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壽 一生守護”-瞭望周刊社

“一個國壽 一生守護”

2025-06-16 10:16:02 來源: 瞭望 2025年第24期

  

➤全面加快向以客戶為中心轉型,充分發揮綜合金融優勢與業務協同效應,為客戶提供從搖籃到傳承、全生命周期的一攬子全方位金融保險服務,增強服務的多樣性、普惠性、可及性,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2022年,張先生(化名)因缺血性心肌病住院手術,在就醫過程中遇到較大經濟壓力,2022年1月到今年5月,總醫療費用達125.66萬元。

  依託珠海市“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大愛無疆附加補充醫療保險”的多層次醫療保險體系,張先生個人總自付約10.4萬元,其他由基本醫保支付33.81萬元、大病保險報銷21.69萬元、“大愛無疆”附加補充醫療保險報銷59.76萬元。

  其中,每年190元個人參保費用的“大愛無疆”給張先生的醫療費用減負率達47.56%,保險杠桿效應顯著。

  “大愛無疆”附加補充醫療保險,由中國人壽集團旗下壽險廣東珠海市分公司首席承辦,並負責運營管理和投保推廣,是中國人壽貫徹“一個國壽一生守護”經營理念,加快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保險保障需求的一個縮影。

  “全面加快向以客戶為中心轉型,充分發揮綜合金融優勢與業務協同效應,為客戶提供從搖籃到傳承、全生命周期的一攬子全方位金融保險服務,增強服務的多樣性、普惠性、可及性,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國人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蔡希良&&。

  提高未出險投保人獲得感

  作為普惠保險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惠”字當頭的惠民保不限參保人員的年齡、職業、健康狀況,自2020年以來在全國各地快速鋪開並不斷迭代,成為一款現象級産品。

  “惠民保的核心挑戰是可持續性,尤其體現在籌資可持續和理賠可持續。”受訪者&&。

  提升未出險投保人獲得感是中國人壽實現惠民保健康運營和可持續發展的解題思路之一。中國人壽壽險廣東省分公司副總經理鄧隆芬介紹,通過創新開展健康管理,讓投保但未出險未獲得理賠的人,願意持續投保。

  例如,“大愛無疆”項目利用累計結餘資金探索推出“愛健康”行動,相繼推出“防癌衛士”“兩病衛士”“肺康衛士”和“鼻咽癌西江計劃”管理服務項目,為參保人員提供惡性腫瘤等重大疾病以及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早篩早診早治。

  廣東省珠海市“大愛無疆”參保市民高女士是受益人之一。她將愛人的肺部CT圖像上傳至“肺康衛士”服務平台,被提示肺結節惡性程度較高,建議及時就醫。

  在諮詢管理服務支持下,高女士的愛人完成了肺癌根治術。“好在發現及時,確診時還處在早期階段。”高女士説,“肺康衛士及時發現肺癌隱患,並提供了全程的健康管理服務,為我們答憂解惑,讓我們吃下定心丸。”

  截至2024年底,大愛無疆“愛健康”行動累計動員近30萬名投保人參與癌症篩查,發現超過2萬例癌症高風險陽性案例,確診145例癌症,有效提升了投保人的健康獲得感。

  提升小微企業職工養老保障水平

  企業年金作為養老保險第二支柱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着彌補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不足、提升養老金替代率的功能。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第二支柱企業年金已覆蓋職工人數超過3241萬人。

  現有參加企業年金職工人數僅佔全國職工總數的約8%,且主要集中在大企業,小微企業參與率較低。讓更多中小微企業職工享受企業年金福利,是提升養老保障公平性的重要舉措之一。

  對此,中國人壽集團旗下養老險公司積極探索普惠型年金擴面路徑,吸引更多中小微企業參保。

  “我們因地制宜為中小微企業制定靈活方案。例如,在合規前提下,允許廣東民營企業根據經營狀況分批建立年金、自主選擇停繳或補繳資金,減少小微企業的操作顧慮。”中國人壽養老險廣東省分公司綜合金融部總經理助理羅志雄介紹。

