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當化學工程領域創新主力軍
➤截至目前,五環公司共獲得發明專利授權139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238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49項,技術成果入選省部級以上推薦技術名錄9項
文 | 中國五環工程有限公司黨委書記 董事長 俞新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方興未艾。一個國家在關鍵顛覆性技術方面率先取得突破、率先發展形成新質生産力,就能更好塑造未來發展新優勢。
近年來,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化學”)創新性地提出“科技創新+管理創新”雙輪驅動戰略,大力弘揚“燈火通明搞科研”的奮鬥精神。作為中國化學旗下核心骨幹企業,中國五環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五環公司”)堅決貫徹集團戰略部署,通過持續優化創新生態、加大自主研發投入,取得了顯著成效。
截至目前,五環公司共獲得發明專利授權139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238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49項,技術成果入選省部級以上推薦技術名錄9項。不僅成功攻克了MAN合成等“卡脖子”技術難題,更通過144億元技術驅動型工程合同和海外專利布局,將創新優勢轉化為國際競爭力,推動企業由傳統工程公司向“技術+工程”雙功能、複合型工程公司轉型,致力於打造世界一流工程公司,爭當化學工程領域的創新主力軍。
強化頂層設計 優化總體布局
五環公司積極服從於國家戰略,不斷優化科研和産業布局,系統推進科技創新工作,在産業煥新、新能源、新材料及綠色環保領域取得顯著進展。
系統謀劃公司科技研發專項規劃。在“十四五”規劃初期,公司圍繞節能減排、新材料和綠色環保三個方向布局重點研發項目,其中,2022年底,14個項目達到立項要求完成驗收或轉入技術推廣階段。2023年底公司對專項規劃進行升版,聚焦傳統工程技術産業煥新、新能源、新材料、綠色環保四個方向進行技術開發和課題布局,目前17個公司級在研項目均正常執行。
加強對科技創新工作的組織領導。構建“1+3”創新組織體系:在公司層面設立技術委員會,全面統籌科技創新工作。設立科技與數字化部,負責整體規劃和公司級項目的立項、管控和監督;組建科學技術研究院,專職推進新技術新産品創新;各部門成立項目組,根據公司整體規劃和實際需求開展工作。
實施科技研發項目分級管理。聚焦優勢資源和重點管理,分為公司級和部門級研發項目,並定期召開協調會進行進度監督。強化對研發項目的動態管理,2024年新立項課題11項、壓縮存量課題12項。
強化築巢引鳳 集聚磅礡力量
五環公司不斷完善創新支撐體系,持續激發創新活力,形成“平台+合作+人才”三位一體的創新生態,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創新動能。
做強做優做大創新平台。目前公司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能源低階煤綜合利用研發中心、氮肥行業廢氣處理及資源化工程中心、高效加氫催化劑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等多個國家和省部級創新平台,獲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國家知識産權優勢企業。持續加大科技研發投入,近年來每年研發投入佔當年營收均超過3%。
加快建設開放式創新體系。積極探索“工程+研發”運營模式,加強與高校院所、科技企業、産業基地合作,通過技術入股、聯合攻關、産業鏈融合等多元方式拓展新技術來源渠道,實現技術引進與自主創新的良性互動。2021~2024年通過合作開發和委託開發方式等開展合作項目28項,在大型低溫儲罐、二氧化碳加氫、磷石膏無害化、濕法磷酸凈化、高分子量磷聚物等領域構建開放式創新體系。
加大人才引進培養力度。制定具有競爭力的薪酬福利體系和發展平台,加大高端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力度。依託博士後科研工作站,與國內知名高校聯合培養博士後5人,其中4人已就職。建立多維度培訓體系,將重點研發項目的執行與行業領軍人才培養相結合。創新實施“揭榜挂帥”“賽馬”等攻關機制,合理配置資源,引導政策、人才、資金等要素向創新加速匯集。
強化技術攻關 打造創新高地
五環公司圍繞國家所需和企業所能,全力推動科技攻關。2014年以來承接國家、省部級科技重大專項17項,獲得科技專項經費超5000萬元。
精準布局優勢業務核心技術。在天然氣化工、氨及氨加工、磷化工、煤化工、低溫儲運等領域大力布局技術研發,形成天然氣制合成氨、天然氣制甲醇、尿素、磷酸等核心專利技術群。開發新型半水-二水濕法磷酸生産技術,建成世界最大單系列38萬噸/年裝置。研發的高效合成、低能耗尿素工藝技術,推動噸尿素産品的中壓飽和蒸汽消耗比行業平均水平降低30%以上。研發的MAN合成産品關鍵催化劑及國內首套淤漿法工藝生産技術,解決了MAN生産技術“卡脖子”問題。
重塑傳統産業競爭力。抓住“雙碳”、大規模設備更新等市場機遇,探索上下游産業鏈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之路,重點推進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煤基新材料等項目開發,積極承接總體設計業務,為傳統産業提供綠色低碳解決方案。
培育新興産業增長極。緊抓精細化工産業創新發展機遇,培育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戰新産業,提升特色産業“含新量”“含綠量”。積極參與化工“退城入園”、長江流域石化化工項目布局轉移,在化工園區規劃評估、升級改造等方面展現作為。牽頭組建産業聯盟,攻克電子化學品、高性能膜材料等高端産品技術,與地方政府合作建設專業化園區。
強化科技營銷 激蕩發展活力
五環公司全力做好創新的“後半篇文章”,大力實施“T+EPC”與“T+産業”模式創新,推動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深度融合。
加大“技術+”營銷力度。積極搭建與重點客戶核心技術團隊的交流平台,大力宣傳企業經驗優勢和技術優勢;組建專家團在海外重點市場開展技術推廣的路演、精心安排業績廠參觀、優化技術推薦材料,擦亮五環公司技術名片。2014年以來對外簽署專利轉讓(許可)合同超100項,合同額累計超5.7億元,帶動工程合同額超144億元。
拓展“海外+”國際市場。加快産業鏈資源整合,帶動中國技術、中國標準“走出去”。緊盯印尼、非洲、哈薩克斯坦等市場機會,全力以赴推動自有專利技術、工程技術、項目管理技術在海外項目落地轉化。利用自有磷酸技術,執行了印尼PJA和PKG磷酸項目、摩洛哥OCP磷酸濃縮項目。利用自有尿素技術和煤化工領域工程技術,執行贊比亞化肥項目、哈薩克斯坦化肥項目。利用自有低溫儲運技術,執行印尼GRESIK氨罐項目。依靠強大的技術團隊、豐富的工程經驗和項目管理能力,簽訂印尼PKG化肥項目,打破了日本公司對印尼市場半個世紀的壟斷;簽訂埃及NCIC三期化肥項目,打破了歐美工程公司在市場的長期壟斷。
打造“實業+”特色賽道。加快自有特色技術産業化,全面推進中化學五環祥雲磷氟新材料項目建設,今年上半年將建成投産。建設武穴創新孵化中試基地,依託該基地建設了MAN中試項目,已實現中試裝置機械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