型,在大事難事中評價幹部。2024年防汛期間,省委組織部派出考察組,深入九江、上饒等防汛任務重的一線考察識別幹部,及時選樹100名錶現突出的基層黨員幹部。
“探索開展綜合考核3年來,考核‘指揮棒’作用不斷顯現,幹部擔當作為的勁頭更足了、真抓落實的幹事創業氛圍更濃了,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本領更強了。”江西省委組織部有關負責同志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