  考慮到廣東民營經濟活躍的特點,中國人壽養老險廣東省分公司重點推行了企業年金集合計劃,截至2024年末,職工人數小於50人的用人單位佔集合計劃客戶數的比例超60%。該計劃允許多家小型企業共享一套標準化方案,降低單獨設計的成本和複雜性,提高普惠可行性。

  截至2024年末,中國人壽養老險公司企業年金集合計劃,已服務企業超過1.7萬家,幫助年金制度惠及更廣泛職工群體。

  受訪者&&,中國人壽努力吸引更多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為職工提供補充養老保障,為養老保險體系可持續發展做出有益探索。

  提供家政服務人員專屬保障

  2024年5月,金融監管總局發布《關於推進普惠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堅持廣泛覆蓋,提升保險服務的可及性。

  中國人壽壽險公司積極響應,針對老年人、未成年人、女性及次健康人群等特定群體開發專屬産品,深化細分市場研究,加強對新業態從業者保障支持。

  在聚焦快遞員、外賣騎手等“兩新群體”基礎上,中國人壽進一步識別出家政服務人員的差異化需求。

  中國人壽壽險公司産品部高級經理齊芳介紹,通過深入走訪家政企業及從業者發現,家政人員因高頻次通勤存在較高的交通意外風險,且隨着服務家庭寵物普及度上升,其對寵物致傷等特定傷害保障需求強烈。

  2024年中國人壽壽險公司推出了“家政人員”系列産品,在基礎保障外,增設交通意外醫療、疫苗接種等針對性保障,精準覆蓋家政人員職業特徵風險。

  此外,中國人壽壽險公司依託全國300余座城市、近2500個服務網點,打造面向新業態群體的“愛心港灣”,為快遞員、外賣騎手等戶外勞動者提供休息場所,通過實體服務場景延伸保險關懷。

  專家認為,中國人壽精準識別細分人群風險痛點,將傳統保障與特定職業風險場景結合,有效提升保障精準性,為服務民生保障拓展了新路徑。

  提升水産養殖防災減損服務時效

  2023年8月,受連續高溫影響,廣東湛江的養殖戶陳先生遭遇羅非魚大面積死亡。“當時,我家的羅非魚塘每天有上百斤羅非魚死亡,我們憑自身經驗,嘗試下藥打氧,但局勢並未扭轉。”陳先生説。

  陳先生的經歷並非個案。據介紹,受廣東氣候影響,養殖戶長期面臨高溫、強降雨等災害威脅。高溫易致水體變質,暴雨易引發病原擴散,傳統送檢模式需數日才能返回結果,往往延誤最佳處置時機。

  為提高檢測時效,提升水産養殖一線的防災減損服務水平,中國人壽聯合科技企業研發國內第一台應用在農業保險業務的移動檢驗監測車,用於環境、動物疾病、産品質量等現場檢測。

  中國人壽財險廣東省分公司總經理余飛介紹,該移動檢測車配備獨立供電系統和專業設備組合(含水質檢測儀、熒光PCR儀、食品安全檢測儀等),可不受時間、地點、天氣等因素制約開展環境、疫病等現場檢測。“相當於把實驗室搬到塘邊,隨時隨地為魚塘問診把脈。”余飛説。

  “移動檢測車現場採樣,耗時3小時鎖定病因,讓我們得以採取針對性措施,避免了更大損失。”陳先生説。

  數據顯示,自2023年6月投入運營以來,該服務已覆蓋廣東超10萬畝養殖水域,累計完成1268項檢測任務。通過精準鎖定病因、指導科學施救,預估為養殖戶減少經濟損失超億元。

  圍繞從搖籃到傳承、全生命周期的金融保險需求,中國人壽將繼續用心用情踐行“一個國壽、一生守護”經營理念,全力為人民美好生活持續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