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服務業變身創新引擎
➤科技服務業的價值,不僅在於助力成果轉化,更在於重塑創新生態,提升國家整體的知識生産力與組織能力。《實施意見》為其打開了從“要素參與者”邁向“戰略&&型支柱”的通道,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了制度牽引的新動能
➤未來,科技服務機構將從“中介型”向“賦能型”轉型,成為創新鏈與産業鏈間更高效的連接者
➤加快建設科技服務數據基礎設施,推動成果庫、服務庫、需求庫互聯互通,建立統一數據標準和接口體系
文 | 謝吉華
當前,以新興技術為主導的科技革命正在重塑世界經濟格局,並深刻影響我國新型工業化進程。面對全球競合加劇、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節點,強化科技成果轉化效能、優化技術要素配置,已成為我國實現從科技強邁向産業強、經濟強的戰略通道。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九部委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科技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將發展科技服務業作為培育新質生産力、打通創新與産業之間通道的關鍵制度安排。
科技服務體系在推動技術流動、知識轉化、資本配置與人才賦能中的關鍵作用,將進一步釋放科技創新要素的乘數效應,構建技術可交易、成果可落地、服務可持續的良性生態,助力中國經濟邁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緊扣核心任務
推動科技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是對標全球新型工業化進程、進一步提升生産性服務業佔服務業比重、發展新質生産力的客觀需要。近年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科技服務業體系的建設與發展,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推動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從發展脈絡來看,我國科技服務業自1992年提出概念以來,已從早期的科技諮詢、技術服務逐步演進為連接創新鏈與産業鏈的關鍵橋梁。2014年,國務院&&專項文件系統部署科技服務體系建設;2020年,“技術”被正式納入五大生産要素之一,技術要素市場機制建設加快推進;2023年,新質生産力概念進一步明確了科技創新驅動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的方向。在政策的持續推動下,作為社會分工演進的必然産物,科技服務業正成為現代化産業體系的重要基礎支撐,推動産業煥新與要素重構。
在此背景下,《實施意見》應勢而生,為我國科技服務業提供了清晰的戰略方向、系統的政策體系和具體的實施路徑,將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深層躍遷。
《實施意見》的各項措施時代性強,緊扣新質生産力與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核心任務,系統回應成果轉化效率不高、創新資源錯配等現實問題。設置操作路徑,覆蓋服務主體、&&機制、人才體系、資本供給等關鍵要素;建設國家統一技術交易服務&&及加強標準體系建設,進一步引導行業高質量規範發展;推動培育一批科技服務龍頭企業和創新集聚區,加快集聚高端創新資源。
《實施意見》有望帶動科技服務從業主體更加多元,服務供給更加專業,&&體系更加完備,行業治理更加規範。標準體系、人才制度、金融機制等方面的系統完善,將暢通科技成果到産業的“最後一公里”,將科技資源轉化為推動新質生産力的關鍵引擎。
將地方探索上升為制度安排
《實施意見》不僅回應了經濟轉型對科技服務體系升級的現實需求,也將地方探索上升為制度安排,推動形成上下貫通、協同高效的政策合力。
圍繞我國科技服務業總體部署,上海、北京、深圳等先行地區已開展創新探索。上海作為國家科技創新的重要策源地,近年來持續推進科技服務體系建設,聚焦政策所指方向,在機制供給、&&升級、要素聯動等方面探索出多項實踐路徑。全市堅持圍繞産業鏈部署服務鏈,系統推動創新鏈、資本鏈、服務鏈的融合發展,&&《上海市加快科技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等地方政策,逐步構建起政策引導、服務支撐、轉化落地相銜接的工作體系。
在此過程中,以上海技術交易所、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等為代表的一批科技服務機構,正圍繞確權、估值、交易等關鍵環節,推進標準制度建設,結合産業導向深入布局技術細分領域。當前,上海技術交易所正牽頭建設國家統一技術交易服務&&上海節點,積極參與完善重要基礎設施;在機制創新方面,推動成果確權、成果評估、技術交易、轉化落地等服務能力提升,探索建立技術經理人與企業服務顧問協同聯動的服務模式;在科技金融方面,構建覆蓋成果估值、投貸聯動、知識産權質押、天使投資等功能的多層次資本服務體系,推動全國首單科創主題公募REITs項目在滬落地,幫助科技服務機構突破重資産拖累—融資難—研發投入不足的惡性循環,轉向輕資産運營—資金盤活—創新加速的良性發展路徑;同時,還打造了覆蓋科技—産業—金融的科技成果全周期服務鏈,不斷拓展科技成果向生産力轉化的路徑。
在政策引導和制度保障雙輪驅動下,我國科技服務業將步入融合發展、系統躍升的新階段。
邁向國際化、數字化、智能化
我國科技服務業正加快&&功能、資源配置、服務能力等優化升級,進一步強化對創新鏈和産業鏈的支撐能力。面對全球産業鏈重構,國際化、數字化、智能化是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三大核心方向。
走向國際化,構建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科技服務業的核心是要素整合與價值轉化,國際知識流通、技術交易、人才協同與規則銜接將成為重要支點。當前,全球科技競爭加劇,亟需加快建設跨境技術轉移&&與服務網絡,推動科技成果走出去、優質資源引進來。同時,應培育具備全球視野與服務能力的科技服務機構,建立跨境服務通道,提升我國在國際技術要素流通中的組織力和話語權,構建鏈結全球知識流與國內産業需求的橋梁型網絡。
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重構服務供給體系。數字化不僅是服務工具的變革,更是系統升級的催化器。未來科技服務將依託數據實現精準對接和動態協同。探索技術要素與數據要素的結合,搭建數據要素集聚的數字化供需對接&&,持續提升創新服務效率和數字化應用能力。加快建設科技服務數據基礎設施,推動成果庫、服務庫、需求庫互聯互通,建立統一數據標準和接口體系。同時,推動服務流程全面線上化,實現交易、評估、融資等模塊的數字協同,提升響應效率與資源配置能力。
深度融合人工智能,邁向智能化服務新時代。AI正重塑科技成果的評估路徑與轉化機制,將成為科技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引擎。在評估環節,算法模型將增強標準化與客觀性;在撮合環節,自然語言處理和語義分析將提高精準度;在知識圖譜構建中,AI將打通數據壁壘,實現對産業趨勢的智能識別與前瞻洞察。未來,科技服務機構將從“中介型”向“賦能型”轉型,成為創新鏈與産業鏈間更高效的連接者。
科技服務業的價值,不僅在於助力成果轉化,更在於重塑創新生態,提升國家整體的知識生産力與組織能力。《實施意見》為其打開了從“要素參與者”邁向“戰略&&型支柱”的通道,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了制度牽引的新動能。 (作者為上海技術交易所董事長、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總裁)□